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4 14:05:05

本實用新型涉及線材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
背景技術:
通常情況下,線纜有一層絕緣外皮包裹,在對線纜進行電連接時,通常需要將線纜的端部的外皮剝落,使其內部的芯線暴露,而在生產線上,人工剝落外皮通常使用簡單的操作工具,例如:鉗子、剪刀等工具,這樣導致了人工剝落外皮需要勞動量大且效率低的技術問題而且與生產線上的其他工序對接不連貫。
因此,如何提出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線上人工剝落線材外皮費時費力而導致生產效率低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線上人工剝落線材外皮費時費力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包括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上設置有上切刀和下切刀,所述上切刀與第一驅動機構的活動端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用於驅動所述上切刀;所述下切刀置於所述上切刀的正下方,所述上切刀與下切刀配合,用於切斷線材的外皮;
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裝置本體上的滑軌,所述滑軌置於所述裝置本體頂部,所述裝置本體頂部設置有貫穿所述裝置本體頂部的凹槽,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活動端可在所述凹槽內上下伸縮,所述滑軌設置於所述凹槽的兩側,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固定端設有與所述滑軌相適配的滑塊,所述滑塊與第二驅動機構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所述滑塊以帶動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向所述裝置本體內側移動,用以推動剝落被切割後的線材外皮。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在所述裝置本體上的預壓機構,所述預壓機構包括預壓塊以及第三驅動機構,所述第三驅動機構與所述預壓塊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驅動機構固定於所述裝置本體的側壁上。
進一步的,還包括固定塊,所述下切刀固定在所述固定塊上。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塊上設有V型槽,所述下切刀為V型結構,所述下切刀與所述V型槽相適配且固定於所述V型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預壓塊上設有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V型槽相適配,以按壓固定線材。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驅動機構的活動端設有連接塊,所述上切刀固定在所述連接塊上。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塊上設有V型槽,所述上切刀為V型結構,所述上切刀與所述連接塊上的所述V型槽相適配且固定於所述連接塊上的所V型槽內。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塊上還設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於固定線材端部。
進一步的,所述上切刀上設有上剪切部,所述下切刀上設有下剪切部,所述上剪切部和下剪切部配合以剪切線材外皮。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採用第一驅動機構驅動上切刀向下運動,使上切刀與下切刀配合剪切線材的外皮,通過第二驅動機構驅動第一驅動機構沿導軌滑行,使上切刀沿下切刀移動,同時上切刀和下切刀帶動已切斷的線材的外片向線材的端頭剝離,本實用新型對線材的剪切和剝離均為自動完成,節省了人力物力,同時可以配合生產線上的流水線作業,提高了整個生產線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未設置預壓機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的結構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的上切刀和下切刀的剖視圖。
圖中:
1、上切刀;11、上剪切部;2、下切刀;21、下剪切部;3、第一驅動機構;4、滑軌;5、第二驅動機構;6、預壓塊;7、第三驅動機構;8、固定塊;9、連接塊;10、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通過上切刀1和下切刀2配合可以自動完成切斷及剝落線材外皮,其包括上切刀1和下切刀2,如圖1-圖4所示,上切刀1與第一驅動機構3的活動端連接,第一驅動機構3用於驅動上切刀1;下切刀2置於上切刀1的正下方,上切刀1與下切刀2配合,用於切斷線材的外皮;
還包括固定在裝置本體上的滑軌4,如圖1所示,滑軌4置於裝置本體頂部,裝置本體頂部設置有貫穿裝置本體頂部的凹槽,第一驅動機構3的活動端可在凹槽內上下伸縮,滑軌4設置於凹槽的兩側,即凹槽兩側分別設置有滑軌4,第一驅動機構3的固定端設有與滑軌4相適配的滑塊,滑塊與第二驅動機構5固定連接,第二驅動機構5驅動滑塊以帶動第一驅動機構3向裝置本體內側移動,用以推動剝落被切割後的線材外皮。進而實現自動去外皮的功能,無需操作人員再將切割後的外皮手工剝落。
本實施例還包括固定在裝置本體上的預壓機構,預壓機構包括預壓塊6以及第三驅動機構7,第三驅動機構7與預壓塊6固定連接,其中,第三驅動機構7固定於裝置本體的側壁上。
裝置本體的底面上還固定有固定塊8,固定塊8上設有V型槽,下切刀2為V型結構,下切刀2與V型槽大小、形狀相適配且下切刀2固定於V型槽內,線材待去皮的端頭置於下切刀2上。第一驅動機構3的活動端設有連接塊9,上切刀1固定在連接塊9上。設置固定塊8的目的是將線芯、下切刀2固定。同時與連接塊9配合切割線芯。
連接塊9上設有V型槽,上切刀1為V型結構,與連接塊9上設置的V型槽相適配,上切刀1固定於連接塊9上設置的V型槽內。
當第三驅動機構7驅動預壓塊6向下運動時,預壓塊6與固定塊8上的線材接觸,按壓固定線材。為了避免預壓塊6在對線材進行預壓後,線材位置偏移的情況發生,在本實施例中,預壓塊6上設有凸起,凸起與固定塊8上設置的V型槽相適配,V型槽的側邊與固定塊8的側邊平行設置,且V型槽的槽口延伸至固定塊8的兩端,以保證V型槽容納線材,當對線材進行去皮時,線材置於V型槽內,凸起與固定塊上的V型槽配合以固定線材,線材待去皮的端頭置於下切刀2上,以待上切刀1與下切刀2配合對線材外皮進行切斷。
當第一驅動機構3工作時,第一驅動機構3的活動端驅動連接塊9運動,連接塊9運動帶動上切刀1向下運動,由於下切刀2置於上切刀1的正下方,且上切刀1上設有上剪切部11,下切刀2上設有下剪切部21,當上切刀1向下運動至於下切刀2接觸時,上剪切部11和下剪切部21配合以剪切線材外皮。
上剪切部11和下剪切部21可以為齒形,如圖2所示,也可以為弧形刀片。
固定塊8靠近下剪刀2的端部設有一支架,支架不高於固定塊8,支架上設有固定孔10,當對線材進行去皮時,線材穿過固定孔10,用於對線材固定,為了對線材外皮進行剪裁和剝落的方便,在本實施例中,固定塊8上還設置有與固定孔10配合的卡扣(圖中未示出),用於對線材進行固定,限制線材的移動,進而防止在對線材進行剪切和剖皮時,線材位置發生偏移,導致上切刀1和下切刀2配合對線材剪切時,發生位置不準確的情況;此外,當上剪切部11和下剪切部21配合對線材剪切結束後,第二驅動機構5驅動第一驅動機構3沿滑軌4運動,從而帶動上切刀1沿下切刀2滑行,在固定孔10和卡扣對線材進行固定的情況下,上切刀1和下切刀2之間的已切斷的線材的外皮被剝離。
本實施例提供的芯線自動去外皮裝置的工作過程如下:
1、線材裝夾治具將線材放置在固定塊8上的V型槽內,線材的待去皮端置於下切刀2上且將端頭置於固定孔10內;
2、第三驅動機構7驅動預壓塊6向下運動,預壓塊6上的凸起與固定塊8上的V型槽配合,以固定線材;
3、第一驅動機構3驅動上切刀1向下運動,並與下切刀2配合;
4、第二驅動機構5驅動第一驅動機構3沿導軌運動,並帶動上切刀1沿下切刀2移動,上切刀1和下切刀2之間已切斷的線材的外皮被剝落。
注意,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方式的限制,上述實施方式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的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