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循環裝置及空調的製作方法
2024-04-05 04:23:05

本發明涉及空調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空調循環裝置及空調。
背景技術:
傳統的空調中,一般採用散熱鰭片對電器盒進行散熱,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電器盒的熱度,達到了使電器盒散熱的功效,但是功能單一且效率較低。另外傳統的空調中底盤往往易結冰,不易除去或者除冰效果差,嚴重影響產品的性能及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基於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既具有良好的電器盒散熱功能,又可以很好的使底盤除冰的空調循環裝置及空調。
一種空調循環裝置,包括電器盒及底盤,進一步包括驅動裝置及管路,所述管路與所述電器盒、所述底盤及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驅動裝置用於提供動力驅動所述管路中的流體流動從而將所述電器盒散發的熱量傳遞給所述底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連接於所述電器盒、所述底盤及所述驅動裝置的所述管路形成第一閉合迴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蓄熱裝置,所述蓄熱裝置包括蓄熱端及放熱端,連接於所述電器盒及所述蓄熱端的管路形成第二閉合迴路,連接於所述放熱端及所述底盤的管路形成第三閉合迴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包括第一動力源與第二動力源,所述第一動力源連接於所述第一閉合迴路中,用於驅動所述第一閉合迴路內的流體流動從而將所述電器盒散發的熱量傳遞給所述蓄熱裝置,所述第二動力源連接於所述第二閉合迴路中,用於驅動所述第二閉合迴路內的流體流動從而將所述蓄熱裝置存儲的熱量傳遞給所述底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控制裝置,用於分別控制所述第一動力源和所述第二動力源。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還包括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用於檢測所述底盤的溫度,當所述底盤的溫度達到預設溫度時,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二動力源開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控制裝置還用於控制所述第二閉合迴路與所述第三閉合迴路的連通與隔離,當所述蓄熱裝置的蓄熱能力達到飽和時,所述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二閉合迴路與所述第三閉合迴路連通,從而將所述電器盒散發的熱量直接傳遞給所述底盤。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蓄熱裝置包括換向閥,所述控制裝置通過控制所述換向閥開啟,使所述第二閉合迴路與所述第三閉合迴路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與所述電器盒及所述底盤連接的所述管路呈盤狀分布。
一種空調,包括前面任一所述的空調循環裝置。
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管路中的流體開始流動,當流體流經電器盒時,流體可以將電器盒中內部電路板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帶走,同時流體溫度升高;高溫的流體之後流經底盤,將熱量傳遞給底盤,同時流體溫度降低繼續流向電器盒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吸放熱過程。而底盤吸收的熱量既可以通過自身散發出去,也可以用於自身除冰,同時因為吸收的熱量使底盤可以保持有一定的溫度,從而防止結冰影響產品的性能。將電器盒的散熱與底盤的除冰有效的結合起來,既可以達到使電器盒有效散熱的目的,又可以達到防止底盤結冰或者對結冰的底盤進行除冰的目的,一舉多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空調循環裝置流體循環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空調循環裝置流體循環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空調循環裝置流體循環示意圖。
其中,
空調循環裝置-10;
電器盒-100;
底盤-200;
動力裝置-300;
第一動力源-310;
第二動力源-320;
管路-400;
蓄熱裝置-500;
蓄熱端-510;
放熱端-520;
控制部分-600;
