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4-04-05 05:30:05 2
本發明涉及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配殺菌劑。
背景技術:
天然吩嗪化合物具有廣譜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吩嗪-1-甲醯胺分離自假單胞的微生物代謝物,可用於農作物病害防治,如吩嗪-1-甲醯胺對鐮刀菌等病原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戊唑醇屬於三唑類內吸性殺菌劑,是甾醇脫甲基抑制劑,是用於重要經濟作物的種子處理或葉面噴灑的高效殺菌劑,可有效的防治禾穀類作物的多種銹病、白粉病、網斑病、根腐病、赤黴病、黑穗病及種傳輪斑病等。
蘋果斑點落葉病又稱褐紋病,在各蘋果產區都有發生,已成為蘋果樹的主要病害,以渤海灣和黃河故道地區受害較重。主要為害蘋果葉片,造成蘋果早期落葉,引起樹勢衰弱,果品產量和質量降低,貯藏期還容易感染其他病菌,造成腐爛。
目前化學農藥的快速高效的優點使其被大量長期使用,從而導致了農作物病、蟲、草抗藥性發生,也引起了環境生態安全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由於開發一種新殺菌劑成本較大,因此如何快速開發一種經濟有效的農藥成為新趨勢。由於農藥的復配成本較低,且能增強效果,延緩病原物抗藥性,還能擴大抑菌譜,且其無公害、選擇性強及與環境相容性好的特點使其具有較強的潛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殺菌效果好、環境汙染少、生產成本低的復配殺菌劑及其應用。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復配殺菌劑,該殺菌劑包括有效成分和輔料,所述的有效成分包括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所述吩嗪-1-甲醯胺與戊唑醇的質量比為(1~20):(1~80),所述殺菌劑中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6%~32%。
吩嗪-1-甲醯胺分離自假單胞的微生物代謝物,可用於農作物病害防治,經研究發現,吩嗪-1-甲醯胺具有廣譜的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且毒性低。
戊唑醇是一種高效、廣譜、內吸性三唑類殺菌農藥,具有保護、治療、剷除三大功能,殺菌譜廣、持效期長、環境毒性小。經研究發現:與所有的三唑類殺菌劑一樣,戊唑醇能夠抑制真菌的麥角甾醇的生物合成,戊唑醇對病菌的作用機制為抑制其細胞膜上麥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無法形成細胞膜,從而殺死病菌。另外,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之間有明顯的增效作用。
所述殺菌劑的劑型包括懸浮劑、水分散粒劑、乳油或水乳劑。
當所述殺菌劑的劑型為懸浮劑時,所述的輔料包括eo-po嵌段型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丙二醇、矽油、黃原膠和水,其中,所述eo-po嵌段型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丙二醇、矽油、黃原膠的質量比為(3~5):(0.5~1.5):(0.5~1.5):(3~7):(0.5~1.5):(0.1~0.5)。
當所述殺菌劑的劑型為水分散粒劑時,所述的輔料包括木質素磺酸鈉、聚醋酸乙烯酯、硫酸銨和高嶺土,其中,木質素磺酸鈉、聚醋酸乙烯酯、硫酸銨的質量比為(0.5~1.5):(0.5~1.5):(2~5)。
當所述殺菌劑的劑型為水乳劑時,所述的輔料包括n-甲基吡咯烷酮、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600#和水,其中n-甲基吡咯烷酮、二烷基苯磺酸鈣和農乳600#的質量比為(1~3):(0.5~1.5):(0.5~1.5)。
一種如上所述的復配殺菌劑用於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且效果高於市場上現有25%戊唑醇ec殺菌劑。
該殺菌劑在使用時用水稀釋,稀釋比例為1:(500~2400)。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兩種有效成分均為低毒,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了農藥殘留,對環境影響較小;
(2)兩種成分無明顯的交互抗性,相反,兩種活性成分復配,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
(3)本發明能延緩有效成分抗性的產生,降低農民的勞動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
對兩種有效成分進行室內生測試驗,以驗證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兩種有效成分復配的增效作用。生測試驗的對象為蘋果鏈格孢(alternariamaliroberts),該菌屬無性真菌類。高溫、多雨季節時嫩葉極易被侵染,具體方法如下:
