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貨車的繩拴的製作方法
2024-03-23 00:58:05
專利名稱:鐵路貨車的繩拴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運輸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鐵路貨車的繩拴。
背景技術:
近些年,鐵路貨車行業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鐵路貨車載重量正從70噸級向80噸級、100噸級過渡。隨著載重的增加,列車的裝載加固力必然增大,繩拴作為提供裝載加固捆綁支點這一主要功能部件,其強度、可靠性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繩拴是鐵路運輸時,車輛裝載加固系統的重要部件,在列車裝載加固時起到供捆綁、固定支點作用。車輛裝載加固貨物時,捆綁力經過繩索傳遞給繩拴,繩拴通過鉚釘與鐵路貨車側梁相連,最終將捆綁力傳遞給車體。現在使用的繩拴採用整體鑄造的丁字形結構,其防脫頭為直線型,繩索容易脫落,非常容易造成貨物丟失,嚴重時還可能會造成行車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易發生繩索脫落的、結構簡單的鐵路貨車的繩拴。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鐵路貨車的繩拴,包括安裝座;立柱;盤體,立柱的第一端與安裝座連接,立柱的第二端與盤體連接;多個連杆,每個連杆的第一端與盤體連接,多個連杆沿盤體的周向均勻布置;多個弧形的擋杆,每個連杆的第二端與一個擋杆的中部連接,相鄰兩個擋杆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隙。進一步地,安裝座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使用時,繩索從擋杆之間的間隙處進入擋杆與盤體之間的空隙內,並可在該空隙內活動。由於上述間隙較小,且位於兩個連杆之間的位置,因此,即使繩索發生了運動,也不容易從間隙處脫出,因此可有效防止繩索的脫落,還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
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以及圖2示意性示出了圖1的俯視圖。圖中附圖標記10、安裝座;20、盤體;30、連杆;40、擋杆;50、間隙;60、立柱;70、
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請參考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中的鐵路貨車的繩拴,包括安裝座10 ;立柱60 ;盤體20,立柱60的第一端與安裝座10連接,立柱60的第二端與盤體20連接;多個連杆30,每個連杆30的第一端與盤體20連接,多個連杆30沿盤體20的周向均勻布置;多個弧形的擋杆40,每個連杆30的第二端與一個擋杆40的中部連接,相鄰兩個擋杆40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隙50。優選地,安裝座10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70。通過安裝孔70可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到貨車的車體等部位。使用時,繩索從間隙50處進入擋杆40與盤體20之間的空隙內,並可在該空隙內活動。由於間隙50較小,且位於兩個連杆30之間的位置,因此,即使繩索發生了運動,也不容易從間隙50處脫出,因此可有效防止繩索的脫落,還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鐵路貨車的繩拴,其特徵在於,包括安裝座(10);立柱(60);盤體(20),所述立柱¢0)的第一端與所述安裝座(10)連接,所述立柱¢0)的第二端與所述盤體(20)連接;多個連杆(30),每個所述連杆(30)的第一端與所述盤體(20)連接,所述多個連杆 (30)沿所述盤體(20)的周向均勻布置;多個弧形的擋杆(40),每個所述連杆(30)的第二端與一個所述擋杆(40)的中部連接, 相鄰兩個所述擋杆(40)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隙(5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鐵路貨車的繩拴,其特徵在於,所述安裝座(10)上設置有多個安裝孔(7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鐵路貨車的繩拴,包括安裝座;立柱;盤體,立柱的第一端與安裝座連接,立柱的第二端與盤體連接;多個連杆,每個連杆的第一端與盤體連接,多個連杆沿盤體的周向均勻布置;多個弧形的擋杆,每個連杆的第二端與一個擋杆的中部連接,相鄰兩個擋杆的端部之間具有間隙。使用時,繩索從擋杆之間的間隙處進入擋杆與盤體之間的空隙內,並可在該空隙內活動。由於上述間隙較小,且位於兩個連杆之間的位置,因此,即使繩索發生了運動,也不容易從間隙處脫出,因此可有效防止繩索的脫落,還具有結構簡單的特點。
文檔編號B61D45/00GK202847714SQ20122064015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6日
發明者朱坤太, 李強, 孫貽川 申請人:朱坤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