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家鄉的粽子
2024-11-12 19:18:10
在我們的家鄉,一說起端午節,就自然地想到粽子。小編收集了家鄉的粽子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裡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乾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闢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說,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說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這只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在家裡,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較正常大小的粽子。裹粽子的程序非常複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乾淨,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淨的糯米倒些醬油,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著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裡。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
第二篇:家鄉的粽子
隨著幾聲嘹亮的雞鳴,整個家鄉醒來了。明天,姐姐將參加一場涉及前途的考試中考,此時,全家人的心都被揪緊了,似乎連空氣中也夾者緊張的氣氛。
時間在「滴答滴答」地流逝,隨之,我的心也愈來愈沉重,我坐立不安,便下樓走走。「妹,敏敏能考上嗎?」「會的,會的。」大媽一邊包粽子,一邊喃喃地說?「咦,媽,今天又不是端午節,包粽子幹嗎?」我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盯著媽媽手中的粽子。「真想知道嗎?好,你先告訴我關於粽子的來歷。」媽媽神秘地說。「話說屈原投江後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尊敬,特地制粽子。」「好。」媽媽一本正經地說,「你大媽希望你姐姐平步青雲,包粽包棕不就是包中嗎?也就是一定能中。這可是祖傳下來的習俗。」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這粽子為姐姐包的。「好,我也要包,我也為姐姐出一份力,讓姐姐高中。」「不用了,遙遙,你有這份心就行了。」我站在一旁,望著全神貫注包粽子的大媽,感到這小小的粽子裡卻包含了大媽無盡的期待和對兒女那無私的關愛
雖說包棕「包中」是我們家鄉特有的習俗,可再這習以為常的習俗裡卻讓我看到了家鄉人那一顆顆淳樸的心靈,感受到天下最偉大的母愛。
第三篇:家鄉的粽子
提起家鄉的特產—粽子,我就想起了那個家喻戶曉的故事:春秋時期,一位叫屈原的大臣,在農曆五月初五抱石投入了汨羅江。
屈原死後,百姓把粽子扔進河裡去,讓魚兒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天長日久,吃粽子成了一種習俗。
說到粽子的材料,最重要的材料是蘆葦葉。不僅蘆葦葉是中藥,蘆花,蘆根也是中藥。而且蘆葦葉能去火,煮飯也很香,用它真是一舉兩得;配上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生的時候是淺綠色的,熟的時候是深綠色的。當你把皮撒開時,你會發現最外面的一層是綠色的,吃上一口的時候,才感到它是那麼令人越吃越愛吃,最那麼令人回味無窮啊!
我愛家鄉的粽子。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