採用生長速率測定法測定藥劑對蘋果斑點落葉病菌絲生長的抑制作用。在預試驗的基礎上,從各藥劑對病菌菌絲生長抑制率10%~90%範圍內設計5個梯度濃度,先將95%吩嗪-1-甲醯胺原藥和95%戊唑醇原藥以二甲基甲醯胺為溶劑配成系列梯度濃度的藥液備用,然後將藥液按1%比例加入到已融化並冷卻到室溫的pda培養基中製成系列梯度濃度含藥培養基,充分搖勻後,倒入滅菌的培養皿(φ90mm)中製成含藥平板,每處理四次重複,以加入等量無藥液的二甲基甲醯胺處理為空白對照;用滅菌的打孔器(φ6mm)挑取蘋果斑點落葉病菌菌碟,菌絲面朝下無菌接種於含藥平板的中央,置於25℃的恆溫黑暗培養箱內培養。待菌落直徑達到平板2/3時採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各度藥劑對病原菌的抑制中濃度ec50,並按照下述公式計算共毒係數ctc,比較不同藥劑的毒力。上述生測試驗所用原藥以及試劑均從其他廠家購買。
混配製劑的聯合毒力採用孫雲沛的共毒係數方法表示:
混配製劑的理論毒力指數tti=∑(藥劑的毒力指數ti×其在混劑中該藥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共毒係數ctc≥120時為增效作用,80<ctc<120之間時為相加作用,ctc≤80時為拮抗作用。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及不同配比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生測試驗的測定結果見表1。
表1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及不同配比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生測試驗的測定結果
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以不同比例復配時,配方的共毒係數ctc均大於120,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可見,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的復配可成為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的理想藥劑。
實施例1
一種復配殺菌劑,該殺菌劑包括有效成分和輔料,殺菌劑的劑型為懸乳劑,有效成分的質量分數為6%,有效成分包括吩嗪-1-甲醯胺和戊唑醇,所述吩嗪-1-甲醯胺與戊唑醇的質量比為1:5,輔料包括eo-po嵌段型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鈉、十二烷基磺酸鈉、丙二醇、矽油、黃原膠和水。該殺菌劑具體配方如下:
實施例2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3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4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5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6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7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8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有效成分,區別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採用的劑型為水分散劑粒,各組分的比例具體如下:
實施例9
採用與實施例相同的有效成分,區別之處在於本實施例採用的劑型為水乳劑,各組分的比例具體如下:
實施例10
採用與實施例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11
採用與實施例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12
採用與實施例8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13
採用與實施例8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14
採用與實施例9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具體如下:
實施例15
採用與實施例9相同的有效成分和劑型,區別之處在於各組分的比例不同:
實施例16
將實施例1~15所述的復配殺菌劑通過噴霧方法進行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的試驗,確定配方防治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效果,同時通過與25%戊唑醇ec和清水為對照的效果對比,驗證復配後的防效,具體方法如下:
本試驗以上實例所述藥劑及上述對照組經不同濃度稀釋後採用全株莖葉噴霧法進行處理,噴霧量以均勻噴溼葉片正反面、有液滴下滴為度,每株樹噴霧量2l左右。每處理噴霧2株蘋果樹,重複4次。噴霧時間為蘋果斑點落葉病發生初期,藥後調查時間為春梢停止抽生期,本發明殺菌劑及對照組藥劑稀釋倍數及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效果如表2所示。
表2本發明殺菌劑及對照組藥劑稀釋倍數及對蘋果斑點落葉病的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採用本發明上述藥劑噴霧後,上述實例的防效均高於25%戊唑醇ec防效。可見,本發明復配藥劑對蘋果斑點落葉病具有較好的防效,可達到提高藥效、減少汙染、降低成本的目的,對延緩病原菌對內吸性殺菌劑的抗性產生具有極佳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