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物流車以及物流方法與流程
2024-03-23 06:40:05 1

本發明涉及物流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流車以及物流方法。
背景技術: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國形成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原意為「實物分配」或「貨物配送」。1963年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20世紀70年代後,日本的「物流」一詞逐漸取代了「物的流通」。中國的「物流」一詞是從日文資料引進來的外來詞,源於日文資料中對"Logistics"一詞的翻譯「物流」。中國的物流術語標準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目前,在物流行業中,物流車是運送貨物的貨物的主要運送工具,現有的物流技術中,在將貨物從物流公司運送到指定的目的地之前首先要對貨物進行裝車,等待運送的貨物到達指定的目的地時候還需要對貨物進行卸車,這個過程中大多採用人工進行裝卸貨物,工人勞動強度大,而且工作效率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物流車以及物流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物流車以及物流方法,包括:車體、送料機構和接料機構,車體的後部設有車廂,車廂底部靠前端安裝設有接料架構,接料結構包括液壓裝置和支撐板,車廂底部的靠前端橫向安裝設有一根橫梁,橫梁的中間安裝液壓裝置,液壓裝置的前端對應安裝設有支撐板,送料機構包括地軌和移動平臺;
具體為以下步驟:
S1:接料機構的安裝:(1)選用呈矩形結構的車廂安裝在車體的後部;(2)在車廂底部的前部固定焊接一根與車廂底部寬度相近的橫梁,橫梁可採用方鋼;(3)液壓裝置安裝在橫梁的中間位置,且液壓裝置的前部與支撐板的上表面相對應,支撐板安裝在車廂底部前端邊緣,且支撐板的上表面通過焊接固定連接車廂的底板;
S2:送料裝置的安裝:(1)根據圖紙的設計在地面上開挖與地軌長度和寬度相配合的地槽,地槽內部安裝兩條平行分布的滑軌;(2)長方形結構的移動平臺底部設有兩條與地軌相配合的滑槽,移動平臺通過所述滑槽與地軌能夠滑動連接,從而在驅動機構的作用力下能夠實現在地軌上的左右直線移動;從而接料機構與送料機構的安裝工程結束。
優選地,所述支撐板的前部邊緣內插入伸縮板,伸縮板的上表面與移動平臺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優選地,所述液壓裝置為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前端伸入支撐板內與伸縮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地軌的左側邊緣上安裝設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為限位開關,能夠控制移動平臺在地軌上的移動行程。
本發明中,能夠有效的大大提高物流的運轉效率,降低人工的勞動強度,半自動化的工作方式,一定程度的降低了設備的使用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車體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車體,11-車廂,2-地軌,21-移動平臺,3-接料機構,31-液壓油缸,32-支撐板,33-伸縮板,34-橫梁,4-限位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說。
實施例
本實施例提出了一種物流車以及物流方法,包括:車體、送料機構和接料機構,車體的後部設有車廂,車廂底部靠前端安裝設有接料架構,接料結構包括液壓裝置和支撐板,車廂底部的靠前端橫向安裝設有一根橫梁,橫梁的中間安裝液壓裝置,液壓裝置的前端對應安裝設有支撐板,送料機構包括地軌和移動平臺;
具體為以下步驟:
S1:接料機構的安裝:(1)選用呈矩形結構的車廂安裝在車體的後部;(2)在車廂底部的前部固定焊接一根與車廂底部寬度相近的橫梁,橫梁可採用方鋼;(3)液壓裝置安裝在橫梁的中間位置,且液壓裝置的前部與支撐板的上表面相對應,支撐板安裝在車廂底部前端邊緣,且支撐板的上表面通過焊接固定連接車廂的底板;
S2:送料裝置的安裝:(1)根據圖紙的設計在地面上開挖與地軌長度和寬度相配合的地槽,地槽內部安裝兩條平行分布的滑軌;(2)長方形結構的移動平臺底部設有兩條與地軌相配合的滑槽,移動平臺通過所述滑槽與地軌能夠滑動連接,從而在驅動機構的作用力下能夠實現在地軌上的左右直線移動;從而接料機構與送料機構的安裝工程結束。
所述支撐板的前部邊緣內插入伸縮板,伸縮板的上表面與移動平臺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液壓裝置為液壓油缸,液壓油缸的前端伸入支撐板內與伸縮板連接。
所述地軌的左側邊緣上安裝設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為限位開關,能夠控制移動平臺在地軌上的移動行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