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力獲利有限 代工已非非常好的選擇
2024-11-21 11:52:10
泡泡網資訊頻道11月16日 富士康等中國代工企業主要依靠廉價勞動力,來賺取低廉的利潤。然而,面臨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勞動力成本的進一步上升,處於全球產業鏈底端的代工廠商正面臨艱難選擇。
廉價勞力獲利有限 代工已非非常好的選擇(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代工模式遇「困」
過去的30年裡,廣東擁有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並推動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代工始終處於全球產業鏈的底端,經濟實力的增強,反而使代工模式的弊端越發明顯。
代工模式可以批量生產商品,卻無法創造品牌;代工模式可以快速提升GDP,卻無法創造高利潤;代工模式可以大量吸納就業,卻無法大幅提升員工收入和福利。
度過全球性金融危機,又迎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代工廠商,在營收和淨利潤方面正在經歷著不小的下滑。以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為例,其2009年財報顯示,該公司收入72.41億美元,同比下滑22%,淨利潤3962萬美元,同比下滑68%。截至去年底,員工數量11.87萬,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員工成本支出卻同比減少28%。
另根據美國權威市場調查機構iSupply的報告顯示:售價499美元的iPad,平均成本約為260美元。除去處理器晶片、存儲晶片、觸控螢幕等主要元器件的採購成本後,中國代工廠商的組裝費用僅有11.2美元/臺。僅相當於iPad售價的2.2%左右。換句話說,就連承接蘋果、戴爾、惠普、諾基亞等國際訂單的富士康,在原材料成本上也幾乎無利可圖。
事實上,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筆記本電腦代工的利潤已經從毛利20%被擠壓到不足5%。同時,用工成本卻因各省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提升而大幅增加。
就在外界對代工模式產生種種質疑之時,由於代工企業長久以來形成的守城意識,許多企業卻並沒有選擇自建品牌的創新道路。儘管一些企業在條件和財力上具備了發展自有品牌的實力,卻滿足於從加工製造環節賺取利潤的模式,止步不前,只賺「眼前錢」,從而出現對於未來規劃的嚴重缺失。
走到岔路口?
東莞一家電子企業董事長坦言,不是沒有品牌意識,但考慮到其中的風險,多數企業就退卻了。
自主品牌說來容易,做起來難。
一個品牌的創造到推廣、建設,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花費的人力、物力以及投入龐大的資金,然而整個品牌創造的過程也要承擔不成功的風險,這也是代工企業維持現狀,少有轉型的主要原因。
然而,隨著利潤進一步受到擠壓,用工成本進一步提高,代工廠商如何尋求突破已經成為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打破單一代工模式,建立面向市場終端的品牌和銷售體系,進而與其製造優勢相結合的轉型,這是郭臺銘為富士康這個全球最大的代工廠指出的下一個十年的出路,而更多的長三角代工企業仍在困局中前行。
擺脫代工需要承擔風險,但也孕育著走向另一個輝煌的希望。如果企業固守成規的走單一代工模式,這條曾經的康莊大道還能走多遠?■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