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11-08 07:39:23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的消防設備都難以適用於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物,而國內外10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越來越多,消防裝備的舉高能力遠遠落後於超高層建築的發展速度,針對各種可能發生的超高層建築火災事故,安全、有效地實施消防救援作業是目前消防領域一大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困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型消防救援系統,使得消防救援系統能夠從建築物外部快速爬升到建築物的任意高度,通過機械臂對建築物內部火災點進行滅火,並對受困人員實施緊急救援,此外,該消防救援系統還能用於建築物外牆的施工和維護。
本預埋導軌式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主要由救援轎廂、運輸轎廂和預埋導軌組成。救援轎廂和運輸轎廂是兩個可以獨立運行、可以從外部對接成一體而實施整體運動的系統,在進行消防救援時,救援轎廂主要依賴機械臂承擔火災現場的滅火和救人工作,而運輸轎廂主要負責進行人員和物品的運輸任務。救援轎廂主要由機械臂、上部消防站臺、夾層、梯子、載人艙、信息與控制平臺、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等組成。機械臂對稱布置於救援轎廂上部夾層外側,包括迴轉支座、迴轉架、大臂基本節、大臂伸縮節、小臂基本節、小臂伸縮節、平臺架、救援平臺、液壓油缸及傳感器。運輸轎廂主要包括載人艙、梯子、信息與控制平臺、驅動裝置、安全裝置。救援轎廂和運輸轎廂的驅動裝置形式相同,救援轎廂採用雙電機驅動,運輸轎廂採用單電機驅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包括預埋導軌、救援轎廂、運輸轎廂,所述預埋導軌埋設在建築物牆體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救援轎廂與運輸轎廂沿預埋導軌上下並列設置,獨立驅動運行,在救援轎廂兩側對稱布置兩條救援機械臂,機械臂端部為救援平臺,救援時,救援轎廂沿預埋導軌運行至預定高度,伸出機械臂實施救援,運輸轎廂負責運送人員和物品。
進一步,所述機械臂包括迴轉架、大臂基本節、大臂伸縮節、小臂基本節、小臂伸縮節、平臺架、救援平臺及變幅油缸;所述大臂基本節一端通過迴轉架連接救援轎廂上的迴轉支座,另一端套接大臂伸縮節,小臂基本節一端連接大臂伸縮節,另一端套接小臂伸縮節,在小臂伸縮節端部連接平臺架,平臺架上設置救援平臺;變幅油缸一端連接迴轉架,另一端連接大臂基本節,通過變幅油缸伸縮使得大臂在垂直面內轉動,帶動機械臂實現0°~90°變幅。
進一步,所述迴轉架上還連接有迴轉機構,所述迴轉機構包括迴轉油缸、連杆Ⅰ及連杆Ⅱ,連杆Ⅰ連接在救援轎廂內框架的外框上,連杆Ⅱ連接在迴轉架上,迴轉油缸鋼筒端連接在救援轎廂內框架中部,活塞端與連杆Ⅰ和連杆Ⅱ鉸接在同一轉軸上,迴轉油缸伸縮帶動連杆Ⅰ、連杆Ⅱ及迴轉架繞迴轉支座的迴轉中心轉動,使機械臂實現0°~90°迴轉。
進一步,所述大臂伸縮節上連接有折臂油缸,折臂油缸通過連杆機構Ⅱ連接小臂基本節,連杆機構Ⅱ包括三角板及連杆Ⅲ,所述三角板一角連接折臂油缸的活塞端,一角連接大臂伸縮節,另一角連接連杆Ⅲ的一端,連杆Ⅲ的另一端連接小臂基本節;所述折臂油缸伸縮帶動連杆機構Ⅱ動作,進而帶動小臂繞迴轉中心實現0°~180°迴轉。
進一步,所述小臂伸縮節臂端和平臺架底部連接有轉臺油缸,通過轉臺油缸伸縮帶動平臺架繞平臺架迴轉中心轉動,帶動救援平臺實現0°~90°迴轉。
進一步,所述大臂基本節、小臂基本節的內側安裝有滑槽,所述大臂伸縮節、小臂伸縮節的外側安裝有與滑槽配合的滑塊,沿滑槽運動,承受伸縮臂的彎矩。
進一步,所述救援平臺置於平臺架上部的轉軸上,平臺架兩側與救援平臺間對稱設置調平油缸,調平油缸進、出油口分別連接油箱迴路;當人員站立在救援平臺上需要調平時,調平油缸的進、出油口接通油箱迴路,利用重力作用使救援平臺繞平臺架上部轉軸轉動調平,調平後,調平油缸的進、出油路閉鎖,使得救援平臺與平臺架相對靜止。
進一步,所述大臂基本節根部、小臂基本節根部、救援平臺側面安裝有有雙軸傾角傳感器,用於實時監測機械臂的位姿狀態,並將位姿信息傳送給信息與控制中心,確保機械臂安全工作。
進一步,所述的救援轎廂載人艙底部設有蓋板,運輸轎廂頂部對應位置設有推拉門,在救援轎廂與運輸轎廂上下對接後,救援轎廂打開載人艙底部蓋板,運輸轎廂打開頂部推拉門,使救援轎廂載人艙底部通道口與運輸轎廂載人艙接通,人員從通道口利用梯子進出兩轎廂。
