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關於平安夜的來歷作文
2024-11-28 12:04:11
【第一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心地善良的貴族,他的妻子因病去逝,拋下他和他的三個女兒。
這個貴族嘗試了不少發明,都失敗了,但也因此耗盡了錢財,所以他們不得不搬到一家農舍裡生活,他的女兒們也只得親自燒煮、縫紉和打掃。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陸續到了出嫁的年齡,父親卻變得更加沮喪,因為他沒錢給女兒們買嫁妝。一天晚上,女兒們洗完衣服後將長統襪掛在壁爐前烘乾。聖人Nicholas知道了她們父親的境況後,就在那天晚上,來到她們的家門前。他從窗口看到一家人
都已睡著了,同時也注意到了女孩們的長統襪。隨即,他從口袋裡掏出三小包黃金從煙囪上一個個投下去,剛好掉在女孩們的長統襪裡。
第二天早上,女兒們醒來發現她們的長統襪裡裝滿了金子,足夠供她們買嫁妝了。這個貴族也因此能親眼看到他的女兒們結婚,從此便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繼承了懸掛聖誕襪的傳統。有些國家的孩子則有其它類似的風俗,如在法國,孩子們將鞋子放在壁爐旁等等。
【第二篇】
今天是平安夜,下面我來給大家說一說平安夜的由來吧。
聖誕夜唱聖誕歌,這是古老的傳統;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記載的聖誕歌約有上千首;久唱不衰的有五十幾首,而最有名的聖誕歌是《平安夜》。這首歌共有6小節,通常流行的是3小節(原作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六小節)第一節的歌詞大意為:平安夜,神聖的夜!/人人安息,/至聖獨醒。/慈祥鬈髮的兒子,/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睡吧,在美妙的寧靜中。第一句就是「平安夜」,歌名因此也叫《平安夜》,從此,聖誕夜就得名「平安夜」
中國也非傳統基督教國家,然而香港及澳門在殖民時期分別受到英國及葡萄牙的影響,平安夜是年輕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會慶祝的日子。數以十萬計的香港市民會到尖東欣賞聖誕燈飾,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會在平安夜交換禮物,年輕情侶則會到尖沙咀欣賞聖誕燈飾,開聖誕派對,或到蘭桂坊等地狂歡,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則會參加報佳音等宗教聚會。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輕人在這晚「初嘗禁果」,因此當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說,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母親的抉擇等組織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門,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會粉飾得充滿濃厚的歐陸聖誕氣氛,聖誕樹、馬槽、彩帶、燈色隨處可見。在平安夜,年青人聯朋結隊到中區逛街,又喜歡到議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賞分別由天主教會和基督教團體所舉辦的聖誕報佳音。到了午夜,澳門各堂區的天主教堂分別舉行聖誕子夜彌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數最多,聖誕鐘聲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歡到教堂感受聖誕節的宗教氣氛。而澳門的皇朝區亦人潮如鰂,年青人到酒吧狂歡佳節。
聽了我的介紹後,你是否已經對平安夜有一定的了解了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過一個快樂的平安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