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超濾複合濾芯的製作方法
2024-03-27 06:20:0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過濾器的濾芯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活性炭超濾複合濾芯。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會使用過濾器對水進行過濾處理。目前過濾器使用的過濾系統,大多數為幾級濾芯聯合組成為一個系統,如果遇到活性炭和超濾膜同時使用,一般是將兩個濾芯串聯使用,體積大,使用不方便。這種複合濾芯的體積大,不適合裝在體積小的淨水機中,而且不方便拆卸,還存在結構複雜和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向社會提供一種體積小、拆裝方便、結構簡單和生產成本低的活性炭超濾複合濾芯。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活性炭超濾複合濾芯,包括濾芯本體,還包括活性炭、超濾結構、固定筒、出水管和隔水分流結構,所述隔水分流結構設置在所述濾芯本體的內腔室中,並將其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活性炭設置在所述上腔室中;在所述下腔室中,所述固定筒的上端安裝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的下表面上,所述固定筒的下端與所述超濾結構的出水端連接;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上設置有進水通孔和出水通孔,所述上腔室通過所述進水通孔與所述下腔室連通,所述出水通孔與所述固定筒的內部連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與所述出水通孔連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過所述上腔室與所述濾芯本體上的出水孔連通。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隔水分流結構的上表面為平面,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環狀凸起結構,所述出水通孔位於所述環狀凸起結構中,所述隔水分流結構為一體成型。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固定筒的上端設置在所述環狀凸起結構中,並通過密封圈與所述環狀凸起結構的內壁密封配合。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超濾結構包括超濾筒和設置在所述超濾筒中的超濾膜,所述超濾筒的出水端與所述固定筒的下端連接。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濾芯本體包括一端開口的濾筒、濾筒蓋和水路轉換件,所述濾筒蓋設置在所述濾筒的開口端上,所述水路轉換件設置在所述濾筒蓋中,所述活性炭設置在所述水路轉換件和所述隔水分流結構之間,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水路轉換件上的穿孔,並設置在所述水路轉換件上的出水通道中,所述出水通道與所述出水孔相通。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在所述濾筒蓋上設置有進水孔和所述出水孔。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隔水分流結構的側壁與所述內腔室的內壁密封配合。
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活性炭用KDF濾芯或負電位濾芯代替。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活性炭、超濾結構、固定筒、出水管和隔水分流結構,活性炭位於上腔室中,超濾結構設置在下腔室中,原水首先會通過活性炭進行一級過濾,然後再通過超濾結構進行二級過濾,二級過濾後的二級水通過出水管從出水孔流出,具有體積小、拆裝方便、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和過濾效果好等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示意圖。
其中:1.濾筒;2.濾筒蓋;21出水孔;22.進水孔;3.水路轉換件;4.活性炭;6.隔水分流結構;61.環狀凸起結構;62.出水通孔;7.固定筒;8.超濾結構;81.超濾筒;82.超濾膜;9.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中心」、「上」、「下」、「前」、「後」、「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組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相連」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組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含義。
請參見圖1,圖1所揭示的是一種活性炭超濾複合濾芯,包括濾芯本體。還包括活性炭4、超濾結構8、固定筒7、出水管9和隔水分流結構6,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設置在所述濾芯本體的內腔室(未標識)中,並將其分成上腔室(未標識)和下腔室(未標識),所述活性炭4設置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固定筒7和所述超濾結構8設置在所述下腔室中。在所述下腔室中,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安裝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的下表面上,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與所述超濾結構8的出水端連接。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上設置有進水通孔(未標識)和出水通孔62,所述上腔室通過所述進水通孔與所述下腔室連通,所述出水通孔62與所述固定筒7的內部連通,所述出水管9的一端與所述出水通孔62連通,所述出水管9的另一端穿過所述上腔室與所述濾芯本體上的出水孔21連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濾芯本體包括一端開口的濾筒1、濾筒蓋2和水路轉換件3,所述濾筒蓋2設置在所述濾筒1的開口端上,所述水路轉換件3設置在所述濾筒蓋2中。
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濾筒蓋2上設置有進水孔22和所述出水孔21。在所述水路轉換件3上設置有穿孔(未標識)和出水通道(未標識),所述出水通道是由環狀結構形成的,所述穿孔位於所述出水通道中,並且所述水路轉換件3和所述濾筒1的內壁之間形成進水通道。所述進水孔22通過所述進水通道與所述上腔室相通,所述出水通道與所述出水孔21相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活性炭4設置在所述水路轉換件3和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之間,所述活性炭4用KDF濾芯或負電位濾芯代替。
本實施例中,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上設置有所述進水通孔和所述出水通孔62,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的上表面為平面,在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的下表面上設置有環狀凸起結構61,所述出水通孔62位於所述環狀凸起結構61中,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為一體成型。所述上腔室通過所述進水通孔與所述下腔室連通,所述出水通孔62與所述固定筒7的內部連通,所述出水管9的一端與所述出水通孔62連通,所述出水管9的另一端穿過所述上腔室中的所述活性炭4設置在所述水路轉換件3的所述穿孔中,並且所述出水管9與所述出水通道相通。
本實施例中,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的側壁與所述內腔室的內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設置在所述環狀凸起結構61中,並通過密封圈(未標識)與所述環狀凸起結構61的內壁密封配合。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的外壁直徑小於所述環狀凸起結構61的內壁直徑,並且所述固定筒7的上端的尺寸小於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的尺寸。
本實施例中,所述超濾結構8包括超濾筒81和設置在所述超濾筒81中的超濾膜82,所述超濾筒81的出水端與所述固定筒7的下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原水依次通過所述進水孔22和所述水路轉換件3進入到所述上腔室中。在所述上腔室中,所述活性炭4對原水進行一級過濾,一級過濾後的一級水通過所述進水通孔進去到所述下腔室中,並且從所述超濾結構8的進水端(下端)進入到所述超濾結構8中。在所述超濾結構8中,所述超濾膜82對第一水進行二次過濾,二級過濾後的二級水從所述超濾結構8的出水端(上端)流出,流出的二級水再流入到所述固定筒7中。然後再從所述固定筒7流入到所述出水管9中,最後從所述出水孔21流出。
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所述活性炭4、所述超濾結構8、所述固定筒7、所述出水管9和所述隔水分流結構6,所述活性炭4位於所述上腔室中,所述超濾結構8設置在所述下腔室中,原水首先會通過所述活性炭4進行一級過濾,然後再通過所述超濾結構8進行二級過濾,二級過濾後的二級水通過所述出水管9從所述出水孔21流出,具有體積小、拆裝方便、結構簡單、生產成本低和過濾效果好等優點。
需要說明的是,針對上述各實施方式的詳細解釋,其目的僅在於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以便於能夠更好地解釋本實用新型,但是,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釋成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特別是,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各個特徵也可以相互任意組合,從而組成其他實施方式,除了有明確相反的描述,這些特徵應被理解為能夠應用於任何一個實施方式中,而並不僅局限於所描述的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