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活態度的作文
2024-02-28 00:38:16 1
導語:這正如一首詩所說:「悲觀的人,聽悲觀的歌,做悲觀的夢,過悲觀的生活;樂觀的人,聽樂觀的歌,做樂觀的事,過樂觀的生活。」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來面對生活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關於生活態度的作文,歡迎大家的閱讀!
篇1:良好的生活態度
當一個哭泣的時候,心中的美景都躲到了背後,即使春光明媚,也無法照亮心中那個黑暗的角落;當一個人微笑的時候,心中的積雪都溶化成河流,即使天空陰霾,也不會吞沒心中那盞希望的燈火。是哭泣還是微笑,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
生活沒有絕對的歡樂與痛苦,樂極生悲、苦盡甘來,對生活中的坎坷只有選擇勇敢地面對,把它當成天空的烏雲,飄過了就是陽光明媚的好景,即使它帶來了風,帶來了雨,但它因此也洗卻了人間的汙淖,給你展現另一片天空,一片有彩虹的天空。
禪師說:世事本如水中月,鏡中花,看破人得自由。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一切可能發現的事做好心理準備,才能在面對困難時應對自如,世俗的束縛也就無法羈絆我們前行的步伐。
保持良好的心態,是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留一份傲骨在盛唐,是陶潛不為五鬥米折腰,留一份淡泊在田園。生活總是喜歡跟我們開玩笑,或許今天是晴空萬裡,明天便會是傾盆大雨,看人看事,我們無不照著自己的心情,再美的風景對於晚年的李清照也只會是冷冷清清的感受,江水再洶湧澎湃也挽留不住偉大的詩人,屈子懷沙,無奈於楚王不聽諫,留一份忠誠在汩羅,是萬古悲風的感慨。
心態決定了生活的方向,沒有改變不了的命運,只是你的選擇是否指引你到達彼岸。哲人說,換一步棋你定會贏,可惜放錯了位置。或許正因如此,你選錯了航行的方向,只能在茫茫大海中飄蕩,生活的態度的選擇權在自己的手中,牢牢地抓住它,讓生命的風帆駛向心靈的彼岸。
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如果它是苦澀的青果,就把它當成香甜的糖果,或許有天你會發現它的味道並沒有你想像的苦澀,如果它是一杯咖啡,就慢慢地品味,苦中會散發出濃淡的香氣,如果它是黃蓮,就把它含在嘴裡,總會有消失的那一刻。
保持良好的生活態度,生活就會陽光普照。
篇2:樂觀的生活態度
盧梭曾說:「感謝生活給我的一切不幸。」擁有一顆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你的人生就是甜的。
莫言,在看到他輝煌的一刻,有沒有想過他自己也曾被批為得獎賠率最高者,雖然在無盡的否認下,他也沒有放棄自己,「閉關淡然寫作」,現在我們才得以通曉他,我想如果用橘子來比喻人生,一種橘子大而酸,一種橘子小而甜。這也就是告訴我們的人生常八九不如意,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而生活本身也如此,但我們可以用一顆完美無瑕的心態也就是樂觀的生活態度完成它,當拿到甜的會慶幸它是甜的。
相比之下,劉偉,獨臂鋼琴師,在他的彈奏下,我又體驗到另一番的「甜」,或許是上帝對他的偏愛,讓這個個飽滿的蘋果被上帝多咬了一口,他深知這一點,也感恩生活。困難只是暫時的,知道那麼一天,在金色大教堂下的歷史性一刻,他淡淡的微笑徵服了一切。在他超凡的技藝下,樂觀便是他成功的催化劑。
樂觀是一件感恩萬物的生活態度,我們雙眼是平行的,你在看見缺點下憑什麼忽略優點。對待生活,你又憑什麼只帶著悲觀?讓我們來樂觀對待生活吧!
或許我們不是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不會如咖啡那般濃的,從色澤到給中樞神經的興奮作用,但我們可以是一杯簡單的茶,茶是淡的,一杯在手,上下沉浮,近乎透明,那種感覺的愉悅,也並非筆墨可以形容的。喝上這麼口茶吧,它不僅是樂觀的代詞,更是無盡的快樂。
或許我們周圍環境不那麼優美寧靜,但是試想在沙漠裡,兩個求生的人在一杯僅存的半杯水下的一番話。其一說:「只有半杯水了,死定了。」其二說:「真幸運,居然還有半杯水。」我們應該明白,適應環境,不抱怨,從自身著手來改變,若本著一顆積極的心,那你的世界會不美?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漫漫人生,我要採擷那人世間最美的生活態度——樂觀。
篇3:端正生活態度
隨著經濟危機的蔓延,全球都處於一片危急之中。當然中國沒有受到太多的衝擊,但當下的社會,就業壓力大,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大的問題也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的。作為80後,作為即將成為社會生力軍的年輕一代,我們將以一個怎樣的生活態度來書寫自己的未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很多年輕人在現實中迷茫,困惑,不知所措。於是就虛度光陰,在網絡上,在遊戲中,在街道邊……無時無處不看見我們年輕人無所事事的身影。我們真的有些茫然,考學吧,工作不好找,考上了和不考的效果差不多。工作吧,工作的壓力那麼大,繁瑣的事情又特別多,同事間的關係處理又那麼費神……所以很多的青年朋友選擇了逃避,「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當然魯迅並沒有真正的逃避,但是我們又真的躲避了嗎?自然有很多人選擇了逃避,但我們知道這其中更多的是無奈。我們難道想這樣嗎?我們不這樣做又該如何?
我想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年輕人的態度問題。我們應該以一個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人生。我們應該積極的去面對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想辦法,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以積極的行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躲避。雖然考上大學以後就業壓力依然很大,但在大部分人都是大學學歷的情況下,沒有大學學歷的競爭優勢不是更小嗎?工作壓力大?工作單位就是一個社會圈子,要工作就必然會有同事關係。再者,沒有同事間的互助合作,即使在優秀的人也不會有很大的作為。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但更是互助共贏的社會。只要生存就會有競爭,有競爭就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會有進步。如果沒有生存的壓力,我們的祖先可能還生活在原始的大森林裡哪。那麼如何擁有一個好的生活態度哪?正確面對社會現實:要知道社會是一個由多元子系統組成的大系統;社會是光明的,但也有陰暗面;世上有好人,但也有壞人。看待社會不能過於理想化,要看到社會成員之間的不平等是客觀存在的,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社會的公平性,而應正視社會,承認差別,努力去縮小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對待社會不是滿腔的抱怨,而是要化抱怨為動力,努力改造社會。同時也要正確看待自己:遇到挫折,應先從自己的主觀方面去尋找原因。堅信「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短處,只要積極有為,揚長補短,「長風破浪」就會「有時」;要停止自我比較,不要擔心不如別人,要接受自己,確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心態,否則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和別人攀比要知己知彼,這樣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兩人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有了這一條,人的心理失衡現象就會大大降低,也就不會產生那些心神不寧、無所適從的感覺。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再就是要學會自我鼓勵:要有辨證的挫折觀,多讀些聖賢哲理與名人傳記。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挫折,如何戰勝挫折,聖賢們的思想與名人們的事跡予以我們許多啟示。「自古雄才多磨難」,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正是在挫折和逆境中做出的。
只要我們以一個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自己的人生將是一片明媚。我們年輕的一代也能順利的接過建設社會的重擔,為社會,為祖國,為民族做出自己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