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神石傳奇

2024-04-03 01:03:05

    在江西省東南部的南村鄉毛江煙坑村背,約五米左右的半山腰,一塊大石壁上有座小廟。裡面供奉的不是什麼神仙菩薩,而是石壁上凸起的三顆大石頭。別看這平凡普通的小廟,卻有著一段不平的傳奇。
    (一)
    據說這裡原先是南村通往縣衙的驛道。一次有位商販趕著幾十頭大肥豬經過這裡,突感疲倦,想靠在路旁的樹上歇息一會。可背一靠樹立馬打起盹來。一位眉清目秀,貌似天仙,衣冠楚楚的婦人,邁著三寸金蓮向他款款而來。邊行邊喊:「這位客官,何不上我寒舍喝杯涼茶解解乏?」
    隨手望去,只見石壁上有一小廟,雕梁畫棟,香菸繚繞,還有許多人正在焚香虔誠地跪拜祈禱。正想爬上去歇息片刻再走,不料腳下一滑隨手攀住一顆小樹,往下一看竟是萬丈深淵,嚇得身子一抖,原來是南柯一夢。抬眼四望,古松參天,優雅清靜,又離人居村莊不遠,真是建廟的理想之地。可緩過神來一瞧,幾十頭大肥豬不見蹤影,料定自己碰上什麼怪物,趕緊四下搜尋,除了石壁上三顆凸起的大石頭並無異處,聯想剛才的夢。
    莫非是石娘娘暗示要我在此建座小廟不成?便爬了上去,對著三顆石頭深鞠一躬,然後雙手合十,跪地作揖:「在下不知石娘娘在此,如有冒犯請多原諒。若保佑我此行平安,回來定在此建廟讓世人恭奉。」話音剛落,起身就見肥豬全趴在路邊樹底下,一頭未少。果然一路順利平安。
    以往販豬,中途都會死去二三頭不等,還會掉膘落稱。這回不但沒死豬,而且也沒落膘少稱,著實的掙了一大把。就僱人依照夢中的情景在此建了一座小廟。雖破費不少銀兩,可比以往還是多掙了一些,便燃放了兩封十足的千響鞭炮,振得五裡之外都能聽見,再點上香燭,跪地叩頭祈禱。從此這位商販果然事事都如意順心。可他也沒忘記,每做完一件順心事便會親自來還福、跪拜、祈禱。後來他的族人和親友也跟來祈禱求福,果然是有求必應,求財得財,求子得子,很是靈驗。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南村鄉都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前來朝拜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晝夜不息。
    (二)
    年年花相似,歲歲人不同。時光流瀉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恰逢全國上下掀起一場「破舊立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狂潮。家家戶戶,砸神龕,燒家譜。村村焚菩薩,拆廟宇,風風烈烈。此廟首當其衝。公社命毛江大隊在一星期內拆除石娘娘廟,並禁止本公社境內的人員前去朝拜,如若發現就抓來遊街批鬥。毛江大隊幹部不敢怠慢,趕緊招集煙坑生產小隊全體群眾開會,貫徹上級精神,要他們在三天內拆除此廟。
    生產隊長挨家挨戶叫人,可誰也不願去。最後大隊向群眾宣布:「不管是那個村的,只要拆除此廟,拆下的材料歸拆廟人所有。」
    只有一懶漢(其實人不懶,那時是大集體,下地幹活都是統一行動,就象現在工廠上下班一樣,所不同的是幹好幹壞一個樣,出力不出力一個樣,大家是記工分。他思想好毎天天剛亮就下地幹活,由於他出工比別人早,所以,毎年的勞動先進歸他莫屬。遭村裡人妒嫉,故給他取了個綽號懶漢,希望他以後不要這樣早出工)不信這邪:「不就是三顆石頭嗎?有什麼可怕的。」拿起工具就去拆,他家人攔都攔不住。
    但畢竟還是人言可畏,幹這種事他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心裡忐忐忑忑,總覺不踏實。可開弓沒有回頭箭,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再說自己是個勞動先進者。只好夜行人吹口哨,壯著自己的膽硬著頭皮把廟給拆了。拆的材料正好蓋了自家的豬圈和茅廁。毛江大隊看到他終於完成了這項頭等任務,就報請公社批准他為「破舊運動積極分子」。
