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繩啟動器的製作方法
2024-03-08 17:58:15 2
專利名稱:拉繩啟動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油發動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適合於柴油機或汽油機使用的
拉繩啟動器。
(二)
背景技術:
目前汽油機或柴油機所用的拉繩啟動器包括繩輪和棘輪,曲軸一端的飛輪上有與棘輪配合擋塊。啟動時,拉動繩輪,與繩輪同軸的棘輪咬合飛輪上的擋塊,繩輪直接帶動飛輪和曲軸轉動,使燃油發動機啟動。飛輪總成惰性大,啟動較困難,需要大力拉動繩輪,一般的婦女或力量不足的人難以使用此類啟動器成功啟動發動機。另外因飛輪的反衝阻力大,棘輪和飛輪上的擋塊咬合時很容易磨損或相互碰撞,使棘輪和擋塊的邊角被擊碎受損,甚至磨平,造成啟動器報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拉繩啟動器,繩輪和棘輪之間有緩衝彈簧,可輕鬆平穩地完成啟動。 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拉繩啟動器包括繩輪和棘輪,繩輪為槽輪,啟動拉繩一端固定於繩輪,纏繞在繩輪的槽內,繩輪外側安裝有殼體,拉繩另一端穿過殼體連接拉繩手柄。繩輪的一端面為凹槽,緩衝彈簧為螺旋盤簧置於繩輪的凹槽內,緩衝彈簧的高度稍小於繩輪的凹槽的深度,緩衝彈簧的外端與繩輪凹槽的內側壁某處相連接,棘輪一端為棘齒,另一端為彈簧固定柱,中間為環形壓片,環形壓片的外徑等於或稍大於繩輪凹槽的內徑,彈簧固定柱的長度等於繩輪凹槽的深度。彈簧固定柱插在緩衝彈簧中心,緩衝彈簧的內端與彈簧固定柱相連接。棘輪可轉動地連接於殼體中心。飛輪朝向棘輪的面上在同一直徑上以飛輪中心為對稱固定有至少2個撥爪軸,撥爪軸與飛輪中心的距離大於棘輪上棘齒的外半徑;撥爪可轉動地安裝於撥爪軸頂端,撥爪與飛輪的面平行。撥爪彈簧一端連接撥爪另一端固定於撥爪軸。靜止時撥爪內頂端偏向飛輪中心,撥爪內頂端與飛輪中心的距離小於棘輪上棘齒的外半徑、大於棘輪上棘齒的內半徑。發動機工作飛輪高速轉動時撥爪轉動其前端偏離飛輪中心,撥爪處於撥爪軸轉動的切線方向。 啟動時,拉動拉繩,隨著繩輪轉動,緩衝彈簧被逐漸盤緊,此時棘輪上棘齒與飛輪
上的撥爪咬合,當緩衝彈簧盤緊至其彈簧力大於發動機壓縮力時,緩衝彈簧彈開帶動飛輪
總成轉動,實現燃油發動機啟動,當飛輪高速轉動,撥爪所受到的離心力大於撥爪彈簧的彈
力、撥爪轉動、前端背離飛輪中心,撥爪處於撥爪軸轉動的切線方向,棘齒與撥爪脫離。 為了讓拉繩自動復位,在繩輪與殼體之間安裝有復位彈簧,復位彈簧一端固定於
殼體,另一端固定於繩輪。拉動拉繩時復位彈簧同時被壓縮,當棘齒與撥爪脫離,棘輪不再
受力,復位彈簧帶動繩輪反向轉動拉繩重新纏到繩輪上。 本實用新型拉繩啟動器的優點為1、啟動輕鬆、平穩,無需用大力拉動繩輪,婦女、老人均可使用,省力又安全;2、啟動時可平緩地對緩衝彈簧加力,最後由緩衝彈簧將力矩傳遞到飛輪總成上,棘齒與撥爪不會碰撞,磨損也大大減少,使本啟動器不易損壞;3、結構簡單,重量輕,適合於各類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配用。
圖1為本拉繩啟動器實施例總裝結構爆炸圖; 圖2為本拉繩啟動器實施例總裝結構另一視角的爆炸圖; 圖3為本拉繩啟動器實施例總裝圖。 圖中標號為 1、活塞,2、曲軸,3、飛輪,3-l、撥爪,3-2、撥爪軸,3-3、撥爪彈簧,4、棘輪,4-l、棘齒,4-2、環形壓片,4-3、彈簧固定柱,5、棘輪平墊,6、緩衝彈簧,7、繩輪平墊,8、繩輪,9、復位彈簧,10、殼體,11、拉繩,12、拉繩手柄。
