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的製作方法
2024-03-09 16:45: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有的定子鐵芯通過衝壓之後,再重疊在一起,將其焊接。現有的定子在重疊時存在定位難,固定不牢固等問題,尤其是對於定子內的嵌線槽是斜槽時,現有技術中沒有很好的解決定位和夾緊問題。現有技術急需一種定位和夾緊效果好的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定位和夾緊效果好的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包括下蓋板和與下蓋板配合將定子疊片夾緊的上蓋板,所述下蓋板上設置有定位芯棒,所述定子疊片套接於定位芯棒外;所述定位芯棒側壁上開設有扭斜槽,所述扭斜槽內卡接有扭斜條;所述扭斜條內半邊卡接於扭斜槽內,所述扭斜條外半邊凸起於扭斜槽外且與定子疊片嵌線槽卡接定位。
通過使用本申請所述的焊接扭斜工裝,將定子衝片的嵌線槽一一與扭斜條定位並在其導向作用下重疊羅列在定位芯棒上,再通過上蓋板和下蓋板將其壓緊,由於扭斜槽在定位芯棒側壁上是傾斜設置,而定子片的嵌線槽又與扭斜條配合,在其導向作用下便可輕鬆的實現定子片嵌線槽整體的傾斜化,或者叫螺旋化,提高了定位和夾緊的效率和效果。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下蓋板上還設有下壓環,所述下壓環設置在下蓋板上表面中部,所述定位芯棒設置在下壓環內,所述下壓環底部通過下螺釘與下蓋板可拆卸連接;所述下壓環側壁還設有下徑向螺孔,所述下徑向螺孔內設有下徑向螺釘,所述下徑向螺釘內端與定位芯棒側壁配合固定。這樣的設計利於將定位芯棒定位和輔助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上蓋板下部還設有上壓環,所述上壓環設置在上蓋板下表面中部,所述定位芯棒上端套接在上壓環內,所述上壓環頂部通過上螺釘與上蓋板可拆卸連接;所述上壓環側壁還設有上徑向螺孔,所述上徑向螺孔內設有上徑向螺釘,所述上徑向螺釘內端與定位芯棒側壁配合固定。這樣的設計利於將定位芯棒定位和輔助固定。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下壓環上緣和上壓環下緣與定子疊片接觸配合、所述下壓環和上壓環與定子疊片接觸的焊接位置內嵌有紫銅引弧塊。這樣的設計利於將定子疊片夾持在下壓環和上壓環之間,加大了定子疊片與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的距離,便於焊接部件對定子疊片外部進行焊接操作;紫銅引弧塊用作焊接開始和結束時防止產品與壓環焊接在一起,同時對起弧和收弧時焊接焊斑凸出起到改善作用。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定子芯棒底部通過芯棒螺釘與下蓋板固定連接。這樣的設計便於拆卸和維修更換。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通過螺栓和螺母夾緊固定。這樣的設計便於夾緊。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定位芯棒為圓柱狀棒芯,所述定位芯棒側壁上還設有起邊槽,所述起邊槽沿著定位芯棒的軸向設置。這樣的設計便於定子單片與定位芯棒配合時,將定子單片從定位芯棒上取下調整位置等操作。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定位芯棒包括內部的軸芯和套接在軸芯外的外套體,所述外套體側壁上設有扭斜槽,所述軸芯中部設有內氣漲凹槽,所述氣漲凹槽內設有氣漲氣囊,所述外套體中部設有與氣漲氣囊配合接觸的外氣漲凹環。