    大紅獎狀剛貼上牆,懶漢就突發一種怪病:能吃能喝就是不能動彈,整個人就象散了架的皮囊,吃喝拉撒睡全靠家人侍候。送進醫院做全面檢査一點問題都沒有。醫生只好開了些鈣片和維生素讓其帶回家。他家人明知這是拆廟惹的禍,可又不敢明目張胆地去求拜石娘娘,怕人發現會被抓去遊街批鬥,眼看瀨漢一天比一天瘦,而且他人躺在床上,就象是躺在豪無遮蓋的露天地上一樣,外面天晴他就怕曬,外面颳風他就怕寒,外面下雨他就出汗,好象雨真得淋在他身上一樣,折騰的全家雞犬不寧。他母親只好帶上媳婦在夜深人靜時,跪在三個大石頭面前叩頭苦求石娘娘開恩放過他,同時在石頭上潑點食用油(食用油當時是國家禁止買賣的食品之一,是農民非常珍貴的物品)以表誠意。
    就這樣每跪拜叩頭苦求一次就會讓懶漢舒服一點點,她們婆媳倆風雨無阻連續跪拜叩求了一個星期,把家裡全年食用的油都全潑灑在石頭上了。懶漢終於不折騰了,又通過二三個月的精細調養才免強保住了性命。可整個人被折騰的就象用人皮包裹的一具骷髏,全身稜角分明,唯一豐滿的就是兩顆眼珠子,腦袋上的頭髮直到壽終正寢也沒長出半根。
    (三)
    自然有時毀不掉,自然無時塑不成。廟雖拆除,可前來求福者依然不斷,但都是數十裡遠的外鄉人。
    有一天,煙坑村突然來了五六位外鄉婦女,每個人手上都提著水果餅乾之類的探親用品,詢問石娘住處。村裡人都覺得奇怪:「我們村沒有誰叫石娘,只有一座石娘娘廟,可也早拆掉了。」
    這群婦女以為村裡人有意隱瞞就如實地說:「我們是望仙公社坪上村一帶的人,前段時候農忙,家裡老人孩子有個頭痛腦熱的無暇顧及上醫院,多虧有個叫石娘的婆婆,每天清早都會到我們那一帶村莊去,用燈心草粘上清油再點燃後迅速地炙在穴位上把病治好。我們留她吃飯他總是推脫說還有人在等她,從沒吃過我們一頓飯喝過我們一口水,問她住哪,回答說,不遠,就在毛江煙坑村背的半山腰上。當時沒空來謝恩,現農閒有時間我們才湊在一起,一路打聽過來。」
    村裡知道是石娘娘跑到她們哪裡顯靈,就帶她們到被拆除的地方。於是,她們對著石頭虔誠地跪拜謝恩道:「不知石娘不是凡人,懇求石娘娘莫怪罪,下次定帶香燭油來重新謝過。」把帶來的禮物只好放在這三顆石頭中間,當天下午就被村裡幾個不懂事的放牛娃搶吃一空。
    此事公社領導得知,為了不影響破舊運動的開展,就通知毛江大隊日夜派武裝基幹民兵值班把守,禁止一切人員前來求拜。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值班民兵看似把守,其實也就做做樣子,到了晚上同樣在路口的值班小屋裡睡大覺。有些膽大的常會繞過小屋去求拜,為縮短時間快速離開便把油整瓶地豎著放在哪。
    大隊書記看到整瓶的食用油放在哪白白變質浪費掉,覺得很可惜,就要民兵收集起來,用於晚上炸油條及油餅之類的做夜宵吃。做法雖不錯,可無功受祿反受其殃。食用過後一個個都便秘,書記最為嚴重阻塞得肚子象臨盆的孕婦。到醫院開瀉藥吃了也無濟於事,反而臉色鐵青。
    書記老婆趕緊叫上大女兒做伴,趁著月色帶著兩瓶油虔誠地跪在石頭前叩頭求饒。翌日書記就放了幾個響屁,倒也舒服些,可大便還是拉不下,待他老婆連續叩求了三個晚上後,才有人看見三束手電光直射到他的屋脊。次日天還沒亮書記就急匆匆地鑽進茅房,足足蹲在裡面拉了近半個多小時。如釋重負地望著妻子笑了笑並用眼神告訴她:「謝謝你母女倆!」
    (四)
    聽說縣裡要下來檢查破舊立新運動進展情況,公社裡怕檢查時會出現漏洞,以免留後患就要武裝部長帶領民兵炸毀那三顆石頭。這位部長立即帶著雷管炸藥趕到毛江,要大隊的民兵營長叫上二名武裝基幹民兵,一行四人,來到這三顆石頭前。只見滿地的香灰和殘存蠟燭,求福者潑灑在石頭上的植物油都快流成小溪。令營長和民兵阻止各路口防止行人通過,自己選好爆破點裝填完炸藥正要點火引爆時,突然一條大蝮蛇張著口吐著信舌子正朝他撲來。
    他急忙把手上點著火用於引爆炸藥的香菸擲過去,邊退避邊大聲喊:「快拿棍子來打蛇呀!」
    待他們三人趕到時,只見部長臉色煞白地坐在地上,雙手緊緊地按掐著左腳板,鮮血直往外湧。原來是在躲避過程中踩破了油瓶,玻璃割穿鞋底把腳板劃出一道深深的口子。只好撤掉炸藥背起部長急速地向醫院跑去。此事後來就這樣不了了之,直到運動結束也沒人提起此事。
    從此,石娘娘更是名聲遠播,前來求福還願的人從四面八方紛至沓來。更為奇巧的是:當年在石頭上搶吃水果餅乾的幾個不懂事的放牛娃,如今都捧上了全民所有制的鐵飯碗。煙坑村民為感謝石娘娘的庇佑同時也為方便遠近求福者跪拜,在本世紀初又在此重新建起了一座廟宇還多建了一間廚房。每逢香客朝拜高峰時煙坑村還會選派專人接待和管理。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