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驅馬達驅動橋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17:26: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驅馬達驅動橋。
背景技術:
驅動橋是車輛中所必須的機械裝置,其處於動力傳動系的末端,其基本功能是:1、將萬向傳動裝置傳來的發動機轉矩通過主減速器、差速器、半軸等傳到驅動車輪,實現降速增大轉矩;2、通過主減速器圓錐齒輪副改變轉矩的傳遞方向;3、通過差速器實現兩側車輪差速作用,保證兩側車輪以不同轉速轉向;4、通過橋殼體和車輪實現承載及傳遞力矩作用;綜上所述,現有的驅動橋結構複雜,傳動路線長,傳動效率低,且左右驅動車輪同心度差,致使車輛行駛過程中操控效果變差、行駛不平穩或者出現吃胎等問題;鑑於上述問題,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結構簡單,可直接驅動左右車輪進行轉動,從而保證高傳動效率,且具有良好的轉向能力,又能實現左右車輪具有良好同心度的驅動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可直接驅動左右車輪進行轉動,從而保證高傳動效率,且具有良好的轉向能力的雙驅馬達驅動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車橋橫梁,其結構特點是:所述車橋橫梁的兩端分別安裝有驅動馬達,兩端的驅動馬達設有用於安裝車輪的驅動軸,兩端驅動馬達的驅動軸同軸設置且分別沿車橋橫梁長度方向向外側伸出。
採用上述結構後,由於在車橋橫梁的兩端直接安裝驅動馬達,而兩側的車輪可直接安裝在兩個驅動馬達的驅動軸端部上,驅動馬達可直接驅動相應的車輪進行轉動,因此傳動效率高,行駛動力強,另外,通過分別控制兩個驅動馬達的單獨轉速即可進行相應的轉向。
為了減少兩端車輪之間的連接部件,從而保證較高的裝配精度,繼而達到兩端的車輪具有較好的同心度,另外,為了減輕本實用新型的自身重量,且充分保護驅動馬達的機身,所述車橋橫梁包括空心結構的連接管,所述連接管的兩端管口處設有用於安裝驅動馬達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部設有供驅動馬達的機身伸入連接管內腔中的馬達安裝孔,兩端的馬達安裝孔對稱設置,所述驅動馬達的驅動軸位於固定板的外側。
為了方便將外部管線穿過連接管的管壁從而安裝在驅動馬達的機身上,位於連接管兩端的管壁上設有連通管體內腔和外部的維護口,所述連接管上安裝有分別封堵維護口的封板,所述封板上開設有供外部管線穿過從而與驅動馬達機身進行連接的通孔。
所述驅動馬達為液壓馬達,外部的供油管從通孔中伸入連接管中並安裝在驅動馬達機身上。
為了收集供油管與液壓馬達連接處所洩露的油體,所述連接管的底部設有漏油孔,位於漏油孔處的連接管底部密封安裝有其內腔與漏油孔連通的儲油盒。
為了保證連接管管體內的油體能充分流至漏油孔處,所述連接管的管腔底面上設有至少一條沿連接管長度方向設置並與漏油孔連通的集油溝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直接驅動左右車輪進行轉動,從而保證高傳動效率,且具有良好的轉向能力,又能實現左右車輪具有良好同心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沿圖1中的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該雙驅馬達驅動橋包括車橋橫梁1,為了降低車橋橫梁1的自身重量,該車橋橫梁1優選空心結構的梁體,因此,該車橋橫梁1包括空心結構的連接管3,該連接管3的端面形狀優選矩形,當然也可以為圓形等其他形狀,連接管3的兩端管口處固接有封堵相應管口的固定板4,該固定板4的中部安裝有驅動馬達2,並且兩端驅動馬達2的驅動軸同軸設置且分別沿車橋橫梁1長度方向向外側伸出,相應的,固定板4上還設有與相應規格的驅動馬達2連接的螺栓穿裝孔;該驅動馬達2優選液壓馬達,當然,也可以選用電動馬達或者氣動馬達,因此,在使用時可直接將本實用新型通過車橋橫梁1安裝在車架底部,而車輪則可直接安裝在液壓馬達的驅動軸端部上,並且液壓馬達通過供油管與車輛上的液壓油泵等控制機構進行連接;由於該驅動橋結構簡單,兩端的車輪中間的連接部件少,因此可保證較高的裝配精度,從而保證兩端的車輪具有較好的同心度,另外,液壓馬達可直接驅動相應的車輪進行轉動,因此傳動效率高,行駛動力強,此外,還可通過分別控制兩個液壓馬達的單獨轉速即可進行相應的轉向。
繼續參照附圖,為了充分保護液壓馬達的機身,避免行駛過程被地面凸起物碰傷,固定板4的中部設有供液壓馬達的機身伸入連接管3內腔中的馬達安裝孔5,因此,當液壓馬達安裝在固定板4的外側面上時,可將液壓馬達的機身伸入連接管3管腔中,僅使液壓馬達的驅動軸位於固定板4的外側從而用於安裝車輪。另外,首先為了方便查看和維護液壓馬達的機身,其次為了方便與液壓馬達連接的供油管伸入連接管3管腔中與液壓馬達機身進行連接,靠近液壓馬達的連接管3的兩端管壁上設有連通管體內腔和外部的維護口6,如圖2和圖3所示,該維護口6開設在連接管3兩端的同一側管壁上,且該維護口6的開口大小足夠手部或者安裝扳手等工具伸入管腔中;同時,為了避免灰塵和水進入連接管3管腔中,連接管3上安裝有分別封堵維護口6的封板7,相應的,封板7上還設有僅供供油管穿過的通孔8,另外,通孔8處設有密封供油管與通孔8之間縫隙的彈性密封圈;當然,如果驅動馬達2為電動馬達或者氣動馬達時,封板7上的通孔8則用於供電線或者氣管進行伸出。
如圖2和圖3所示,為了收集供油管與液壓馬達連接處所洩露的油體,連接管3的底部設有漏油孔9,位於漏油孔9處的連接管3底部通過連接螺栓安裝有其內腔與漏油孔9連通的儲油盒10,為了保證密封性,儲油盒10與連接管3底面之間還可設有密封墊,該密封墊圖中未示出;其次,為了保證連接管3管體內的油體能充分流至漏油孔9處,連接管3的管腔底面上設有至少一條與漏油孔9連通的集油溝槽11,如圖3所示,該集油溝槽11為沿連接管3長度方向延伸的一根,當然,其具體數量及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設計。其次,為了保證車輛行駛時,避免連接管3的前側面具有較大的風阻,連接管3的前下方邊角部並非為一個直角部,而將其設計成一個斜角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飾。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