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環哪一種效果最好最安全可靠(傳統避孕方式該閃退了)
2023-04-21 03:54:14
土爸育兒:一位堅持有效陪伴的土爸,給你分享更多家庭育兒知識,讓我們更好地當好家長的角色。
在讀中學的時候,每年暑假都要回鄉下伯父家住一段日子,常會碰到在外地打工回來的一些婦女,她們中途回來的原因是「查環」。
我當時不太明白什麼意思,後來才明白,這些在外地打工的婦女,每年都要回老家體檢一次節育環是否還在,所以叫「查環」。
這應該是計劃生育的一種管控方式。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中國進入了計劃生育時期。由於當時醫療水平限制,「上環」是婦女們採用的主要的節育方式之一。
就是在前幾年,二胎政策放開之前,小區的布告欄上還會貼關於提醒社區婦女去計生辦檢查節育環的通知。
據國家衛計委數據顯示:1980年—1990年,每年平均有1000萬女性體內被放置節育環。
而據第四次IUD國際會議資料,全世界應用IUD(節育器)的總人數已1億餘,而中國佔8000萬以上,達育齡婦女採用措施中40%左右。
可以說,這個小小的避孕環,是計劃生育時代的「功臣」,又是一代女性的「金箍」。
在以前要辦戶口,是一定要有計劃證明的,而要辦計生證明,「上環」這一關就必須過。好在後來放開政策後,取消了這個「計生證明」,讓很多婦女鬆了一口氣。
以前查節育環是為了防止超生、偷生的一個避孕手段,可是這些年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特別是放開二胎後,仍然沒有達到預期的人口增長的效應的現象說明,在現在的社會壓力下,生育意願正在年輕人當中逐步減弱,節育器的意義已經悄然淡化。
在談到節育環時,一位60後大媽回憶到:
「那年剛生完孩子,計生小分隊就來到家裡了,稀裡糊塗地被推到床上。那個時候上環手術,又簡單又粗暴,而且上環的人非常多,還排著隊。如果不上環,娃就不能上戶口,上了環,給獎勵,容不得你多想。」
傳統節育環帶來的傷害
不可否認,傳統節育環能達到長期避孕的效果,但問題是很多女性還不知道節育環有使用年限,更不知道它需要在絕經後取出來。
傳統節育環是有使用年限的,有的是5-8年要換一次,至多20年。然而,拿2014年上海黃埔區針對2054名女士進行的一項宮內節育器使用情況調查來舉例,有超過一半女性,體內的節育環被放置超20年。
有些中老年婦女去醫院取環的時候,結果發現由於使用時間過長,放在體內的節育器已經和子宮融為一體,被緊緊嵌在了肉裡了。
而這些女性由於長期放置節育器在體內,出現腰酸、背痛、乏力、甚至發熱的現象,她們會想到是不是生孩子留下的後遺症,卻不曾想到,這些伴隨多年,揮之不去的疼痛,其「元兇」就是體內那枚銅環。
新型「避孕環」登上舞臺
傳統節育器已幾經演變,在材質、造型、體積上都在不斷升級,國內常用的有金屬單環、麻花環、混合環、節育環、T形環等。隨著時代發展,科學的進步,新型「節育器」隨之誕生。
2016年,德國製藥巨頭拜耳所研發的節育器(Kyleena)首次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上市,這也算是廣大婦女的一個福音吧。
不久的將來,或許會在中國上市。
Kyleena節育器是一枚小型、柔韌、塑料材質的環狀產品,可以通過緩解技術,釋放左炔諾孕酮激素,從而阻礙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起到避孕效果。
那麼這種新型節育環和傳統節育環相比,有什麼優勢呢?
不傷身:傳統節育器和避孕藥都可能會帶來副作用,長期使用,可能會造成一些女性的身體不適,而新型節育器在這方面則存在優勢。舒適度高:Kyleena由於體伿小以及材質輕的原因,與保險套相比,更不易察覺到它的存在。自然可以提高夫妻生活的愉悅度。3、隨用隨取:傳統節育器一般在手術臺上進行操作,而新型節育器由於材質原因,可以扭成「8」字型,再將其推到Y道深處即可使用。並且可以在經期間隨時取出,清潔保存,經期後放回去就好。被稱為「可完全被女性掌控」的工具。
4、成功率高:據Kyleena的臨床研究的數據顯示,避孕成功率高達99%。
5、長期避孕:Kyleena的使用年限可長達5年之久。
隨著生育政策的放開,節育器必定也面臨著新的宿命,不過,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簡單、方便、安全的工具才是最符合人們需求的。
雖然新型節育器相比傳統避孕方式來說,更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等優勢。
但是從2016年上市到如今也有近5年時間,由於各國的國情不同,真正被人們普遍接受應用,也可能會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
當然,夫妻不管採用哪種避孕方式,只要是自己認可,自我感覺適合自己的,對身體無損的就是好的方式。
討論話題:你認為「傳統」節育環還有必要存在嗎?這種新型節育環會被人們接受嗎?
(配圖源於網絡,侵聯刪)
文原創|土爸|歡迎關注我 ,一起學習更多的家庭育兒教育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土爸點個讚並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