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凝汽器高溫補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3-11 02:13:15
本實用新型涉及火力發電廠水冷機組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凝汽器高溫補水系統和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對溼冷機組凝汽器設計中,凝汽器補水技術是很重要的一環。通常情況下補水溫度低於汽輪機排汽溫度,此時,將補水從喉部接入,霧化後噴入凝汽器,隨汽流一起流向凝汽器殼體內,對冷卻汽輪機排汽有好處。但是,當補水溫度高於汽輪機排汽溫度時,如果依然從喉部噴入凝汽器,補入的高溫水就會加熱汽輪機排汽,這對凝汽器冷卻效果是不利的。如果直接通過管路接入凝汽器熱井,不僅噪聲大,還會導致熱井中液位不穩定。在汽輪機組正常運行時,對凝汽器內液位進行實時監測,當液位出現不穩定波動時,容易導致監測系統錯誤識別為液位出現異常進行報警,從而可能產生對整個發電機組的故障保護。現階段在餘熱利用電廠,這種高溫補水情況非常普遍。今後,隨著火力發電節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常規火力發電廠也將會遇到此類高溫補水情況。如何能有效地進行高溫補水接入凝汽器是目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合理利用電廠冷端(循環水/乏汽)餘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高溫補水接入凝汽器的系統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凝汽器高溫補水系統,包括凝汽器、高溫補水裝置;其特徵在於,高溫補水裝置由補水管、連接管和噴灑機構組成,噴灑機構設置在凝汽器熱井內,位於熱井內液面上方,通過連接管與補水管相連。
進一步地,補水管從凝汽器喉部或熱井接入。
進一步地,補水管從喉部接入時,連接管從凝汽器殼體側壁延伸布置至熱井,距凝汽器殼體側壁保持一定距離,距離選50-100mm。
進一步地,連接管由一段直管構成,或由多段直管連接構成。
進一步地,噴灑機構平行布置於熱井內,與液面保持一定距離。
進一步地,噴灑機構可由一根水管在水平面上方盤繞形成,也可採用多組水管平行排列構成。
進一步地,噴灑機構的水管下方,朝熱井水方向的部位具有多個噴水孔。
本實用新型採用將高溫補水接入熱井霧化噴灑注入,實現了凝汽器高溫補水,既實現了高溫水的合理補水方法,也是節能降耗措施。
附圖說明
圖1凝汽器高溫補水結構示意圖;
其中1 凝汽器喉部,2 熱井,3 補水管,4 連接管,5 噴灑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內容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中的凝汽器高溫補水裝置結構示意圖,凝汽器高溫補水裝置包括補水管、連接管和噴灑機構,補水管接至凝結器喉部或熱井,補水管與噴灑機構通過連接管進行連接,噴灑機構水平位於凝汽器熱井中,在熱井中液面上方保持一定距離。噴灑機構可由一根水管在水平面內盤繞形成,也可採用多組水管平行排列構成。噴灑機構的水管下方(朝熱井水方向)部位打孔,開孔的數量根據補充水量的大小而定。當補水管從喉部接入,要在殼體內繞至熱井部位。補水管從喉部接入,其通過連接管延伸布置至熱井過程中,距凝汽器汽側內壁保持一定距離,連接管呈大致垂直方式布置,可由一段直管構成,也可由多段直管連接構成,其布置方式距凝汽器內壁保持一定距離,可選50-100mm,不會對凝汽器內部其他結構產生影響幹涉。另外,補水管也可從熱井處直接接入(未圖示),避開在凝汽器內部的布管安裝。
通過補水管將高溫補水從凝汽器喉部或熱井接入,將管道一直延伸布置到熱井正常液位上方300mm左右,在熱井上方水平布置一根或幾根管子,在其下方(朝熱井水方向)部位打孔,使得高溫補水從小孔噴出,噴灑到熱井液面上。這樣,高溫水補入凝汽器時,不會影響在凝汽器喉部的汽輪機排汽汽流,不會影響凝汽器正常冷卻;在接近熱井液面上方將高溫補水實現多點噴灑,幾乎沒有噪聲,也不會導致熱井液位不穩定。另外,補入的高溫水可以加熱熱井水,降低凝汽器過冷度,從而減少凝水回熱系統加熱蒸汽消耗。這種補水方法,既是針對高溫水的合理補水方法,也是一個節能降耗措施。不僅徹底解決了高溫補水的利用問題,而且對電廠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邊資源提供了良好的解決方法。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解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