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永不倒國貨當自強!國產相機導購
2024-03-05 11:34:15
其實做本次導購的目的不僅僅是要向大家介紹幾款不錯的國產數位相機,更重要的是想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國產數位相機路在何方?僅僅滿足貼個牌子就上市?還是給其他國外品牌當個OEM代工?技術核心又在哪裡?下面小編將以一個數據揭開文本。
整體市場品牌喜愛度分析
關於ZDC的這份統計我們不想討論其數據的可靠性和哪個品牌在市場佔有更多的分額。我們僅從數據圖來看,在中國用戶心裡國產相機的地位真是很底。其實這也不能怪咱們的用戶不支持國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小編曾和國內著名的數位相機製造廠商的的朋友聊過相關問題,在他們看來,現在制約中國數位相機發展最大阻力還是在於核心技術方便,一些主要的技術(如CCD製造工藝),大多掌握在日本人手中,而鏡頭技術又掌握在德國人手中。目前為止,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一些核心零部件質量和工藝,以及部件的科技含量還很難達到同檔國外品牌的水平。有一些部件一生產出來就處於淘汰的邊緣,這種情況很難讓消費者做出「愛國」的選擇。
下面小編就來引用一些著名刊物對國產數位相機的評價,給大家一個更理性的參考。
《北京晨報》認為:
不是沒有技術,也不是不能開發出技術,中國人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兩個字:「專利」,專利問題不僅僅困擾著中國數位相機產業,如何樹立如何加強專利意識,是國內數位相機廠商,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否則別人事先圈劃好了地盤,再想插一腳進去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經濟參考報》認為:
傳統相機生產技術上,我國企業就一直落後於有著幾十上百年歷史的日本企業,這個距離在數位相機上被拉得更大,從技術角度來說,直到現在,我國產業界才算是基本認識了數位相機,要研發出國際上領先的新產品,至少要20至30年的時間。
《中國新聞網》認為:
「如果沒有國產品牌的介入,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上放出如此低的價格恐怕是不可能的,國產數位相機亟需品牌攻堅」
《上海青年報》認為:
抓緊技術研發,為保證數位相機零售價不變,大部分因專利而增加的費用將通過以下2個渠道來消化:其一,轉嫁到附件產品上。通過提高附件利潤空間來補貼相機利潤的缺失。附件屬於價格不敏感產品,定價浮動不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定。這至少能消化100元的專利費成本。其二,銷售商主動出讓銷售利潤,自己吃進這筆多增加的費用,以確保出貨順利,市場地位得以繼續鞏固。而這可以通過跑「量」來降低進貨成本,以獲得部分彌補。
《網易數碼》認為:
中國數位相機市場正在發展壯大,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有曲折。市場的變幻不定,不同時期國內外廠商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更增添了開拓市場的複雜性和多變性。適時的調整或稍作休息後再前行,也未嘗不可並且完全必要。在這個時候,沒有認清市場形勢的一味執著可能人財兩空!而輕言放棄也可能註定永遠的遺憾!
各個媒體對國產相機都有著很大的期望,我們中國用戶也對自己的民族產業有著很濃的感情!一種民族自豪感覺;一種民族責任感;一種對國產數碼精品的期待!種種讓小編輯決定做一期國產數位相機的導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