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張老娶妻

2024-04-01 12:35:05

    據《玄怪錄》載,張老是揚州六合人,經營菜園子為生,勤勞儉樸,小日子過得也算湊合。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揚州府衙幕僚、揚州六合人韋恕從任上返回故裡,隱居清修。韋恕膝下只有一女,到了成婚的年紀,韋恕找來當地一位有名氣的媒婆,請她幫忙為女兒找個好人家。
    張老聽到這個消息,眉開眼笑,專門守在韋府門外。媒婆出來後,張老一把拉住她,非要請她到家中喝酒。媒婆盛情難卻,只好從命。兩人來到張老的菜園,張老殷勤備至,早準備好了酒肉果蔬,媒婆也不客氣,坐下就胡吃海塞起來。酒至半酣,張老賠笑道:「聽說韋家要嫁女兒,我雖然老邁,但經營這菜園子多年,頗有家資,請您去跟韋大人說說,把他女兒嫁給我吧。」
    聽到此話,媒婆差點兒沒把吃的東西吐出來,一拍桌子,罵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張老也不生氣,只憨憨一笑。
    幾天後,張老再次找到媒婆,仍說非韋小姐不娶。媒婆無奈,看張老一臉誠懇,只得沒好氣地提醒他:「你這老頭子太自不量力了,哪有書香門第、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嫁給種菜的糟老頭子的?沒錯,韋大人清廉自守,家境不富裕,可你知道嗎,多少貴公子都排著隊求娶韋小姐呢!你別再自取其辱了。」張老說:「就求您跟韋大人說一下,要真不答應就算了,我絕不再為難你。」
    媒婆畢竟吃了人家的酒席,沒辦法,只得答應為他傳句話。媒婆將此事告訴了韋恕,誰知話沒說完,韋恕已勃然大怒:「你這老太婆居然看不起我,我就是再窮也不能把女兒嫁給一個賣菜的老頭子!」媒婆嚇壞了,趕緊賠禮道歉:「都怪那個糟老頭子,非逼我傳話!」韋恕順口道:「他不是有錢嗎?你去告訴他,想娶我女兒除非拿500緡錢做聘禮,也不看看自己的德行!」
    媒婆一聽樂了,這下好了,回去告訴那老頭兒,還不得把他嚇死。不料,張老聽到這個數字,居然滿口答應,不一會兒,就推著車子載著滿滿一車錢到了韋府。韋恕傻眼了,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躊躇半天,只好硬著頭皮對女兒說明情況。沒料想,韋小姐也沒什麼怨言,很冷靜地答應了婚事。韋恕不禁驚呼難道這是天意!
    張老就這麼娶了如花似玉的韋小姐,老夫少妻,誰見了都彆扭,但兩口子倒覺得沒什麼。張老依舊照料菜園子,施肥鋤草,剪枝澆水,收菜賣菜,忙得不亦樂乎。韋小姐在旁協助,毫無愧色。韋家親朋好友很厭惡他們,經常責怪韋恕:「大人清廉,可君子固窮,怎麼能紆尊降貴,把千金小姐嫁給一個老頭子?現在木已成舟,的確是沒辦法了,可你能不能讓他們兩口子走得遠遠的,你不嫌丟人,我們還嫌丟人啊!」
    韋恕也是心煩意亂,於是準備了酒菜,請張老和女兒來吃飯。席間,韋恕微露其意。張老起身敬酒,道:「我夫妻二人一直沒離開這兒,就是擔心嶽父大人疼愛小姐,不忍她遠行。現在既然您也有這想法,我們明天就離開,我在王屋山下有一處宅子,正好搬到那兒居住。嶽父大人要是思念小姐,可讓大舅哥去天壇山南邊的張家莊找我們。」
    第二天,張老攙扶妻子坐到驢上,給她壓低鬥笠帽簷,自己拄著拐杖跟在後面,黯然離去。韋恕目送,心中很不是滋味。
    此後數年,女兒、女婿音訊全無,韋恕哀嘆不已,想著女兒命苦,嫁了個老頭子,還要搬到山裡住,不定如何蓬頭垢面,滿面煙塵呢。一日,韋恕實在放心不下,就派大兒子韋義方前去探望。
