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
2024-03-28 06:10:05 2
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溝渠構造: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兩堤坡面水下1米以下用水泥預製板,水下1米以上至堤面用水泥鏤空預製塊;以及生物群落構建:堤坡水下鏤空部分生長出水生植物,水下鏤空部分生長出陸生植物;溝底移植當地自然分布的螺類和三角帆蚌,前者可以生活在水下坡面水泥預製板上;水面採用生物浮閥和/或生物浮島形式種植空心菜等植物;水層中種植育珠蚌。由本方法構建的生態溝渠適用於水產養殖場原水以及養殖過程中排放的養殖廢水淨化處理;本發明構建方法簡單,日常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易於推廣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屬於水產養殖水質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養殖場進水總渠是養殖用源水的輸送渠道,承擔整個養殖場池塘養殖用水供應。現有進水總渠構建有二種形式:土質溝渠和硬化溝渠。
[0003]I 土質溝渠
[0004]I)構造: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即可。
[0005]2)優點:造價較低;溝渠中生長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水質修復功能。
[0006]2硬化溝渠
[0007]I)構造: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後對兩堤坡面進行水泥硬化。
[0008]2)優點:溝渠沒有大量植物生長,不會堵塞溝渠影響進水效率,也不會因植物腐敗對水體產生汙染。
[0009]現有技術的缺點
[0010]I) 土質溝渠的缺點:植物生長無法控制,大量生長時堵塞溝渠影響進水效率;植物腐敗還會對水體產生汙染;溝堤容易垮塌;每年都需要對植物殘體和垮塌溝堤整修,費時費力。
[0011]2)硬化溝渠缺點:因為溝渠中沒有植物,所以不具備水質修復功能,造價較高。
【發明內容】
[0012]一種水產養殖場原水和養殖廢水處理用生態溝渠及其構建方法。其溝渠及生物群落構建方法如下:
[0013]I溝渠構造:
[0014]I)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
[0015]2)兩堤坡面水下I米以下用水泥預製板,水下I米以上至堤面用水泥鏤空預製塊。
[0016]2生物群落構建
[0017]I)堤坡水下鏤空部分將生長出水生植物,水下鏤空部分將生長出陸生植物。
[0018]2)溝底移植當地自然分布的螺類和三角帆蛘,前者可以生活在水下坡面水泥預製板上。
[0019]3)水面採用生物浮閥(島)形式種植空心菜等植物。
[0020]4)水層中種植育珠蛘。
[0021]通過上述改造形成立體的消除水體中營養物的生物群落。
[0022]由本方法構建的生態溝渠適用於水產養殖場原水以及養殖過程中排放的養殖廢水淨化處理;本發明構建方法簡單,日常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易於推廣應用。【具體實施方式】
[0023]在下文中,現在將更充分地描述本發明,示出了各種實施例。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且不應該解釋為局限於在此闡述的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使得本公開將是徹底和完全的,並將本發明的範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
[0024]一種水產養殖場原水和養殖廢水處理用生態溝渠及其構建方法。其溝渠及生物群落構建方法如下:
[0025]I溝渠構造:
[0026]I)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
[0027]2)兩堤坡面水下I米以下用水泥預製板,水下I米以上至堤面用水泥鏤空預製塊。
[0028]2生物群落構建
[0029]I)堤坡水下鏤空部分將生長出水生植物,水下鏤空部分將生長出陸生植物。
[0030]2)溝底移植當地自然分布的螺類和三角帆蛘,前者可以生活在水下坡面水泥預製板上。
[0031]3)水面採用生物浮閥(島)形式種植空心菜等植物。
[0032]4)水層中種植育珠蛘。
[0033]通過上述改造形成立體的消除水體中營養物的生物群落。
[0034]關鍵技術參數如下:
[0035]I夏季高溫期水溫下降0.20C ;植物多樣性指數提高0.82 ;浮遊植物密度下降42.6%。
[0036]2水體透明度增加IOcm ;總氮下降24.7% ;總磷下降49.7%。
[0037]由本方法構建的生態溝渠適用於水產養殖場原水以及養殖過程中排放的養殖廢水淨化處理;本發明構建方法簡單,日常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易於推廣應用。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可以有各種合適的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水產養殖場進水總渠生態溝渠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I溝渠構造: 1)按照一定深度和坡比將溝渠的兩堤與溝底整平; 2)兩堤坡面水下I米以下用水泥預製板,水下I米以上至堤面用水泥鏤空預製塊; 2生物群落構建: 1)堤坡水下鏤空部分生長出水生植物,水下鏤空部分生長出陸生植物; 2)溝底移植當地自然分布的螺類和三角帆蛘,前者可以生活在水下坡面水泥預製板上; 3)水面採用生物浮閥和/或生物浮島形式種植空心菜等植物; 4)水層中種植育珠蛘。
【文檔編號】E02B5/00GK103758085SQ201310697875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8日
【發明者】謝從新, 何緒剛, 李大鵬, 馬徐發, 張敏, 周瓊 申請人:華中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