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水位監測器的製造方法
2024-03-21 14:36:05 1
雷射水位監測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雷射水位監測器,包括支架、轉軸、連杆、空心球、雷射發射器、受光板、光敏傳感器、LED模組;轉軸水平固定於支架的頂部,連杆的中部與轉軸轉動連接;空心球設置於連杆的底端,雷射發射器設置於連杆的頂端,雷射發射器於連杆同軸;受光板垂直固定並位於連杆轉動時雷射發射器發出的雷射的覆蓋範圍內,受光板的底端高於支架的頂端;N個光敏傳感器從上至下連續布置於受光板上,N個固定的LED模組從上至下均勻布置,最上方的光敏傳感器與最下方的LED模組連接,從上至下第二個光敏傳感器與從下至上第二個LED模組連接,以此類推。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夜間使用,便於工作人員在夜間清楚直接的觀察到水位的變化。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位監測裝置。 雷射水位監測器
【背景技術】
[0002] 在工程領域內,時常會涉及到對水位的監測。例如水電站在運營時,就需要對水位 的高低進行監測,以此來調整水壩的放水流量。
[0003] 當前,在進行水位監測時,多採用浮標或標尺。採用標尺或浮標進行水位監測的最 大問題在於,夜晚光線不足,工作人員視力受限,從而無法直接及時的觀察到水位的變化。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在夜晚也能夠清楚反應 水位變化的雷射水位監測器。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 雷射水位監測器,包括支架、轉軸、連杆、空心球、雷射發射器、受光板、光敏傳感 器、LED模組;轉軸水平固定於支架的頂部,連杆的中部與轉軸轉動連接;空心球設置於連 杆的底端,雷射發射器設置於連杆的頂端,雷射發射器於連杆同軸;受光板垂直固定並位於 連杆轉動時雷射發射器發出的雷射的覆蓋範圍內,受光板的底端高於支架的頂端;N個光 敏傳感器從上至下連續布置於受光板上,N個固定的LED模組從上至下均勻布置,最上方的 光敏傳感器與最下方的LED模組連接,從上至下第二個光敏傳感器與從下至上第二個LED 模組連接,以此類推。
[0007]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08] 支架固定在河流或水庫的底部,如果水位上漲,則水面帶動空心球向上運動,連杆 繞轉軸旋轉,雷射發射器向下運動。隨著雷射發射器的向下運動,雷射發射器發出的雷射射 至受光板上,當雷射照射至最上方的光敏傳感器時,光敏傳感器向最下方的LED模組發出 信號,LED模組啟動並發光。隨著水位的不斷升高,雷射照射的位置不斷變低,相應位置的 LED模組根據光敏傳感器傳遞的信號發光,工作人員即可以通過不同高度的LED模組發出 的光線判斷水位的高低,發光的LED模組的高度越高,則水位越高。
[0009] 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夜間使用。
[0010]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於所示支架上的限位板,限位板與所述支架頂端之間的距 離小於所述空心球與所述支架頂端之間的距離,所述空心球位於限位板的一側,所述受光 板位於限位板的另一側。
[0011] 設置限位板,可以防止雷射發射器向遠離受光板的一側轉動。
[0012]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底部設置有多個固定杆,固定杆的底端為尖頭。
[0013] 在使用時,固定杆插入水庫或河流的底部,使本實用新型能夠穩定的被固定。
[0014]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上還設置有多個配重掛環,配重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上。
[0015] 設置配重,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重量,使本實用新型更加穩定,避免水流的衝擊 使本實用新型歪斜。配重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上,配重可拆卸,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和 運輸。
[0016]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於:
[0017] 1.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夜間使用,便於工作人員在夜間清楚直接的觀察到水位的變 化;
[0018] 2.設置限位板,可以防止雷射發射器向遠離受光板的一側轉動,避免本實用新型 失效;
[0019] 3.設置固定杆,使本實用新型能夠穩定的被固定;
[0020] 4.設置配重,增加本實用新型的整體重量,使本實用新型更加穩定,避免水流的衝 擊使本實用新型歪斜;
[0021] 5.配重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上,配重可拆卸,方便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和運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下面將對描述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需 要用到的附圖作簡單的說明。顯而易見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中記載的 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還可以根據下面 的附圖,得到其它附圖。