具體實施方式本拉繩啟動器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由左至右各部件分別為棘輪4、棘輪平墊5、緩衝彈簧6、繩輪平墊7、繩輪8、復位彈簧9、殼體10、拉繩11、拉繩手柄12。[0014] 在繩輪8與殼體10之間安裝復位彈簧9,復位彈簧9 一端固定於殼體10,另一端固定於繩輪8,繩輪8為槽輪,啟動所用拉繩11 一端固定於繩輪8,纏繞在繩輪8的槽內,拉繩11另一端穿過殼體10連接拉繩手柄12。繩輪8的左端面為凹槽。繩輪8可用壓塑整體成形,凹槽內面置繩輪平墊7,繩輪平墊7是有一光滑面的金屬墊,緩衝彈簧6置於其光滑面上,可減少緩衝彈簧6與繩輪8的磨擦、保護繩輪8。緩衝彈簧6為螺旋盤簧置於繩輪8的凹槽內,緩衝彈簧6的高度稍小於繩輪8的凹槽的深度,其高度為6 18mm,本例中為12mm ;彈簧片厚度為0. 5 1. 5mm,本例中為lmm。緩衝彈簧6的外端和內端折為方向相反的勾。繩輪8凹槽的內側壁有一卡槽,緩衝彈簧6外端勾卡在繩輪8的卡槽內二者相連接。棘輪4左端為棘齒4-l,右端為彈簧固定柱4-3,中間為環形壓片4-2,環形壓片4-2的外徑等於繩輪8凹槽的內徑,彈簧固定柱4-3的長度等於繩輪8凹槽的深度。本例棘齒4-1外徑為26 46mm本例中為38mm ;彈簧固定柱4_3柱面上也有一卡槽。彈簧固定柱4_3插在緩衝彈簧6中心,緩衝彈簧6的內端勾卡在棘輪4的卡槽內二者相連接。棘輪4可用壓塑整體成形,彈簧固定柱4-3套有棘輪平墊5,棘輪平墊5內孔和彈簧固定柱4-3基部上分別有相互配合的鍵和鍵槽,使棘輪平墊5固定於棘輪4,棘輪平墊5為有一光滑面的金屬墊,環形壓片4-2將棘輪平墊5的光滑面壓在緩衝彈簧6上,可減少緩衝彈簧6與棘輪4的磨擦保護棘輪4。棘輪4可轉動地連接於殼體10中心。本啟動器總裝後如圖3所示。飛輪3連接曲軸2和活塞1。飛輪3朝向棘輪4的面上在同一直徑上以飛輪3中心為對稱固定有2個撥爪軸3-2,撥爪軸3-2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大於棘輪4上棘齒4_1的外半徑,本例中為30mm ;撥爪3-1可轉動地安裝於撥爪軸3_2頂端,撥爪3_1與飛輪3的面平行。撥爪彈簧3-3套在撥爪軸3-2上,撥爪彈簧3-3 —端連接撥爪3-1另一端固定於撥爪軸3_2。靜止時撥爪3-1內頂端偏向飛輪3中心,撥爪3-1內頂端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為10 18mm ;本例中為15mm ;撥爪3-1內頂端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小於棘齒4-1的外半徑、大於棘齒4-1的內半徑,發動機工作飛輪3高速轉動 撥爪3-1轉動其前端偏離飛輪3中心,撥爪3-1處於撥爪軸3-2轉動的切線方向。[0015] 上述實施例,僅為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一步詳細說明的具體個例,本實用新型並非限定於此。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公開的範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拉繩啟動器,包括繩輪(8)和棘輪(4),繩輪(8)為槽輪,拉繩(11)一端固定於繩輪(8),纏繞在繩輪(8)的槽內,繩輪(8)外側安裝有殼體(10),拉繩(11)另一端穿過殼體(10)連接拉繩手柄(12);其特徵在於繩輪(8)的一端面為凹槽,緩衝彈簧(6)為螺旋盤簧置於繩輪(8)的凹槽內,緩衝彈簧(6)的高度稍小於繩輪(8)的凹槽的深度,緩衝彈簧(6)的外端與繩輪(8)凹槽的內側壁某處相連接,棘輪(4)一端為棘齒(4-1),另一端為彈簧固定柱(4-3),中間為環形壓片(4-2),環形壓片(4-2)的直徑等於或稍大於繩輪(8)凹槽的內徑,彈簧固定柱(4-3)的長度等於繩輪(8)凹槽的深度,彈簧固定柱(4-3)插在緩衝彈簧(6)中心,緩衝彈簧(6)的內端與彈簧固定柱(4-3)相連接,棘輪(4)可轉動地連接於殼體(10)中心。