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線測試印刷溼重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09:06:0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太陽能電池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線測試印刷溼重的裝置。
背景技術:
常規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盡,在現有的可持續能源中,太陽能無疑是一種最清潔、最普遍和最有潛力的替代能源。太陽能發電裝置又稱為太陽能電池或光伏電池,可以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其發電原理是基於半導體PN結的光生伏特效應。太陽能發電裝置的核心是電池片,目前絕大多數都採用矽片製成。
光伏電池生產過程中,現有的測試印刷溼重的方式包括如下步驟:1、在某一道印刷前,用電子秤稱量矽片的重量,記為m1;2、矽片完成該道印刷後,再用電子秤稱量矽片重量,記為m2;3、m2-m1=Δm,Δm即溼重。顯然,這樣的做法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在手動稱量時接觸矽片還會帶來汙染及破片風險,並且容易人工引入誤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在線測試印刷溼重的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在線測試印刷溼重的裝置,包括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及傳送裝置,在所述傳送裝置的傳送路徑上,於第一電子秤和第二電子秤之間設置有至少一個加工工位,所述傳送裝置將矽片依次從第一電子秤傳送至各加工工位,再傳送至第二電子秤;所述第一電子秤及第二電子秤之間通訊連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電子秤及第二電子秤之間通訊連接,以此將對應矽片的印刷溼重計算顯示出來。
上述方案中,所述加工工位至少包括一印刷工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電子秤的稱量精度為至少0.01克。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電子秤的稱量精度為至少0.01克。
上述方案中,所述傳送裝置為機械傳輸杆。
上述方案中,所述傳送裝置為真空吸盤或傳送帶。
上述方案中,對應於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及各加工工位上的矽片分別設置有相機。以監控矽片外觀,如矽片是否破損,矽片是否正確印刷。
上述方案中,還包括報警裝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及各加工工位之間通訊連接。
上述方案中,可以建立溼重的SPC,對製程能力進行評估和監控。
上述方案中,矽片被稱量的過程為:矽片A在第一電子秤的前一個工位,機械傳輸杆抬起到高位,將矽片A向前傳輸一個步幅(跨度約為一個矽片長度的距離)到達第一電子秤正上方,機械傳輸杆在下降的過程中將矽片A置於第一電子秤上,第一電子秤稱量矽片A的質量為m1,並定義矽片A編號為X1,機械傳輸杆在下降到低位,機械傳輸杆往後回去一個步幅,如此往復;第二電子秤稱量過程同此方法,測得編號為X1的矽片A印刷後質量為m2;第一電子秤與第二電子秤之間通訊連接,計算Δm=m2-m1,即計算出編號為X1的矽片A的印刷溼重。
上述方案中,對第一電子秤及第二電子秤設置報警範圍:如,當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稱量到矽片重量大於或小於某一明顯不合理值時,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報警,作業人員檢查矽片,是否為雙片或破片;當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空載(稱量結束後,矽片完全抬起即定義為空載)時,如果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示數不為零,在一定數值範(根據需要設置)內,第一電子秤/第二電子秤可以選擇自行校準零點(當然也可以人為幹預排查異常原因),超過一定的範圍則必須人為幹預,檢查是否有碎片等。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1.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漿料印刷溼重的在線稱量,省時省力;
2. 本實用新型避免了手動稱量接觸矽片帶來的汙染及破片風險;
3.本實用新型避免了手動稱量時人工引入的誤差和錯誤;
4.本實用新型實現對所有矽片的溼重進行稱量,並實時監控溼重的波動;
5. 本實用新型能避免雙片印刷,降低返工,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其中:1、矽片;2、機械傳輸杆;3、第一電子秤;4、印刷工位;5、第二電子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參見圖1所示,一種在線測試印刷溼重的裝置,包括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及機械傳輸杆2,在所述機械傳輸杆2的傳送路徑上,於第一電子秤3和第二電子秤5之間設置有一印刷工位4,所述機械傳輸杆2將矽片1依次從第一電子秤3傳送至印刷工位4,再傳送至第二電子秤5;所述第一電子秤3及第二電子秤5之間通訊連接。
所述第一電子秤3的稱量精度為至少0.01克。
所述第二電子秤5的稱量精度為至少0.01克。
對應於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及印刷工位4上的矽片1分別設置有相機,以監控矽片外觀。
還包括報警裝置。
矽片1被稱量的過程為:矽片1在第一電子秤3的前一個工位,機械傳輸杆2抬起到高位,將矽片A向前傳輸一個步幅(跨度約為一個矽片長度的距離)到達第一電子秤3正上方,機械傳輸杆2在下降的過程中將矽片A置於第一電子秤3上,第一電子秤3稱量矽片1的質量為m1,並定義矽片1編號為X1,機械傳輸杆2再下降到低位,機械傳輸杆2往後回去一個步幅,如此往復;第二電子秤5稱量過程同此方法,測得編號為X1的矽片1印刷後質量為m2;第一電子秤3與第二電子秤5之間通訊連接,計算Δm=m2-m1,即計算出編號為X1的矽片1的印刷溼重。
對第一電子秤3及第二電子秤5設置報警範圍:如,當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稱量到矽片1重量大於或小於某一明顯不合理值時,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報警,作業人員檢查矽片1,是否為雙片或破片;當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空載(稱量結束後,矽片1完全抬起即定義為空載)時,如果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示數不為零,在一定數值範(根據需要設置)內,第一電子秤/3第二電子秤5可以選擇自行校準零點(當然也可以人為幹預排查異常原因),超過一定的範圍則必須人為幹預,檢查是否有碎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