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修長城的老石匠

2024-03-26 11:43:05

    1982年我在Z縣文化局工作,就在這年3月初,省文化廳、文物局聯合轉發了國家文物局關於對長城進行全面考察的通知。縣級沒有單獨設立文物局,整個文物工作歸文化局統管,下面只設了一個文物保護管理所,編制3人,設所長一人。在我們縣境內,僅明長城就有100多公裡長,還有殘存部分燕、北齊長城。考察工作量很大,內容包括:現存的長城各關(口)、建築、較完整的城牆、敵樓、碑刻等全部進行拍照並要作文字記錄。這麼大的工作量文管所3個人根本無法按期完成,局裡領導決定從文化系統抽出6名同志組成一個考察組。其中有搞攝影的、搞測繪的,搞文物鑑定的,我也是成員之一,負責文字記錄和整理。文管所老所長王永祥老師擔任組長,經過一番準備後,在王老師率領下我們一行6人背著行囊直接奔赴東南縣界的峪門口。
    峪門口地處崇山峻岭之中,是明長城的一個重要關隘。省文化廳的文件中特別強調,對一些險要地段的城牆、城樓不能有一絲疏漏,而且又要從不同角度拍攝,文字記錄也必須詳盡。考察工作十分艱苦,登山爬嶺,穿峽谷越山澗,通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努力,收穫頗豐,發現好幾處珍貴的實物資料。那天,我們要去一個叫鸚鵡山的老邊牆考察,在一條羊腸小道上攀登,6個人都累得氣喘噓噓汗流浹背,登上山頂後,便坐在一座比較完整的城樓裡休息。大家身上的汗水剛落,突然從外邊走進來一個四十多歲的農民。農民進來後便對考察組人員說:「你們哪位是領導?」王永祥老師面帶微笑說:「您有什麼事嗎?」那位農民便在王老師面前坐下,然後便和王老師聊了起來。農民自我介紹說他叫劉三強,聽說縣裡來人考察長城,特意前來報告一件事。他說,這座城樓下原來有一塊石碑,那塊石碑上的碑文詳細記載著修築這段長城的領頭、工匠、督工的名字和完工日期。「文化大革命」中,許多文物被做為「四舊」被砸爛、燒毀,古長城遭到了嚴重破壞,山下的好多農民拆長城的磚、條石,運回家建房壘牆。那塊石碑被山下村莊一個叫張二魁的人弄到家裡砌門前的臺階用了。劉三強又很痛心地說:「這樣寶貴的石碑,被常年累月地踩在腳底下,字跡都快磨平看不清了,實在可惜呀……」
    王老師覺得劉三強報告的情況很重要,長城上的碑刻都是修建長城時留下的真實資料,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對研究明長城具有很高的價值。王老師對劉三強愛護長城保護文物的可貴精神給予高度讚揚和誠摯的感謝,並問劉三強家住哪裡,下山後一定登門拜訪。劉三強說他家就住在山下村莊,歡迎各位老師光臨……
    當天下山後,考察組就找到了大隊幹部,提出要大隊領導幫助動員張二魁把那塊長城碑刻交出來。大隊幹部找到張二魁一說,張二魁聽說那塊石碑是國家文物不敢不交,當時就從石階上拆了下來親自送到大隊部。53歲的王老師是搞文物鑑定的專家,尤其是對古建築的研究造詣頗深。王老師叫年輕的隊員提來一桶水,把石碑上的泥土清洗乾淨。然後王老師戴上老花鏡對石碑上的文字仔細辨認,最後確認其文為:
    保定府西河塢民營頭領趙國春等修完一等邊城長九十丈,接西山頭起於朝等修,陳文接修東山頭止。
    督工把總 張振英
    民營頭領 趙國春
    石 匠    劉三強
    泥水匠    侯東和?
    大明萬曆四十年五月吉日同立
    王老師看完碑文問大隊幹部們說:「劉三強家在哪兒?我們要去拜訪拜訪……」大隊幹部說:「我們大隊根本沒有叫劉三強的人,附近的村莊也沒有劉姓人家。」王老師說:「這就奇怪了,向我們報告此碑下落的人說得清清楚楚他叫劉三強,並且說他就住在山下的村莊裡。再說,遠處的人對此碑的下落也不可能知道得這麼詳細啊……」考察組的幾個同志都感到事情很蹊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落到那塊石碑上——碑面上工工整整地刻著「石匠劉三強」幾個字,幾個人嘴上沒說什麼,可心裡都劃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難道說報告人就是碑文上這位修築長城的石匠?莫非他看到他和夥伴們辛辛苦苦修築的長城和他親手刻制的石碑遭到破壞而感到痛心,因此才顯靈向考察組報告?這太不可思議了!世上真的會有這種事?「劉三強」到底是什麼人?想查個水落石岀既不可能似乎也沒必要,只好不了了之。
    經過一年半的奔忙,境內長城考察工作全部結束。那通石碑被運到縣文物保護管理所後,王老師親自將碑文拓下來進行裝裱,作為珍貴文物立檔保存。在整理縣境內長城全線考察文檔時,關於這塊石碑的發現過程,按照文化局領導和王文祥老師的意見,隱去了「劉三強」向考察組報告這個帶有「迷信」色彩的情節,只寫了「有人向考察組報告」等字樣。事情已經過二十多年了,但這件不可思議的怪事我一直沒有忘掉……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