[0023]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4] 其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0025] 卜支架,2-轉軸,3-連杆,4-空心球,5-雷射發射器,6-受光板,7-光敏傳感器, 8-LED模組,9-限位板,10-固定杆,11-配重掛環,12-配重。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 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而易見的,下面所述 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於本實用新型記載的實施 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情況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實施例,均在本實用新 型保護的範圍內。
[0027] 實施例1 :
[0028] 如圖1所示,雷射水位監測器,包括支架1、轉軸2、連杆3、空心球4、雷射發射器5、 受光板6、光敏傳感器7、LED模組8 ;轉軸2水平固定於支架1的頂部,連杆3的中部與轉軸 2轉動連接;空心球4設置於連杆3的底端,雷射發射器5設置於連杆3的頂端,雷射發射 器5於連杆3同軸;受光板6垂直固定並位於連杆3轉動時雷射發射器5發出的雷射的覆 蓋範圍內,受光板6的底端高於支架1的頂端;N個光敏傳感器7從上至下連續布置於受光 板6上,N個固定的LED模組8從上至下均勻布置,最上方的光敏傳感器7與最下方的LED 模組8連接,從上至下第二個光敏傳感器7與從下至上第二個LED模組8連接,以此類推。
[0029] 工作原理如下:
[0030] 支架1固定在河流或水庫的底部,支架1的頂端位於水面上方。如果水位上漲,則 水面帶動空心球4向上運動,連杆3繞轉軸2旋轉,雷射發射器5向下運動。隨著雷射發射 器5的向下運動,雷射發射器5發出的雷射射至受光板6上,當雷射照射至最上方的光敏傳 感器7時,光敏傳感器7向最下方的LED模組8發出信號,LED模組8啟動並發光。隨著水 位的不斷升高,雷射照射的位置不斷變低,相應位置的LED模組8根據光敏傳感器7傳遞的 信號發光,工作人員即可以通過不同高度的LED模組8發出的光線判斷水位的高低,發光的 LED模組8的高度越高,則水位越高。
[0031] 實施例2:
[0032]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還包括設置於所示支架1上的限位板 9,限位板9與所述支架1頂端之間的距離小於所述空心球4與所述支架1頂端之間的距離, 所述空心球4位於限位板9的一側,所述受光板6位於限位板9的另一側。
[0033] 設置限位板9,可以防止雷射發射器5向遠離受光板6的一側轉動。
[0034] 實施例3 :
[0035]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上述任意一種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支架1的底部設置有 多個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底端為尖頭。
[0036] 在使用時,固定杆10插入水庫或河流的底部,使本監測器能夠穩定的被固定。
[0037] 實施例4 :
[0038]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在上述任意一種實施例的基礎上,所述支架1上還設置有多 個配重掛環11,配重12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11上。
[0039] 設置配重12,增加本監測器的整體重量,使本監測器更加穩定,避免水流的衝擊使 本監測器歪斜。配重12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11上,配重12可拆卸,方便本監測器的安 裝和運輸。
[0040] 如上所述,即可較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
【權利要求】
1. 雷射水位監測器,其特徵在於: 包括支架(1)、轉軸(2)、連杆(3)、空心球(4)、雷射發射器(5 )、受光板(6 )、光敏傳感 器(7)、LED 模組(8); 轉軸(2)水平固定於支架(1)的頂部,連杆(3)的中部與轉軸(2)轉動連接; 空心球(4)設置於連杆(3)的底端,雷射發射器(5)設置於連杆(3)的頂端,雷射發射 器(5)於連杆(3)同軸; 受光板(6)垂直固定並位於連杆(3)轉動時雷射發射器(5)發出的雷射的覆蓋範圍內, 受光板(6)的底端高於支架(1)的頂端; N個光敏傳感器(7)從上至下連續布置於受光板(6)上,N個固定的LED模組(8)從上 至下均勻布置,最上方的光敏傳感器(7)與最下方的LED模組(8)連接,從上至下第二個光 敏傳感器(7)與從下至上第二個LED模組(8)連接,以此類推。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水位監測器,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設置於所示支架(1)上的限位板(9),限位板(9)與所述支架(1)頂端之間的距 離小於所述空心球(4)與所述支架(1)頂端之間的距離,所述空心球(4)位於限位板(9)的 一側,所述受光板(6)位於限位板(9)的另一側。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射水位監測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架(1)的底部設置有多個固定杆(10),固定杆(10)的底端為尖頭。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雷射水位監測器,其特徵在於: 所述支架(1)上還設置有多個配重掛環(11),配重(12)通過掛鈎掛在配重掛環(11) 上。
【文檔編號】G01F23/292GK203869753SQ201420315100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4日
【發明者】丁宣文, 常政威, 向博, 姜振超, 何笠, 王平, 馮世林, 唐永紅 申請人: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雙流縣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