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4-03-06 05:29:15 1
專利名稱: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可控矽觸發電路。
背景技術:
可控矽是一種具有三個PN結的四層結構的大功率半導體器件,亦稱為晶閘管。其具有體積小、結構相對簡單、功能強等特點,是比較常用的半導體器件之一。該器件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中,多用來作可控整流、逆變、變頻、調壓、無觸點開關等。可控矽的觸發電路以其可靠的性能、穩定的電壓輸出、較寬的電壓調節範圍等特點,在電力拖動、電機啟動、電源等方面等到了廣泛應用,而觸發電路會直接影響變流裝置的可靠性和 穩定性。目前可控矽的觸發電路有多種形式,有簡易的單結觸發電路、分立器件組成的正弦波同步觸發電路、鋸齒波同步觸發電路和集成電路觸發電路等。這些電路有的較複雜,調試困難,有的功能單一,觸發效果差,可靠性及控制精度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觸發效果較好、抗幹擾能力較強的可控矽觸發電路。考慮到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可控矽的觸發信號依次通過第一電阻、光電耦合器和第二電阻,該第二電阻與三極體的一個電極連接,所述三極體的另一個電極依次與第三電阻、第一二極體接入一脈衝變壓器的輸入端,該脈衝變壓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可控矽連接。為了更好地實現本實用新型,以下為進一步的技術改進作為優選,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二二極體和第三二極體組成的保護電路。作為優選,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四電阻和發光二極體組成的指示電路。作為優選,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五電阻。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採用光電耦合器將觸發信號和脈衝變壓器輸入端相連,這樣達到了電氣隔離的效果,不僅提高了觸發效果,而且使電路的抗幹擾性得到提高。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I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所述可控矽V2觸發電路 的觸發信號依次通過第一電阻R1、光電耦合器01和第二電阻R2,該第二電阻R2與三極體Vl的一個電極連接,所述三極體Vl的另一個電極依次與第三電阻R3、第一二極體VDl接入一脈衝變壓器Tl的輸入端,所述三極體的第三個電極接電源負端;所述脈衝變壓器Tl的輸出端與所述可控矽V2連接。所述第一二極體VDl可防止在脈衝變壓器Tl的輸入端感應出的高壓擊穿所述三極體VI。本電路使用的光電耦合器不僅有電氣隔離的作用,可提高觸發效果;而且該光電耦合器是採用的互補推輓輸出,互補推輓輸出可以使輸出效率更高,達到更大的輸出功率,從而能更好的符合各種不同型號的可控矽門極觸發參數的要求,並且能留有一定的裕量。在實施過程中,所述變壓器Tl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二二極體VD2和第三二極體VD3組成的保護電路,其可防止三極體Vl關斷時在脈衝變壓器Tl輸出端感應出的高壓加在可控矽V2的門極;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四電阻R4和發光二極體L組成的指示電路,其用於燈光指示;在變壓器的輸出端還可連接第五電阻R5。本實用新型不僅可靠性較好,而且控制精度得到較大提升。上述實施方式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控娃觸發電路,其特徵在於可控娃的觸發信號依次通過第一電阻、光電率禹合器和第二電阻,該第二電阻與三極體的一個電極連接,所述三極體的另一個電極依次與第三電阻、第一二極體接入一脈衝變壓器的輸入端,該脈衝變壓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可控矽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變壓器的輸入端連接有由第二二極體和第三二極體組成的保護電路。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四電阻和發光二極體組成的指示電路。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五電阻。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控矽觸發電路,可控矽的觸發信號依次通過第一電阻、光電耦合器和第二電阻,該第二電阻與三極體的一個電極連接,所述三極體的另一個電極依次與第三電阻、第一二極體接入一脈衝變壓器的輸入端,該脈衝變壓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可控矽連接;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二二極體和第三二極體組成的保護電路;所述變壓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由第四電阻和發光二極體組成的指示電路。本實用新型採用光電耦合器將觸發信號和脈衝變壓器輸入端相連,這樣達到了電氣隔離的效果,不僅提高了觸發效果,而且使電路的抗幹擾性得到提高。
文檔編號H03K17/72GK202513893SQ20122012007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廖斯孟, 昌松, 王化, 胡全雲, 謝賦斌 申請人:湖南固迅節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