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墳燒紙好還是掃墓好(上墳祭祖應該知道的)
2023-04-19 17:55:19 4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先的文化傳統,祭祀祖先也是孝文化的活動之一,因此逢年過節各種祭祖活動在民間十分多見,甚至還形成了專門的祭祖節。如清明節、七月半、重陽節、十月一、除夕等,都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人們為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便在祭祖節上墳祭掃燒獻,紀念仙逝的親人。為了完美地完成祭祀先祖的活動,按照古老習俗,上墳祭祖應牢記以下「五要五不要」。
一要將墳頭及周圍清掃乾淨。祭祖節,上墳祭祖送寒衣,就是為了尊重先人寄託思念之情的,所以首先要把墳墓上的雜草清除乾淨,所以俗稱為掃墓。墳墓就是先人的家,避免一些動物隱身盜洞破壞,影響逝者的安寧。也是尊重先人的表現,如果墳頭雜草叢生,也從側面反映後人的懶惰。同時,人們祭祀擺放的用品、供品,也要乾淨衛生,這既是個人素質和作風的體現,也是對先輩的尊敬。
二要對臨近的墳頭要給予關照。祭祖節,上墳祭祖燒紙錢時,相鄰的墳墓也要關照一下,順便給其燒一點紙錢。因為相鄰的墳墓幾乎都是本族人,不是近親也不會挨著,雖然不在五服之列,但多也是本族。所以,上墳為自己先人燒紙的時候,相鄰的墳墓也要燒幾張紙錢,畢竟是自己先人的鄰居或本家,對於死者是種尊敬,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也是和諧相處家庭興旺的根本。
三要將祭燒的物品最好一次性燃盡。祭祖燒紙錢、寒衣節,一定要等紙灰上的火全面熄滅後才可離去。古人認為,紙錢燒乾淨了,先人才能在另一個世界如數地收到錢。如果紙灰上的火還沒熄滅,或者紙錢還沒有燒盡就離開,那麼先人收到的錢就會殘缺不全。但從環保的角度來講,人們守著紙錢燒盡,能清除了火災的隱患。如果因祭祖引發火災,自家祖墳失火,對先祖和個人都是不好的事情,也是先人願意看到的。
四要儘量與其他親人一同祭祀先祖。上墳祭拜先人,也是關乎老人冷暖的節日,也是活著的人對死者所盡的孝道。在可能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地與家人一起共同祭拜。兄弟姐妹們如果單獨上墳,你祭你的,我拜我的,就意味著親人之間不和睦,這也是先人最不希望看到的,外人看到也會說閒話。同時,到場的親人要儘量家族順序列隊,集體行拜祭禮。
五要講究文明祭祀。寒衣節在民間是人們為過世的親人送寒衣的日子,很多地方都有燒寒衣、燒紙錢的俗信。要根據當地的習俗和政府的要求文明去祭祀。雖然傳統的習俗不能丟,但也不能過於迷信,田野之中,上墳是否能燒紙這個問題,各地要求不一。因此,上墳祭祀要根據當地相關管理規定,看是否允許使用明火祭祀,如果不讓燒紙,就用敬獻鮮花的方式來緬懷。有道是:「不便者禮不周,不為過也。」切不可違規行事,先人也會諒解。
一、不要在上墳祭祀時隨便拍照。隨著社會的發展,手機拍照比較方便。有人很習慣將自己的生活細微拍照發微信朋友圈,祭祖掃墓就不要拍照紀念了。老人們說,在墳地拍照很容易把鬼魂一同拍進去,很不吉利。雖然這樣的說法有些迷信色彩,但也是提醒人們,在祭祖活動中還是要營造肅穆莊嚴的氛圍,以表對先祖的敬意之心。
二、不要在路過別人的墳頭時隨便踐踏。大家知道,不管是農村還是公墓,墳頭往往都是連在一起的,上墳時在別人家墳旁路過,一定不要隨便踐踏他人的墳墓,以免因為自己的不小心而踐踏到他人的墳墓,讓別人看到,引起心裡不快而引發事端。聽老人們說,如果不小心踐踏到他人的墳墓,會有不好的東西纏上自己。其實,不踐踏別人的墳墓,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自己文明行為的體現。
三、不要在上墳祭祀時攜帶小孩。上墳祭祀先人帶上孩子,能讓孩子懂得一些傳統的孝道之禮,似乎也有其道理。按老人們說法,孩子畢竟未成年,過小的孩子有可能會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以免孩子胡言亂語。其實,這種忌諱主要還是考慮到孩子生理心理尚未成熟,怕小孩看到草叢、樹影不能正確的判斷,嚇著孩子。也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考慮,怕野外活動孩子容易生病。同時,孩子上墳往往還會出現一些很不莊嚴的情景,不讓孩子隨行,營造肅穆的氛圍,以顯對先人不尊重,還是主要原因。
四、不要對別人的墳墓品頭論足。上墳祭祀是人們對祖先表達感恩之心的重要日子,更是個莊嚴肅穆的活動。所以,在上墳祭祖時,在經過他人的墳墓時,也同樣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不要胡言亂語。如果隨意對其他家的墳墓枉加評論,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也是對他人的祖先大不敬,或許還會引發沒必要的矛盾。
五、不要在上墳祭祖時抽菸。如果在祭拜祖先的時候手裡夾著煙,那就是對先人的不敬了。民間傳說,燒紙的煙氣和活人所抽的煙氣混合在一起,會帶來不吉利。雖然沒有人說出其中的道理,但老人們卻很相信這種說法,也一直遵守著這一規矩。你明白了嗎?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我是「南山老李」。關注我,我們一起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