溫度傳感器-700。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技術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空調循環裝置10,包括電器盒100、底盤200、驅動裝置300及管路400。管路400與電器盒100、底盤200以及驅動裝置300連接。驅動裝置300可以提供動力驅動管路400中的流體流動將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傳遞給底盤200。在驅動裝置300的驅動下,管路400中的流體開始流動,當流體流經電器盒100時,流體可以將電器盒100中內部電路板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帶走,同時流體溫度升高;高溫的流體之後流經底盤200,將熱量傳遞給底盤200,同時流體溫度降低繼續流向電器盒100方向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吸放熱過程。而底盤200吸收的熱量既可以通過自身散發出去,也可以用於自身除冰,同時因為吸收的熱量使底盤200可以保持有一定的溫度,從而防止結冰影響產品的性能及壽命。將電器盒100的散熱與底盤200的除冰有效的結合起來,既可以達到使電器盒100有效散熱的目的,又可以達到防止底盤200結冰或者對結冰的底盤200進行除冰的目的,一舉多得。
可選的,連接於電器盒100、底盤200及驅動裝置300的管路400形成第一閉合迴路。流體在第一閉合迴路內流動,流經電器盒100位置時從電器盒100吸熱溫度升高,之後繼續流動經過底盤200位置時將熱量傳遞給底盤200溫度降低。通過流體的不斷流動伴隨的吸放熱,將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傳遞給底盤200,防止底盤200結冰或者除去底盤200上的冰,或者直接通過底盤200將熱量散發出去。
如圖2所示,空調循環裝置10還可以包括蓄熱裝置500。蓄熱裝置500可以包括蓄熱端510和放熱端520。蓄熱裝置500用於存儲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連接於電器盒100及蓄熱端510的管路400形成第二閉合迴路。連接於放熱端520及底盤200的管路形成第三閉合迴路。當流體在第二閉合迴路中流動,流經電器盒100之後吸熱溫度升高,高溫的流體流經蓄熱裝置500的蓄熱端510,蓄熱裝置500可以將經流體流動帶來的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存儲起來,而同時流經蓄熱端510的流體因為將內部的熱量傳遞給了蓄熱裝置500而溫度降低,之後再流向電器盒100方向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吸放熱。當流體在第三閉合迴路中流動,流體流經底盤200之後,由於底盤200的吸熱作用,溫度降低,當溫度較低的低溫流體流經放熱端520時,蓄熱裝置500放熱使流體的溫度升高。高溫的流體進一步流向底盤200方向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吸放熱。
可選的,蓄熱裝置500內部可以為複合相變蓄熱材料。當高溫流體流經複合相變蓄熱材料時,複合相變蓄熱材料從高溫流體中吸熱發生相變將熱量存儲起來;當低溫物體流經複合相變蓄熱材料時,複合相變蓄熱材料放熱發生相變對低溫流體進行加熱。可重複循環利用。
優選的,驅動裝置300包括第一動力源310和第二動力源320。第一動力源310連接於第二閉合迴路中,可以驅動第一閉合迴路內的流體流動從而將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傳遞給蓄熱裝置500。第二動力源320連接於第二閉合迴路中,可以驅動第二閉合迴路內的流體流動從而將蓄熱裝置500存儲的熱量傳遞給底盤200。兩個閉合迴路分別安裝有獨立的動力提供裝置,實現分別獨立控制。可以更加精準的控制各個迴路中的流體流動的速率,從而有效地控制吸放熱的速度,更加智能化。第一動力源310及第二動力源320中至少一個的主要部件可以為泵體。
優選的,空調循環裝置10還可以包括控制裝置600。控制裝置600可以分別控制第一動力源310和第二動力源320。
空調循環裝置10可以進一步包括溫度傳感器700。溫度傳感器700與底盤200連接。溫度傳感器700可以檢測底盤200的溫度,並將底盤200的溫度及時準確地傳遞給控制裝置600。控制裝置600可以根據溫度傳感器700傳遞的關於底盤200的溫度信息控制第二動力源320的開啟或關閉。當控制裝置600接收到溫度傳感器700檢測的底盤200的溫度達到預設溫度,如結冰的臨界溫度時,控制裝置600發出指令控制第二動力源320的開啟,驅動流體流動從而將熱量傳遞給底盤200,防止底盤200結冰或使底盤200除冰。
控制裝置600還可以控制第二閉合迴路與第三閉合迴路的連通與隔離,形成一個大的閉合迴路,並將蓄熱裝置500從閉合迴路中隔離。當所述蓄熱裝置500的蓄熱能力達到飽和時,控制裝置600控制第二閉合迴路與第三閉合迴路連通,從而可以將電器盒100散發的熱量直接傳遞給底盤200,而不需要經過蓄熱裝置500對熱量的存儲及釋放。
優選的,蓄熱裝置500包括換向閥。控制裝置600可以控制換向閥的開啟與閉合。控制裝置600通過控制換向閥的開啟,使第二閉合迴路與第三閉合迴路連通。當底盤不需要除冰的時候,而蓄熱裝置500的蓄熱能力又達到飽和的狀態下,控制裝置600發出指令打開換向閥,使第二閉合迴路與第三閉合迴路之間實現連通。如圖3所示,高溫流體流向底盤200,底盤200可以從高溫流體中吸收熱量並通過自身的作用散發出去,同時高溫流體失去熱量溫度降低,並繼續流向電器盒100方向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吸放熱。
底盤200可以採用散熱性能好的鈑金材料。優選的底盤200具有較大的面積。
可選的,與電器盒100連接的管路400呈盤狀分布。可選的,與底盤200連接的管路400呈盤狀分布。可以利用管夾對管路進行固定。盤狀分布可以增大閉合迴路與電器盒100或者底盤200的接觸面積,使儘可能多的流體流經電器盒100或者底盤200,從而更好地進行吸放熱。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調,包括前面任意一種空調循環裝置10。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