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良心的救贖作文
2024-11-01 14:50:11
良心,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是人們在行為過程中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的約束能力,小編收集了良心的救贖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良心的救贖
何謂「良心」?康德解釋說:「良心意味著一個無法向他隱瞞任何事情的知情者蘊藏在我的自我意識中」。這個「我」中之「他」,正是倫理學中的「良心」,對「我」無秘不曉,且時時處處事事監督著「我」的言行。
何謂「貪心」?肖軍比喻說:「貪心是潛伏在陰暗靈魂裡的一條蛇,當它張口的時候,一切都是它吞噬的對象,且愈是吞噬得多,愈是饑渴得恐慌,無止無休無厭,直至自我爆炸。」中國有一句老話:「貪心不足蛇吞象」,大概可做「貪心」的註腳。
良心,作為一種道德現象,是人們在行為過程中的社會責任感和自我的約束能力,一個憑良心辦事的人,必具有坦蕩磊落的情懷和克制私慾的力量。一事當前,明是非,知善惡,即使個人獨處,無人監督,也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
貪心,作為一種敗壞的道德意識,是一種心理、生理、物質有缺陷或匱乏的表現,是一種喪失權力,放棄生存的訣別。貪字近貧,靈魂行乞,於是無視法紀,不顧廉恥,是一種等同偷、搶、盜、扒一類的犯罪。
《後漢書》記載東漢楊震為官清正,一次出巡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在沉沉夜色中前往其官邸拜竭。王密見室中無別人,便從懷中掏出黃金十斤,說:「深更半夜沒有人知道,請收下吧!」楊震正色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豈有無人知曉之理!」王密羞愧抱金而去。
黑夜中,私室裡,楊震的回答是良心的吶喊,是正義的鐘鳴!私室裡,黑夜中,王密的乞求是貪心的自供,是卑鄙的乞憐!
第二篇:良心的救贖
良者,善也。所謂良心,不正是一顆善良之心嗎?時代發展得如此迅速,在我們奔跑的同時,「良心」二字似乎也被棄之不顧。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慢腳步,等等我們的良心?
良心不是唾罵冷漠的路人,它在為老人讓座的人心中跳動。小悅悅被車碾壓而過,無數路人冷眼旁觀。對於這個鮮活生命的逝去,多少人視若無睹?可我們在做什麼?我們指責路人的冷血,我們怒罵他們的良心被狗吃了,我們的良心又在哪兒?沈禾在她最美好的年華從樓上一躍而下,那些對此事津津樂道的網民,與冷血路人何異?良心,沒這麼複雜,良心只是看到公交車上的老人時沒有裝睡。起身讓座的同時,那顆鮮活的良心不就在胸腔裡跳動?良心正是如此平凡,它就藏在這些小是小非中。
良心不是共同抵製法國人開的家樂福,它在默默守護這方水土的人心中跳動。也許在外國人眼裡,我們總是很易怒的。隔三差五地就要「舉國憤怒」,共同抵制日本貨、韓國貨、法國貨……當然,我們從不抵制朝鮮貨,因為他們從來不罵我們,也沒什麼可抵制的東西。我們的愛國心實在太脆弱了,只要小小地刺一下,立刻就要跳起來罵人。這種時候,誰敢去家樂福買哪怕一卷手紙,都是「不愛國」、「沒良心」的。難道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做法就叫有良心?恕我不敢苟同!在我心裡,那些一言不發維持著秩序的警察有良心,那些無論外國條件多好都堅持留在中國的人有良心,連那些默默地清掃城市的清潔工都是有良心的。良心正是如此平和,它只是安靜地、默默地跳動。
良心不是建高樓、通高鐵、下鄉視察,它在那些敢為百姓開口的人心中跳動。無證電焊工真沒良心;把高鐵開到撞上的列車長真沒良心;某某領導真有良心,總來基層視察……這真叫良心嗎?允許無證人員上崗的人更沒良心,決定不救人就掩埋的人更沒良心,某些做秀的領導甚至不如公民韓寒有良心。總有些利益太叫人心動,總有些媒體有目的的開口,眼見也不一定為實。良心不複雜,但它也沒那麼簡單。一個人有沒有良心,不在乎他捐了多少錢、流了多少淚、抓了多少人,敢於說真話的人才真叫有良心。
良心簡單卻又複雜,它平和且平凡地讓我們有些忽視它。我們走的太快,它已有些跟不上我們了。也許我們真該走走回頭路,把遺失的良心撿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