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震器總成的製作方法
2024-03-11 04:13:15 1
減震器總成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減震器總成,包括活塞體、活塞管、工作缸筒、儲油缸筒Ⅰ和儲油缸筒Ⅱ,工作缸筒設於儲油缸筒Ⅰ內部,儲油缸筒Ⅰ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連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設有導向座組合併通過導向座組合與活塞管滑動連接並密封,本發明的減震器總成,在壓縮行程中,油液通過雙向油路、單向油路Ⅰ和單向油路Ⅱ這三個油路進入復原腔,保證復原腔內時刻充滿油液,避免示功空程現象發生。
【專利說明】減震器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減震元件,具體是一種減震器總成。
【背景技術】
[0002]減震器是汽車懸架系統中廣泛採用的減震元件,其原理是,當車架與車橋做往復相對運動而活塞在減震器的缸筒內往復移動時,減震器殼體內的油液便反覆地從壓縮腔通過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復原腔,此時,液體與內壁的摩擦及液體分子的內摩擦便形成對振動的阻尼力。現有的減震器在壓縮行程中,油液只有一個油路通道流經底閥組合和活塞組合產生阻尼力,易因腔內油液補充不及時造成阻尼力不穩定,產生示功空程現象。
[0003]因此,為解決以上問題,需要一種在壓縮行程中,油液通過多個油路進入復原腔,保證復原腔內時刻充滿油液,從而避免示功空程現象發生的減震器總成。
【發明內容】
[0004]有鑑於此,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提供一種能避免示功空程現象發生的減震器總成。
[0005]本發明的減震器總成,包括包括活塞體、活塞管、工作缸筒、儲油缸筒I和儲油缸筒II,工作缸筒設於儲油缸筒I內部,儲油缸筒I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連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設有導向座組合併通過所述導向座組合與活塞管滑動連接並密封,活塞體設於工作缸筒內部將工作缸筒內腔上下分隔為壓縮腔和復原腔,儲油缸筒II套於儲油缸筒I外壁,儲油缸筒II下端與活塞管下端固定並密封,儲油缸筒II上端與儲油缸筒I外壁滑動配合併密封,儲油缸筒I內腔位於工作缸筒以外的部分與儲油缸筒II內腔組合形成儲油腔,壓縮腔與儲油腔互通,活塞體上設有連通壓縮腔與復原腔的雙向油路和供油液由壓縮腔流向復原腔的單向油路I,導向座組合上設有供油液由儲油腔流向復原腔的單向油路II,這裡所述的「上端」為圖中指向A的一端,「下端」為圖中指向B的一端;
[0006]進一步,所述減震器總成還包括阻尼力調節機構,阻尼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銷、調節杆、調節螺釘、調節座、調節旋鈕和壓縮彈簧,調節銷和調節杆設於活塞管內部,調節座固定於活塞管下端,調節螺釘通過螺紋副與調節座連接用於推動調節杆和調節銷沿活塞管軸向移動,壓縮彈簧設於活塞體與調節銷之間,調節螺釘與調節旋鈕同步轉動連接;
[0007]進一步,所述調節螺釘頭部設有徑向卡槽,調節旋鈕設有與徑向卡槽卡接的的卡塊;
[0008]進一步,所述工作缸筒側壁設有使壓縮腔與儲油腔互通的補油孔;
[0009]進一步,所述導向座組合包括導向座殼體和設於導向座殼體內部的閥系組合;所述閥系組合與導向座殼體間設有徑向間隙;
[0010]進一步,所述雙向油路與活塞體同軸設置;單向油路I設有多個並沿活塞體周向均布;
[0011]進一步,所述導向座組合與活塞體之間設有彈簧I,導向座組合與導向環之間設有彈簧II。
[0012]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減震器總成,在壓縮行程中,油液通過雙向油路、單向油路I和單向油路II這三個油路進入復原腔,保證復原腔內時刻充滿油液,避免示功空程現象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0014]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圖1中C處局部放大圖;
[0016]圖3為圖1中D處局部放大圖;
[0017]圖4為圖1中E處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C處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1中D處局部放大圖;圖4為圖1中E處局部放大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中減震器總成,包括活塞體4、活塞管16、工作缸筒3、儲油缸筒I 8和儲油缸筒II 9,工作缸筒3設於儲油缸筒I 8內部,儲油缸筒I 8和工作缸筒3的上端固定連接,工作缸筒3的下端設有導向座組合6並通過所述導向座組合6與活塞管16滑動連接並密封,活塞體4設於工作缸筒3內部將工作缸筒3內腔上下分隔為壓縮腔2和復原腔17,儲油缸筒II 9套於儲油缸筒I 8外壁,儲油缸筒II 9下端與活塞管16下端固定並密封,儲油缸筒II 9上端與儲油缸筒I 8外壁滑動配合併密封,儲油缸筒I 8內腔位於工作缸筒3以外的部分與儲油缸筒II 9內腔組合形成儲油腔10,壓縮腔2與儲油腔10互通,活塞體4上設有連通壓縮腔2與復原腔17的雙向油路20和供油液由壓縮腔2流向復原腔17的單向油路I 21,導向座組合6上設有供油液由儲油腔10流向復原腔17的單向油路II 7,這裡所述的「上端」為圖中指向A的一端,「下端」為圖中指向B的一端。
