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預測及範文:在過程中享受奮鬥的美好
2024-11-29 12:20:09
【材料】
近日,央視名嘴白巖松,在他的第三本書《白說》中說:「當下是一個成功學泛濫的時代。中國的很多扭曲和亂象,都與追求面上的成功有關。我們只是追求現實的結果,往往不追求真理;我們把結果看得非常重,因此我們從不享受過程;我們為了實現某種期待,往往不擇手段。」2012年,我參與過整個倫敦奧運報導,倫敦奧運會最重要的那句話,叫「影響一代人」。有記者提問:「體育如何影響一代人?」倫敦奧組委的一位官員回答:「體育教會孩子們如何去贏。」這句話很正常,在中國,很多事都能教孩子們如何去贏,但是他的下一句話讓我格外感動:「同時,教會孩子們如何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
在白巖松這番話中,你得到哪些啟發和感悟?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範文】
在過程中享受奮鬥的美好
曾幾何時,我們總是低呤「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曾幾何時我們總是堅持著自己的道路選擇。而今已長大的我們,終於明白了,燈光閃耀的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更值得我們去關注,值得我們去品味,值得我們去享受,儘管不知結果如何。
路上的風景任由奮鬥者欣賞。居裡夫人是波蘭著名的女科學家,由於她發現並提煉出了放射性元素鐳而獲得諾貝爾獎。這是在學術上多麼至高無上的榮耀呀﹗但卻很少有人真正直視過她的奮鬥過程的艱辛。她用自己寶貴的青春年華和摯愛丈夫的性命,在成千上萬次的實驗中嘔心瀝血,換來巨大的榮耀,他把一切都獻給了祖國科研事業。這是一種多麼崇高的品德呀!但她並不是為了那些獎項,甚至把它當做孩子的玩具,而是為了祖國的強大和獨立,為人民幸福安康,她拋灑汗水,奉獻了青春,她感覺此生足矣。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享受自己走過來的每一步路,可能最終沒有成功,但仍然很灑脫快樂。因為痛並快樂活著,才活得有滋有味,沒有辜負人生的大好時光。
過程本身就是綻放了的花朵。屈原小時候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還是天寒地凍都會躲到山洞中偷讀詩經,過了三年後,他學業有成,從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成為一名大文人;司馬遷經受宮刑和牢獄之災,卻仍然踏上祖國神州大地週遊四方,在他的辛苦努力下,終寫出了名垂千古的歷史巨著《史記》......這些人注重自己的過程,並從中享受快樂。但當我們在明亮的燈光下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又有誰還記得愛迪生的一千次實驗;當我們得出一條條物理定律時,又有誰還記得牛頓對萬有引力的探索;當我們大言不慚地覺得自己學富五車,能夠探索人類起源時,又有誰還記得達爾文為了《進化論》放棄學位與爵位……如果人們都重視結局,又怎麼會享受過程中的快樂呢?
功利讓人在追求中迷失自己。古人讀書,常常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來誘導孩子,功力的結果是仲永的「泯然眾人矣」,範進的垂垂老矣還在科考。似乎沒有功名,人就無法生存。世俗之人讀書,為了升官發財,結果是直接走進牢獄。功利帶來的結果是浮躁氣盛,而修身養性、充實自我、陶冶情操的目的全無,人的素質下降。學歷再高,功利化和世俗化傾向嚴重,讀書再多,學問再大,迷失了自己,不知為何活著,豈不悲哉?
面對「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的古訓,人們真應該好好反思,不要把結局看得太重,要更多地享受過程,學會在奮鬥中享受生活。時代青年應擺正心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時代裡,應追求泰戈爾說的「天空中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