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秋風起作文800字
2024-11-19 00:43:12
【篇一】又是一年秋風起,帶股悲涼蕭瑟之味,沁入骨髓:又是一年賞月時,映入眼帘的,卻是鋪天蓋地的月餅帶著它「華麗」的裙擺。
看著超市內面無表情地推銷員與一排排待售的「美麗」的月餅,真是可笑,層層疊疊的月餅包裝真的帶給我們快樂了麼?除了虛無縹緲一撕即破的所謂面子,他又帶給了我們什麼呢?美味?不知有多少黑心商家拿著過期的餡想從中謀取暴利。問問自己,我們難道是喜歡月餅外的美麗包裝麼?縱然喜歡,撕開之後我們又將它至於何地呢?
是的,中秋吃月餅,千年以來的傳統,但我們真正理解吃月餅的深刻含義了嗎?月餅為什麼是圓的?因為它代表著合家團圓,似乎是呼之即來的呢,但我們何曾真正做到過?中秋一放假,開始玩手機看電視,何曾給予我們最親近的人一點「寶貴」時間?我們逐漸遺忘抬頭望煙塵瀰漫之後的那輪明月,八月十五,它最期盼的節日,可淡忘變成習慣,它終究是等不到那一張張望向它的笑臉。
明月彎了又圓,圓了又彎,只有它一個在孤獨地唱著離歌,周圍是距它遙遠的星辰,一個越來越變了味的中秋,給予了我無盡的苦澀與失望。
難道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感受不到嗎?越來越麻木的思想,與我們之深惡痛覺的「閉關鎖國」又有什麼區別?
秋風起,捲起漫漫銀杏葉,孤獨的走向遠方:我的思緒,捲起了卻又歸於沉寂,滑入那無邊的黑暗中去。
【篇二】「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秋之悲韻,寒江秋水亦清涼。殘花落葉時,悟古韻之華盛!
———題記
又是一年秋風起,在這個「自古逢秋悲寂寥」的季節,被乾澀的秋風颳得突兀的枝幹頹然的分割著蒼白的天空,昏鴉飛過,幾聲嘶啞,幾聲愴然,一如觀秋人的心情——悵然而又蕭瑟。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一杯清茗,一輪明月,你只求一醉冷月輕王侯;一路高歌,一路豪飲,你只求一飲方休;一壺濁酒,一支翰筆,一身飄逸。這一路艱辛、這一路坎坷、這一路無奈,你沒有消沉,沒有失落,卻有「風雨任平生」的一生。
在那「缺月掛疏桐」之時,「漏斷人初靜」之刻,淺嘬小酒,任如水的秋風打破無盡的思緒,蘇軾的低吟高唱,像無數美麗的流螢縈繞在耳畔,一貶再貶的落魄和亡妻的傷痛,儘管植入骨髓,但迸發出的是「大江東去」的豪邁與「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的悲壯。記得你一手持觴揮灑半空「多情卻被無情惱」;記著你「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深情;也不曾忘記你「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壯志豪情!任憑那秋風的苦澀,任憑那人生似浮萍,夜已涼,「揀盡寒枝不肯棲」,只嘆又是一年秋風起。
汨羅江畔素衣行。
汨羅江畔,秋風在哭號,天空在垂淚。曾今那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在,子寧不嗣音」的年代,那個烽火連天、諸侯紛爭的亂世,屈子的「獨清」讓他脫塵而出,「明於治亂」、「嫻於辭令」的他,「眷顧楚國,心繫懷王」的他,在漫漫古道中悲吟低首,嘆只嘆人生蒼茫,嘆只嘆世道之炎涼。刺骨的秋風中,望斷橋殘月,秋雨的纏綿似乎可以安慰這失意的人吧。又是一年秋風起,汨羅江畔素衣行。
西風起人亦孤寂,秋殘花敗。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而她則是那獵獵秋風中最美的一朵——李清照。「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秋分之痛,亂了她的髮絲,留一地剪梅疏影。不再是那個「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時候,不再有那「沉醉不知歸路」的恣意閒適。折一枝弱菊,葬一地花魂,她的後半生,在秋風中飄零,在孤寂中終結。易安的美是秋所獨有的,有點乾燥的場面,卻仿佛擠得出淚的悽涼。風拂殘香時,亦有秋節之悲韻,如秋風卷黃葉般鋪天蓋地而來,塵埃落定後又悽靜如水。最後一嘆,又是一年秋風起。
風擦過窗欞,發出沙沙的聲響,灰塵捲起一個絕美的半弧,安然落下。又是一年秋色連天,又品一次秋辭之華盛,在燈火闌珊處,在明月別枝間,秋風款款襲來,夾著淡淡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