    韋義方一路風餐露宿,終於來到天壇山南麓,遇見一個崑崙奴(從東南亞一帶來的僕役)駕黃牛在田地裡耕種。韋義方問附近有沒有叫張家莊的地方,崑崙奴好像認識韋義方,趕緊行禮,道:「大郎好久不見了,主人的莊子就在前面,我帶你去。」於是,崑崙奴放下手邊的活兒,帶著韋義方一路東行,翻過一座座山,進入一座豪宅。韋義方看到眼前的景象,不禁瞠目結舌,只見花木繁盛,雲蒸霞蔚,亭臺樓閣樣樣俱全,鸞鳥孔雀飛翔其間。
    韋義方來到中廳,見屋內陳設雅致,古色古香,門房小廝都穿著紅色衣服,衣飾鮮亮,態度謙恭。忽然,環佩叮噹,兩個青衣丫鬟出來迎接,笑道:「大郎,請隨我等前行!」韋義方緊隨其後,小心翼翼地走著,見迴廊兩側侍立著十幾個青衣丫鬟,都有傾國傾城之貌。不一會兒,一位器宇軒昂的青年男子出來,頭戴遠遊冠,身穿紫錦袍,足踏沖天履。韋義方仔細查看,吃了一驚,這人與張老眉目相仿,容貌偉岸,顯然張老已返老還童。
    張老笑道:「人世間勞苦異常,於是我就和令妹隱居此地,躲避世俗煩惱。大哥稍等片刻,令妹在梳頭,一會兒就出來了。」韋義方支支吾吾,緊張得說不出話來。不一會兒,韋小姐娉婷而出,姿容又勝於前,服飾之盛,難以言表。兄妹二人寒暄片刻,韋義方這才放鬆了幾分。四處張望,見其大堂是沉香木做的大梁,玳瑁裝飾門框,碧玉做成窗戶,珍珠串做簾幕,臺階平滑如鏡,都呈碧綠色。總之景象奢華,非人間所能有。
    兄妹之間有天壤之別,寒暄幾句也就無話。不一會兒,酒宴準備好了,張老夫妻請韋義方入席。滿桌珍饈美味,不可名狀。酒足飯飽之後,丫鬟服侍韋義方到內廳歇息。
    第二天一大早,張老就來跟韋義方聊天。片刻後,一個青衣丫鬟湊到張老耳邊嘀咕,張老聽後笑著對韋義方說:「我妹妹想去蓬萊山玩兒,令妹也要跟著去,恐怕晚上才能回來,大哥可在此休息。」說罷,張老離開。韋義方好奇,也就跟了出去。見庭院中忽然騰起五色祥雲,鸞鳳在空中飛舞,張老和韋小姐各乘一隻鳳凰,其餘的幾十人乘仙鶴,徐徐飛上半空,往東而行,漸漸消失在天際。韋義方羨慕不已,感慨萬千。
    到了傍晚時分,張老和韋小姐已回來,連連道歉:「獨居在這兒很是寂寞,可是這神仙府邸,不是凡俗人久留之地,大哥命中注定有此福緣,但也不能在這兒待太久了,明天我們就得道別了。」韋義方很是遺憾,但也無可奈何。張老拿出20鎰黃金和一個舊鬥笠,交給韋義方,道:「這些金子聊作盤纏,如果將來缺錢,可以拿著這個鬥笠到揚州北門賣藥的王老家取1000萬貫錢,他見了鬥笠,自然會給你的。」韋義方拜別,還由那個崑崙奴送出去。
    韋義方滿載而歸,詳述見聞,一家人都沸騰了。親朋好友也很快知道了,羨慕嫉妒恨的人都有,有說張老是神仙的,有說是妖怪的,不一而足。韋恕一家也不以為意。五六年後,一家人坐吃山空,就想拿鬥笠去揚州取錢,又擔心不靠譜。鄰居說:「沒有字據,就憑一個破鬥笠就能取那麼多錢,真是笑話!」韋恕也不由點頭稱是。但後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韋恕叫來韋義方,催著他去取錢。
    韋義方夾著鬥笠前去揚州,找到王家藥鋪,說了換錢的事,王老說得看看鬥笠是真是假。這時,藥鋪的一個小姑娘道:「張老以前來過這兒,帽頂壞了,讓我縫,當時沒有黑線,我是用紅線縫的,我的手藝,一看便知。」小姑娘拿著鬥笠仔細查看,說果然是真的,於是,令人用車滿載銅錢送到了韋家。韋家滿心歡喜,街坊鄰裡這才相信張老是神仙。
    後來,韋恕又思念女兒,再讓韋義方去天壇山尋訪。韋義方故地重遊,卻一點也記不清路徑,只見峰巒疊嶂,山水千萬,處處陌生。韋義方問山裡的樵夫,沒人聽說過什麼張家莊,韋義方只得悻悻而歸。韋恕明白,仙俗疏途,女兒當初並未以貌取人,這才進入仙界,而自己畢竟是凡夫俗子,能有如此女婿,已是萬幸。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