這樣的設計便於通過氣漲氣囊將不同的外套體與同一軸芯更換,利於實現不同角度和尺寸扭斜定子在加工中的轉換,擴大了使用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通過使用本申請所述的焊接扭斜工裝,將定子衝片的嵌線槽一一與扭斜條定位並在其導向作用下重疊羅列在定位芯棒上,再通過上蓋板和下蓋板將其壓緊,由於扭斜槽在定位芯棒側壁上是傾斜設置,而定子片的嵌線槽又與扭斜條配合,在其導向作用下便可輕鬆的實現定子片嵌線槽整體的傾斜化,或者叫螺旋化,提高了定位和夾緊的效率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定子疊片與定位芯棒配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定位芯棒結構圖。
圖中:1、下蓋板;2、上蓋板;3、定位芯棒;4、定子疊片;5、扭斜槽;6、扭斜條;7、嵌線槽;8、下壓環;9、下螺釘;10、下徑向螺孔;11、下徑向螺釘;12、上壓環;13、上螺釘;14、上徑向螺孔;15、上徑向螺釘;17、螺栓;18、螺母;19、起邊槽;20、軸芯;21、內氣漲凹槽;22、氣漲氣囊;23、外氣漲凹環;24、外套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如圖1-圖3所示,一種定子片焊接扭斜工裝,包括下蓋板1和與下蓋板1配合將定子疊片4夾緊的上蓋板2,所述下蓋板1上設置有定位芯棒3,所述定子疊片4套接於定位芯棒3外;所述定位芯棒3側壁上開設有扭斜槽5,所述扭斜槽5內卡接有扭斜條6;所述扭斜條6內半邊卡接於扭斜槽5內,所述扭斜條6外半邊凸起於扭斜槽5外且與定子疊片4嵌線槽7卡接定位。
所述下蓋板1上還設有下壓環8,所述下壓環8設置在下蓋板1上表面中部,所述定位芯棒3設置在下壓環8內,所述下壓環8底部通過下螺釘9與下蓋板1可拆卸連接;所述下壓環8側壁還設有下徑向螺孔10,所述下徑向螺孔10內設有下徑向螺釘11,所述下徑向螺釘11內端與定位芯棒3側壁配合固定。
所述上蓋板2下部還設有上壓環12,所述上壓環12設置在上蓋板2下表面中部,所述定位芯棒3上端套接在上壓環12內,所述上壓環12頂部通過上螺釘13與上蓋板2可拆卸連接;所述上壓環12側壁還設有上徑向螺孔14,所述上徑向螺孔14內設有上徑向螺釘15,所述上徑向螺釘15內端與定位芯棒3側壁配合固定。
所述下壓環8上緣和上壓環12下緣與定子疊片4接觸配合。所述下壓環8和上壓環12與定子疊片4接觸的焊接位置內嵌有紫銅引弧塊。
所述定子芯棒底部通過芯棒螺釘與下蓋板1固定連接。
所述上蓋板2和下蓋板1之間通過螺栓17和螺母18夾緊固定。
所述定位芯棒3為圓柱狀棒芯,所述定位芯棒3側壁上還設有起邊槽19,所述起邊槽19沿著定位芯棒3的軸向設置。
所述定位芯棒3包括內部的軸芯20和套接在軸芯20外的外套體24,所述外套體24側壁上設有扭斜槽5,所述軸芯20中部設有內氣漲凹槽21,所述氣漲凹槽內設有氣漲氣囊22,所述外套體24中部設有與氣漲氣囊22配合接觸的外氣漲凹環23。
在使用時,將下壓環8通過下螺釘9與下蓋板1連接,將定位芯棒3放置在下壓環8內,定子芯棒底部通過芯棒螺釘與下蓋板1固定連接,將外套體24套接在軸芯20上並對氣漲氣囊22充氣(氣漲氣囊22通過充氣管與氣泵連接)將外套體24固定在軸芯20上;下徑向螺釘11內端與定位芯棒3側壁配合固定;將上壓環12通過上螺釘13與上蓋板2連接;將扭斜條6插入扭斜槽5內,扭斜條6內半邊卡接於扭斜槽5內,外半邊凸起於扭斜槽5外,將定子單片一一與扭斜條6卡接定位並滑入定位芯棒3並套接在外部,直到所有的定子單片疊落成定子整體;將上壓環12套接在定位芯棒3的上端,上蓋板2和下蓋板1之間通過螺栓17和螺母18夾緊固定,上徑向螺釘15內端與定位芯棒3側壁配合固定。上壓環12之間的定子疊片4在焊接機下焊接。焊接機焊接方式為雷射焊接,也可用於鐵芯氬弧焊接。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