;飛輪(3)朝向棘輪(4)的面上在同一直徑上以飛輪(3)中心為對稱固定有至少2個撥爪軸(3-2),撥爪軸(3-2)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大於棘輪(4)上棘齒(4-1)的外半徑;撥爪(3-1)可轉動地安裝於撥爪軸(3-2)頂端,撥爪(3-1)與飛輪(3)的面平行,撥爪彈簧(3-3)一端連接撥爪(3-1)另一端固定於撥爪軸(3-2);靜止時撥爪(3-1)內頂端偏向飛輪(3)中心,撥爪(3-1)內頂端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小於棘輪(4)上棘齒(4-1)的外半徑、大於棘輪(4)上棘齒(4-1)的內半徑,發動機工作時撥爪(3-1)處於撥爪軸(3-2)轉動的切線方向。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繩輪(8)與殼體(10)之間安裝有復位彈簧(9),復位彈簧(9) 一端固定於殼體(IO),另一端固定於繩輪(8)。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緩衝彈簧(6)的外端和內端折為方向相反的勾,繩輪(8)凹槽的內側壁有一卡槽,緩衝彈簧(6)外端勾卡在繩輪(8)的卡槽內二者相連接;棘輪(4)的彈簧固定柱(4-3)柱面上也有一卡槽,緩衝彈簧(6)的內端勾卡棘輪(4)的卡槽內二者相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繩輪(8)的端面凹槽內置繩輪平墊(7)。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棘輪(4)的彈簧固定柱(4-3)套有位於環形壓片(4-2)與緩衝彈簧(6)之間的棘輪平墊(5)。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棘輪平墊(5)內孔和彈簧固定柱(4-3)基部上分別有相互配合的鍵和鍵槽。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棘輪(4)的棘齒(4-1)外徑為26 46mm,所述撥爪(3-1)內頂端與飛輪(3)中心的距離為10 18mm。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繩啟動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緩衝彈簧(6)的高度為6 1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拉繩啟動器,緩衝彈簧置於繩輪的凹槽內,棘輪有棘齒、彈簧固定柱和環形壓片,彈簧固定柱插在緩衝彈簧中心,緩衝彈簧連接繩輪和棘輪。飛輪朝向棘輪的面上對稱固定有至少2個撥爪軸,撥爪軸與飛輪中心的距離大於棘齒外半徑;撥爪裝於撥爪軸頂端,撥爪彈簧連接二者。靜止時撥爪內頂端與飛輪中心的距離小於棘齒外半徑。拉繩拉動繩輪轉動時棘齒與飛輪上的撥爪咬合,緩衝彈簧盤緊至彈簧力大於發動機壓縮力時,帶動飛輪總成轉動,發動機啟動,飛輪高速轉動,離心力使撥爪處於撥爪軸轉動的切線方向,棘齒與撥爪脫離。本拉繩啟動器啟動輕鬆、平穩,省力安全;棘齒與撥爪不會碰撞,磨損減少,不易損壞;適用於各類小型柴油機或汽油機。
文檔編號F02N5/02GK201486722SQ20092014099
公開日2010年5月26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4日
發明者張金平, 王軍平 申請人:桂林高新區科豐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