[0019]本實施例中,所述減震器總成還包括阻尼力調節機構,阻尼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銷19、調節杆22、調節螺釘13、調節座15、調節旋鈕14和壓縮彈簧5,調節銷19和調節杆22設於活塞管16內部,調節座15固定於活塞管16下端,調節螺釘13通過螺紋副與調節座15連接用於推動調節杆22和調節銷19沿活塞管16軸向移動,壓縮彈簧設於活塞體4與調節銷19之間,調節螺釘13與調節旋鈕14同步轉動連接。因此,減震器可以通過旋轉調節旋鈕14帶動調節螺釘13旋轉迫使調節杆22及調節銷19沿活塞管16軸向運動,以達到增大或減小雙向油路20通油麵積的目的,從而實現減震器復原阻尼力大小可調節的目標,滿足不同用戶對各種路況的需求。
[0020]本實施例中,所述調節螺釘13頭部設有徑向卡槽,調節旋鈕14設有與徑向卡槽卡接的的卡塊,由於調節旋鈕14的卡快卡接於調節螺釘13的卡槽,因此,減震器可以通過旋轉調節旋鈕14帶動調節螺釘13旋轉迫使調節杆22及調節銷19沿活塞管16軸向運動,從而實現減震器復原阻尼力大小可調。
[0021 ] 本實施例中,所述工作缸筒3側壁設有使壓縮腔2與儲油腔10互通的補油孔I,工作缸筒3外壁和儲油缸筒I 8之間有徑向間隙,壓縮腔2與儲油腔10通過補油孔I和該徑向間隙互通,當減震器在壓縮行程中,壓縮腔2中的油液經過雙向油路20流入復原腔17,同時從補油孔I進入儲油腔10中。
[0022]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座組合6包括導向座殼體和設於導向座殼體內部的閥系組合;導向座殼體固定於工作缸筒內壁;閥系組合包括閥芯和閥蓋;所述閥蓋通過卡簧壓緊固定於導向座殼體下端面,卡簧卡接於工作缸筒內壁;閥芯套於活塞杆外部密封滑動配合併通過導向座殼體和閥蓋軸向限位;閥芯與導向座殼體之間有徑向間隙,閥芯上端與導向座殼體之間設有膜片彈簧並通過該膜片彈簧將閥芯緊壓於閥蓋;所述閥系組合用於對油液進行節流從而產生阻尼力,當減震器在復原行程時,膜片彈簧產生彈性力迫使閥芯將單向油路II 7封閉,而當減震器在壓縮行程時,膜片彈簧被迫壓縮,單向油路II 7打開;閥系組合與導向座殼體設有徑向間隙,使得減震器在運動過程中,閥系組合可進行徑向運動,與現有結構的導向座組合6相比減少了一個摩擦副,從而使該導向座組合6可以有效的降低減震器的摩擦力,提高減震器的舒適性。
[0023]本實施例中,所述雙向油路20與活塞體4同軸設置;單向油路I 21設有多個並沿活塞體4周向均布,由於雙向油路20設於活塞中心,使得活塞管16中的調節銷19可以方便的對雙向油路20的通油麵積進行調節,以實現減震器復原阻尼力大小可調的目的。
[0024]本實施例中,所述導向座組合6與活塞體4之間設有彈簧I 18,導向座組合6與導向環11之間設有彈簧II 12,彈簧I 18彈頂於活塞體4下端與導向座組合6上端,彈簧II 12彈頂於導向座組合6下端與導向環11上端;當減震器在工作時,彈簧I 18能有效避免活塞體4、導向座組合6之間發生剛性碰撞導致減震器發生損壞,彈簧II 12用於支撐車身,提供車體運動所需作用力。
[0025]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宗旨和範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範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包括活塞體、活塞管、工作缸筒、儲油缸筒I和儲油缸筒II ;所述工作缸筒設於儲油缸筒I內部;儲油缸筒I和工作缸筒的上端固定連接,工作缸筒的下端設有導向座組合併通過所述導向座組合與活塞管滑動連接並密封;所述活塞體設於工作缸筒內部將工作缸筒內腔上下分隔為壓縮腔和復原腔;所述儲油缸筒II套於儲油缸筒I外壁,儲油缸筒II下端與活塞管下端固定並密封,儲油缸筒II上端與儲油缸筒I外壁滑動配合併密封,儲油缸筒I內腔位於工作缸筒以外的部分與儲油缸筒II內腔組合形成儲油腔;所述壓縮腔與儲油腔互通;所述活塞體上設有連通壓縮腔與復原腔的雙向油路和供油液由壓縮腔流向復原腔的單向油路I ;所述導向座組合上設有供油液由儲油腔流向復原腔的單向油路I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減震器總成還包括阻尼力調節機構;所述阻尼力調節機構包括調節銷、調節杆、調節螺釘、調節座、調節旋鈕和壓縮彈簧;調節銷和調節杆設於活塞管內部,調節座固定於活塞管下端;調節螺釘通過螺紋副與調節座連接用於推動調節杆和調節銷沿活塞管軸向移動;所述壓縮彈簧設於活塞體與調節銷之間;調節螺釘與調節旋鈕同步轉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螺釘頭部設有徑向卡槽,調節旋鈕上固定有用於與徑向卡槽卡接的卡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工作缸筒側壁設有使壓縮腔與儲油腔互通的補油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座組合包括導向座殼體和設於導向座殼體內部的閥系組合;所述閥系組合與導向座殼體間設有徑向間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雙向油路與活塞體同軸設置;單向油路I設有多個並沿活塞體周向均布。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減震器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向座組合與活塞體之間設有彈簧I,導向座組合與導向環之間設有彈簧II。
【文檔編號】F16F9/44GK103742582SQ201310754503
【公開日】2014年4月2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1日
【發明者】陳世明 申請人:重慶渝安創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