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4 15:26: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裁剪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生產或加工芯線的過程中,需要將芯線裁剪到規定長度,以滿足不同的裝配需求。現有技術中,大多是採用人工裁剪的方式來完成芯線的裁剪,而芯線通常包含防彈線,裁剪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因此,亟需設計一種能夠代替工人完成芯線的裁剪的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用以提高芯線裁剪的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解決了現有芯線裁剪過程費時費力,效率低下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用於在芯線裁剪過程中對芯線進行梳理以及裁剪後對剪刀進行清理。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包括用於夾持芯線的夾持結構、用於裁剪芯線的剪刀、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
所述剪刀包括第一剪刀和第二剪刀,所述第二剪刀固定在所述夾持結構的所述芯線伸出所述夾持結構的一側,所述第二氣缸與所述第一剪刀連接,用以驅動所述第一剪刀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二剪刀,所述第一剪刀和所述第二剪刀配合將所述芯線剪斷。
作為上述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還包括電機和驅動器,所述電機安裝在所述第二氣缸上,所述第一剪刀安裝旋有轉軸,所述電機的轉軸帶動所述旋轉軸轉動,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氣缸動作和所述電機轉動,所述第二氣缸帶動所述第一剪刀移動,所述電機帶動所述旋轉軸上的所述第一剪刀進行轉動。
作為上述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剪刀包括多個刀頭,所述刀頭位於所述旋轉軸的側面上,任意兩相鄰的刀頭之間的夾角均相等,所述第一剪刀上設有毛刷,所述毛刷設置在所述刀頭遠離所述旋轉軸的一端。
所述夾持結構包括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所述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之間用於夾持芯線,所述第一氣缸驅動所述第一夾持部靠近或遠離所述第二夾持部。
作為上述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夾持部和第二夾持部上均設有V型槽,所述第一夾持部上的V型槽的槽口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上的V型槽的槽口相對設置。
作為上述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夾持部和所述第二夾持部上平行於所述芯線設置多個V型槽。
作為上述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剪刀和所述第二剪刀的下方設置廢料盒用於盛放芯線廢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第一剪刀與第二氣缸連接,第一剪刀在第二氣缸的驅動下與第二剪刀相互配合,實現了對夾持結構夾持的芯線自動裁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夾持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提供的第一剪刀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夾持結構;2、剪刀;3、第一氣缸;4、第二氣缸;5、電機;6、旋轉軸;7、廢料盒;
11、第一夾持部;12、第二夾持部;13、V型槽;21、第一剪刀;22、第二剪刀;51、電機軸;
211、毛刷;212、刀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3所示,本實施方式保護一種芯線自動裁剪裝置,包括用於夾持芯線的夾持結構1、用於裁剪芯線的剪刀2、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
剪刀2包括第一剪刀21和第二剪刀22,第二剪刀22固定在夾持結構1的芯線伸出夾持結構1的一側,第二氣缸4與第一剪刀21連接,用以驅動第一剪刀21靠近或遠離第二剪刀22,第一剪刀21和第二剪刀22配合將芯線剪斷。
芯線自動裁剪裝置的第一剪刀21與第二氣缸4連接,第一剪刀21在第二氣缸4的驅動下與第二剪刀22相互配合,實現了對夾持結構1夾持的芯線自動裁剪,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芯線自動裁剪裝置還包括電機5和控制器,電機5安裝在第二氣缸4上,第一剪刀21安裝有在旋轉軸6,電機5的電機軸51帶動旋轉軸6轉動,通過電機5的轉動帶動旋轉軸6的轉動,從而帶動第一剪刀21的轉動,當第一剪刀21轉動過程中,毛刷211隨之轉動,對芯線進行梳理。
控制器控制第二氣缸4動作和電5機轉動,第二氣缸4帶動第一剪刀21移動,電機5帶動旋轉軸6上的第一剪刀21進行轉動。控制器的設置實現了電機5、第一氣缸3和第二氣缸4的自動工作過程,實現了芯線裁剪的自動化。
如圖3所示,第一剪刀21包括多個刀頭212,刀頭212可拆卸地安裝在旋轉軸6的側面上,任意兩相鄰的刀頭212之間的夾角均相等,第一剪刀21上設有毛刷211,毛刷211設置在刀頭212遠離旋轉軸6的一端。優選的,設置三個刀212,分別為一刀頭、二刀頭和三刀頭。第一剪刀21在旋轉過程中,一刀頭上的毛刷211用於梳理芯線,二刀頭與第二剪刀22配合將芯線剪斷;三刀頭上的毛刷211將第二剪刀22上殘留的芯線廢料清理掉。刀頭212可拆卸地安裝在旋轉軸6上,當其中一個刀頭212出現問題時,可單獨更換有問題的刀頭212,同時可拆卸地安裝刀頭212,可以更換不同種類的刀頭212對芯線進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可以安裝去皮的刀頭對芯線進行去外皮操作。
如圖2所示,夾持結構1包括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之間用於夾持芯線,第一氣缸3驅動第一夾持部11靠近或遠離第二夾持部12。夾持結構1分體設計,操作方便、靈活。
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上均設有V型槽13,第一夾持部11上的V型槽13的槽口和第二夾持部12上的V型槽13的槽口相對設置使得芯線夾持在V型槽13內,夾持更牢固。
第一夾持部11和第二夾持部12上平行於芯線設置多個V型槽13。由於第一剪刀21相對於第二剪刀22的運動方向為豎直方向,當設置多個V型槽13時,需要在豎直方向上由下向上依次設置第二夾持部12和第一夾持部11,多個V型槽13的設置有利於使V型槽13夾持的多根芯線同時置於第二剪刀22處,第一剪刀21與第二剪刀22配合將多根芯線同時準確的剪斷,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多根芯線剪斷時,部分芯線懸空,降低芯線裁剪的精度。
第一剪刀21和第二剪刀22的下方設置廢料盒7用於盛放芯線廢料,方便芯線廢料的清理。
使用時,夾持結構1將芯線夾緊,在第一剪刀21靠近第二剪刀22過程中,通過控制器設定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時控制器控制電機5的電機軸51轉動,帶動旋轉軸6開始轉動,第一剪刀21上的刀頭212隨旋轉軸6轉動,在轉動過程中,一刀頭上的毛刷211刷過芯線,對其進行梳理;在轉動方向上位於一刀頭後面的二刀頭轉動到與第二剪刀22相應的位置,第一剪刀21到達到達第四位置時,旋轉軸6停止轉動,第一剪刀21向第二剪刀22靠近,通過二刀頭與第二剪刀22配合將芯線剪斷;第一剪刀21遠離第二剪刀22,在第一剪刀21遠離第二剪刀22過程中設定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在第三位置時旋轉軸6轉動,三刀頭旋轉過程中,毛刷211掃過第二剪刀22,將第二剪刀22上殘留的芯線廢料清理掉;在第四位置時旋轉軸6停止轉動,完成一個工作循環。
注意,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會理解,本實用新型不限於這裡所述的特定實施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能夠進行各種明顯的變化、重新調整和替代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因此,雖然通過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不僅僅限於以上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情況下,還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實施例,而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範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