一種攪拌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16:37:15 3
一種攪拌反應釜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攪拌反應釜,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體以及轉動插裝在筒體內的攪拌器,所述筒體由外筒及軸向插裝在外筒內的內筒構成,所述攪拌器轉動插裝於內筒中,外筒和內筒之間具有用於供加熱流體或冷卻流體軸向通過的流體間隙。在流體通過流體間隙的過程中,能夠對內筒進行加熱或冷卻,來改變物料的攪拌溫度,確保物料充分反應所需的溫度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攪拌反應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攪拌反應釜。
【背景技術】
[0002]攪拌反應釜作為物理或化學反應用的容器,主要由筒體和轉動插裝在筒體內的攪拌器構成,受攪拌物質的狀態、攪拌溫度等因素影響,傳統攪拌反應釜存在物料攪拌及反應不充分的缺陷。
[0003]中國專利CN202823347U公開了一種反應釜,包括筒體及攪拌器,筒體為單筒結構,筒體內壁面上固設有若干擋流板,擋流板的作用在於:當攪拌時,物料不停的與擋流板發生碰撞,使得物料分散充分,進而促使物料反應充分。該結構的反應釜,僅依靠擋流板來改變物料的攪拌狀態促使物料反應充分,但反應還受攪拌溫度影響,而上述結構的反應釜的攪拌溫度完全依賴外部環境溫度,具有一定的使用局限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攪拌反應釜,用以解決現有攪拌反應釜的攪拌溫度完全依賴外部環境造成的使用局限性的問題。
[0005]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攪拌反應釜,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體以及轉動插裝在筒體內的攪拌器,所述筒體由外筒及軸向插裝在外筒內的內筒構成,所述攪拌器轉動插裝於內筒中,外筒和內筒之間具有用於供加熱流體或冷卻流體軸向通過的流體間隙。
[0006]所述外筒的內壁面或/和內筒的外壁面上布設有深入到流體間隙內的緩流凸起。
[0007]所述緩流凸起沿筒體軸向呈層狀間隔分布狀態,每層緩流凸起的緩流凸起數量為沿筒體周向間隔布置的兩個以上。
[0008]所述外筒上的緩流凸起具有由外到內朝向流體流動方向傾斜的斜坡面,所述內筒上的緩流凸起具有由內到外朝向流體流動方向傾斜的斜坡面。
[0009]所述內筒的內壁面上凸設有沿內筒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繞流片,每層繞流片的繞流片數量為沿內筒周向間隔布置的兩個以上。
[0010]所述繞流片為V型片,各繞流片的V型槽口朝向與攪拌器的攪拌方向相反。
[0011]所述攪拌器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上固設有沿攪拌軸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攪拌葉片,各層攪拌葉片的葉片半徑由上往下遞增。
[0012]採用上述結構的攪拌反應釜,由於筒體由外筒和內筒構成,且外筒和內筒之間具有供加熱流體或冷卻流體軸向通過的流體間隙,在流體通過流體間隙的過程中,能夠對內筒進行加熱或冷卻,來改變物料的攪拌溫度,確保物料充分反應所需的溫度要求。
[0013]進一步的,外筒內壁面或/和內筒外壁面上的緩流凸起,能夠延長流體在流體間隙內的停留時間,提高攪拌溫度的升溫或降溫速度。【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0016]圖3為圖1的俯視圖;
[0017]圖4為圖1中的攪拌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本實用新型攪拌反應釜的實施例:如圖1-4所示,包括筒體,筒體由外筒I及軸向插裝在外筒I內的內筒2構成,其中內筒2內軸向轉動插裝有攪拌器5,攪拌器5包括軸向插裝在內筒2內的攪拌軸51,攪拌軸51上固設有沿攪拌軸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攪拌葉片52,每層攪拌葉片的葉片半徑由上往下遞增。外筒I和內筒2之間具有環形間隙,該間隙為用於供加熱流體或冷卻流體軸向通過的流體間隙;在外筒I的內壁面上以及內筒2的外壁面上均布設有深入到流體間隙內的緩流凸起3,緩流凸起3沿筒體軸向呈層狀間隔分布狀態,且每層緩流凸起的緩流凸起數量為沿筒體周向均布的六個,外筒I上的緩流凸起的頂部具有由外到內朝下傾斜的斜坡面、底部具有由外到內朝上傾斜的斜坡面,而內筒2上的緩流凸起的頂部具有由內到外朝下傾斜的斜坡面、底部具有由內到外朝上傾斜的斜坡面;這樣在流體軸向流動的過程中,緩流凸起3能夠延長流體在流體間隙內的停留時間,即當流體為加熱流體時,提高內筒的升溫速度,當流體為冷卻流體時,提高內筒的降溫速度。
[0019]在內筒2的內壁面上布設有沿內筒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繞流片4,每層繞流片的繞流片數量為沿內筒周向均布的六個,繞流片4為V型片,且繞流片4的V型槽口朝向與攪拌器5的攪拌方向相反,攪拌時,物料不停的與繞流片4發生碰撞,使得物料分散充分,進而促使物料反應充分。
[0020]上述實施例具體使用時,攪拌器5對內筒中的物料進行攪拌,攪拌過程中,物料不停的與繞流片4發生碰撞,使得物料分散充分;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需要提高攪拌溫度時,向流體間隙內送入加熱流體,加熱流體在流體間隙內軸向流動的過程中,緩流凸起3延長了加熱流體在流體間隙內的停留時間,而需要降低攪拌溫度時,向流體間隙內送入冷卻流體,冷卻流體在流體間隙內軸向流動的過程中,緩流凸起3延長了冷卻流體在流體間隙內的停留時間。
[0021]在其他實施例中,只在外筒的內壁面上布設緩流凸起或者只在內筒的外壁面上布設緩流凸起,也能起到延長流體停留時間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攪拌反應釜,包括軸線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筒體以及轉動插裝在筒體內的攪拌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筒體由外筒及軸向插裝在外筒內的內筒構成,所述攪拌器轉動插裝於內筒中,外筒和內筒之間具有用於供加熱流體或冷卻流體軸向通過的流體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筒的內壁面或/和內筒的外壁面上布設有深入到流體間隙內的緩流凸起。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緩流凸起沿筒體軸向呈層狀間隔分布狀態,每層緩流凸起的緩流凸起數量為沿筒體周向間隔布置的兩個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筒上的緩流凸起具有由外到內朝向流體流動方向傾斜的斜坡面,所述內筒上的緩流凸起具有由內到外朝向流體流動方向傾斜的斜坡面。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筒的內壁面上凸設有沿內筒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繞流片,每層繞流片的繞流片數量為沿內筒周向間隔布置的兩個以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繞流片為V型片,各繞流片的V型槽口朝向與攪拌器的攪拌方向相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攪拌反應釜,其特徵在於:所述攪拌器包括攪拌軸,攪拌軸上固設有沿攪拌軸軸向層狀間隔分布的攪拌葉片,各層攪拌葉片的葉片半徑由上往下遞增。
【文檔編號】B01J19/18GK203620634SQ201320846909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李慧, 王飛, 閆存富, 高德峰, 王瑞利, 申靜偉, 吳帥傑 申請人: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