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頻爐的水冷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8 17:14:0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冷裝置,特別涉及一種中頻爐的水冷裝置。
背景技術:
中頻爐是一種將工頻50HZ交流電轉變為中頻(300HZ以上至1000HZ)的電源裝置,把三相工頻交流電,整流後變成直流電,再把直流電變為可調節的中頻電流,供給由電容和感應線圈裡流過的中頻交變電流,在感應圈中產生高密度的磁力線,並切割感應圈裡盛放的金屬材料,在金屬材料中產生很大的渦流。
這種渦流同樣具有中頻電流的一些性質,即,金屬自身的自由電子在有電阻的金屬體裡流動要產生熱量。採用三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將交流電整流為直流電,例如把一根金屬圓柱體放在有交變中頻電流的感應圈裡,金屬圓柱體沒有與感應線圈直接接觸,通電線圈本身溫度已很低,可是圓柱體表面被加熱到發紅,甚至熔化,而且這種發紅和熔化的速度只要調節頻率大小和電流的強弱就能實現。
在中頻爐與中頻機的工作過程中,為了保證其工作的穩定性,需要通過水冷卻的方式對中頻爐和中頻機進行冷卻。目前所通用的冷卻系統的結構複雜,生產成本較高,冷卻效果一般,且水不能循環使用,故增大了水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冷卻效果強、可循環使用的中頻爐的水冷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中頻爐的水冷裝置,包括中頻機、中頻爐、水箱,所述中頻爐設置於中頻機上,所述水箱底部設置有一與其底面垂直的隔板,所述隔板將水箱分割成兩個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內均蓄有冷水,所述水箱內還均勻設置有溼簾,所述水箱的頂部均勻設有若干組風機;所述中頻機與中頻爐上均設有一出水管與水箱的頂部相連通;所述中頻機與中頻爐上均設有一進水管分別與水箱底部的分腔相連通。
作為優選,所述中頻機與水箱相連通的出水管管口與中頻機與水箱底部的分腔相連通的進水管管口對應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中頻爐與水箱相連通的出水管管口與中頻爐與水箱底部的分腔相連通的進水管管口對應設置。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的兩個分腔的冷水的水位不高於隔板的高度。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的頂部均勻設置有兩組風機。
作為優選,所述水箱的頂端還設有為水箱內加水的蓄水管。
本實用新型直接將已經用於冷卻中頻機與中頻爐的水排到水箱內的溼簾上,通過溼簾與水箱頂部設置的風機對水進行降溫,降溫後的水沿著溼簾流至水箱底部的分腔內,然後通過進水管循環使用,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由於中頻機與中頻爐所排出的水的溫度不同,故在水箱底部設置了隔板,將中頻機和中頻爐上排出的水分開避免其混合,從而提高了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具體說明。
實施例:
如圖1所示的一種中頻爐的水冷裝置,包括中頻機1、中頻爐2、水箱3,所述中頻爐2設置於中頻機1上;所述水箱3底部設置有一與其底面垂直的隔板4,所述隔板4將水箱3分割成兩個分腔,兩個所述的分腔內均蓄有冷水5,兩個分腔的冷水5的水位不高於隔板4的高度;所述水箱3內還均勻設置有溼簾6,所述水箱3的頂部均勻設有兩組風機7,所述水箱3的頂端還設有為水箱3內加水的蓄水管10;所述中頻機1與中頻爐2上均設有一出水管8與水箱的頂部相連通;所述中頻機1與中頻爐2上均設有一進水管9分別與水箱1底部的分腔相連通;所述中頻機1與水箱3相連通的出水管8管口與中頻機1與水箱3底部的分腔相連通的進水管9管口對應設置,所述中頻爐2與水箱3相連通的出水管8管口與中頻爐2與水箱3底部的分腔相連通的進水管9管口對應設置。
本實用新型直接將已經用於冷卻中頻機1與中頻爐2的水排到水箱3內的溼簾6上,通過溼簾6與水箱3頂部設置的風機7對水進行降溫,降溫後的水沿著溼簾6流至水箱3底部的分腔內,然後通過進水管9循環使用,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由於中頻機1與中頻爐2所排出的水的溫度不同,故在水箱3底部設置了隔板4,將中頻機1和中頻爐2上排出的水分開避免其混合,從而提高了冷卻效果;本實用新型還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等優點。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較佳的方案,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權利要求所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有其它的變體及改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