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28 01:50:15 3
專利名稱: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橋梁基礎施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特大型陸上沉井在橋梁基礎中得到了日益增多的應用。隨著懸索橋橋梁跨度的不斷增大,沉井基礎的幾何尺寸也在不斷的增大。大體積橋梁沉井基礎具有平面尺寸大、重量重的特點,橋位所處位置多是泥沙淤積帶,表層土地基承載力差,需要進行臨時的地基加固。沉井基礎刃腳高度為四周井壁刃腳最高,其次為分區隔牆刃腳,再次為普通隔牆刃腳,以便下沉過程中內部隔牆懸空,四周井壁刃腳切土下沉,加快下沉速度。為保證沉井首次下沉前不出現較大沉降和較大的不均勻沉降,常規的做法是對一定深度內的土體進行擠密砂樁施工,然後將土體表層土開挖一定深度,採用換填砂碾壓換填,以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換填層的常規換填結構是將整體碾壓的土體表層的高度設為沉井井壁刃腳標高,井壁隔牆刃腳和普通隔牆刃腳之間的換填層部位採用人工回填方式墊高。人工回填有速度慢、效率低、且回填層承載力比整體碾壓換填承載力低的缺點。而換填層位於沉井下方,是沉井基礎的直接受力者,換填層砂的承載力是影響沉井基礎的關鍵因素。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作業效率高, 能夠增加沉井基礎換填層承載力的換填層。要解決以上所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換填層上設置大體積沉井,大體積沉井包括井壁隔牆,普通隔牆,分區隔牆,所述的換填層設置為凸臺結構部位高於外圍換填層的結構,普通隔牆的普通隔牆刃腳與凸臺結構表面貼合,井壁隔牆的隔牆刃角與外圍換填層的表面貼合,所述的分區隔牆的下方位置設置用於放置分區隔牆刃腳的凹槽。所述的凹槽的凹槽底面設置為與分區隔牆刃腳貼合的結構。所述的凸臺結構設置為截面呈梯形面的結構。所述的凹槽設置為通過機械設備挖出的結構。採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具有機械作業效率高、換填層整體性能好、承載力高等優點,並且能夠增加沉井基礎換填層的承載力。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出簡要的說明[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換填層;2、井壁隔牆;3、大體積沉井;4、普通隔牆;5、分區隔牆;6、 外圍換填層;7、分區隔牆刃腳;8、凹槽;9、普通隔牆刃腳;10、井壁隔牆刃腳;11、凹槽底面; 12、凸臺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係、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附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換填層1 上設置大體積沉井3,大體積沉井3包括井壁隔牆2,普通隔牆4,分區隔牆5,所述的換填層 1設置為凸臺結構12部位高於外圍換填層6的結構,普通隔牆4的普通隔牆刃腳9與凸臺結構12表面貼合,井壁隔牆2的隔牆刃角10與外圍換填層6的表面貼合,所述的分區隔牆 5的下方位置設置用於放置分區隔牆刃腳7的凹槽8。所述的凹槽8的凹槽底面11設置為與分區隔牆刃腳7貼合的結構。所述的凸臺結構12設置為截面呈梯形面的結構。所述的凹槽8設置為通過機械設備挖出的結構。本實用新型的換填層1在施工時,通過分層鋪築的方法完成,每層鋪設的厚度控制在30cm,每層鋪設完成後,使用16t的壓路機碾壓,再鋪築第二層,然後在鋪設第三層,換填層的整體厚度取決於鋪設的層數,層數根據不同施工工地的具體,要求來選擇。通過這樣的分層鋪築,能夠使本實用新型的換填層結構更加堅實,具有更強的承載力。換填層1鋪築完畢後,再通過機械設備在分區隔牆5下方的位置挖出凹槽8,凹槽 8的凹槽底面11與分區隔牆刃腳7貼合。通過機械設備挖出凹槽8,能夠明顯提高效率。相比於現有技術中通過回填方式進行換填層換填的方法,本實用新型只要通過堆積出換填層,然後再通過機械設備挖出凹槽8即可完成。本實用新型的換填層結構,換填方法簡單,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換填層相比於現有技術,不僅具有機械作業效率高、換填層整體性能好、承載力高等優點,並且能夠增加沉井基礎換填層的承載力。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他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換填層(1)上設置大體積沉井(3),大體積沉井C3)包括井壁隔牆O),普通隔牆,分區隔牆(5),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換填層(1) 設置為凸臺結構(12)部位高於外圍換填層(6)的結構,普通隔牆的普通隔牆刃腳(9) 與凸臺結構(12)表面貼合,井壁隔牆(2)的隔牆刃角(10)與外圍換填層(6)的表面貼合, 所述的分區隔牆(5)的下方位置設置用於放置分區隔牆刃腳(7)的凹槽(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凹槽(8)的凹槽底面(11)設置為與分區隔牆刃腳(7)貼合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中換填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凸臺結構(12)設置為截面呈梯形面的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凹槽(8)設置為通過機械設備挖出的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應用於橋梁基礎施工技術領域的換填層,所述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1)上設置大體積沉井(3),大體積沉井(3)包括井壁隔牆(2),普通隔牆(4),分區隔牆(5),所述的換填層(1)設置為凸臺結構(12)部位高於外圍換填層(6)的結構,普通隔牆(4)的普通隔牆刃腳(9)與凸臺結構(12)表面貼合,井壁隔牆(2)的隔牆刃角(10)與外圍換填層(6)的表面貼合,分區隔牆(5)的下方位置設置用於放置分區隔牆刃腳(7)的凹槽(8)。本實用新型的應用於大體積沉井地基加固的換填層,具有機械作業效率高、換填層整體性能好、承載力高等優點,並且能夠增加沉井基礎換填層的承載力。
文檔編號E02D3/00GK202208912SQ20112029102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1日
發明者黨彥鋒, 劉偉, 劉振峰, 劉立中, 吳少志, 周運雄, 張國浩, 李向陽, 江超, 湯吉松, 汪學進, 汪成龍, 汪龍軍, 王武兵, 胡才春, 賈雷剛, 陳沿松, 黃河清 申請人: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