進一步,所述救援轎廂包括上部消防站臺、夾層、梯子、載人艙、信息與控制平臺、兩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救援轎廂頂端為上部消防站臺,上部消防站臺四周布置可伸縮、可摺疊欄杆,消防站臺下部為夾層,夾層下方為載人艙,夾層內部空間分為液壓系統安放區、消防用品存放區和人員通道;救援轎廂載人艙靠牆體一側設有上、下兩塊安裝板,上安裝板布置有一驅動裝置,下安裝板布置有另一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上、下兩驅動裝置同步運行,信息與控制平臺設置於載人艙內,控制救援轎廂及機械臂的運行;所述運輸轎廂包括載人艙、梯子、信息與控制平臺、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所述運輸轎廂的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均置於轎廂載人艙靠牆體一側的下半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可以由專用特種車輛運輸快速抵達現場,能夠自行起吊並在人力輔助下可進行快速安裝和拆卸轎廂組;本發明的救援轎廂在運輸狀態下,兩條機械臂可摺疊收縮至救援轎廂兩側,以減小運輸尺寸。
2.本發明的救援轎廂機械臂單臂單側的救援半徑為10m,雙臂兩側的救援半徑為20m,臂端最大載重量為230kg(包含兩個人和常用工具的重量);本發明的救援轎廂機械臂運動靈活,可適應不同結構類型的建築物;本發明的救援轎廂與運輸轎廂由交流變頻電機驅動,驅動齒輪與預埋導軌上的齒條嚙合,消防人員操控轎廂使其可沿牆體上預埋的導軌上下升降運行,快速到達著火點進行消防和救援並能平穩快速的回落。本發明的救援轎廂機械臂安裝有雙軸傾角傳感器,實時監測機械臂的位姿狀態,保證機械臂的正常工作。
3.本發明的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具有獨立供電能力,由專業特種車輛的發電機與牆體預埋的滑線電纜槽相連接以實現供電,使得系統不受現場供電狀態限制;
4.本發明具有完善的安全裝置,能夠防止轎廂超速墜落及冒頂,在控制與管理系統中採用了PLC、光電碼盤、雷射測距和兩轎廂之間的無線通訊,可以確保兩轎廂在同一導軌上安全運行;
5.本發明的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可用於超高層建築的消防救援,也可用於超高層建築物的外牆施工和維護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預埋導軌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A-A剖面圖。
圖4為圖1中救援轎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機械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A向視圖。
圖7為圖5的B向視圖。
圖8為圖5的C向視圖。
圖9為圖1的運輸轎廂的結構示意圖。
圖10為圖4、圖9中的驅動裝置及安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
圖12為圖10中驅動裝置及安全裝置的後視圖。
圖13為圖12中驅動裝置及安全裝置靠在預埋導軌上的後視圖。
圖14為圖12中驅動裝置及安全裝置靠在預埋導軌上正位後的後視圖。
圖15為圖14中導向輪轉至與導軌相切的後視圖。
圖16為圖15中導向輪安裝到位後安裝滑線器的後視圖。
圖17為圖16的正視圖。
圖中:
1.預埋導軌,11.主導軌,111.主導軌齒條,112.預埋板,113.預埋鉤,12.滑線槽,121.滑線槽部件,122.圓鋼,13.副導軌,131.副導軌彎板;14.滑線器;
2.大轎廂,201.消防站臺欄杆,202.消防站臺,203.支座,204.轎廂門,205.對接耳板Ⅰ,206.消防用品蓋板,207.通道蓋板,208.液壓系統蓋板,209.夾層,210.信息與控制平臺,211.梯子,212.載人艙,213.底部蓋板;
3.機械臂,301.迴轉架,302.變幅油缸,303.大臂基本節,304.大臂伸縮節,305.小臂基本節,306.小臂伸縮節,307.救援平臺,308.調平油缸,309.平臺架,310.小臂伸縮油缸,311.大臂伸縮油缸,312.連杆Ⅰ,313.迴轉油缸,314.連杆Ⅱ,315.連接耳板Ⅰ,316.連接耳板Ⅱ,317.連杆Ⅲ,318.三角板,319.折臂油缸,320.連接耳板Ⅲ,321.連接耳板Ⅳ,322.轉接頭,323轉臺油缸,324.連接耳板Ⅴ;
4.運輸轎廂,401.推拉板,402.轎廂門,403.頂部蓋板,404.對接耳板Ⅱ,405.梯子,406.信息與控制平臺,407.載人艙;
5.驅動裝置,501.安裝板Ⅰ,502.背壓輪,503.減速器,504.變頻電機,505.導向輪,506.導行輪;507.轉動臂,508.固定耳板;509.連接耳板,510固定板,511.驅動齒輪;
6.安全裝置,61.防墜器齒輪;
7.牆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
實施例1: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種預埋導軌式的雙臂超高層建築消防救援系統,包括預埋導軌1、救援轎廂2、運輸轎廂4,所述預埋導軌1埋設在建築物牆體7上,所述救援轎廂2與運輸轎廂4沿預埋導軌1上下並列設置,獨立驅動運行,在救援轎廂2兩側對稱布置兩條救援機械臂3,機械臂端部為救援平臺307,救援時,救援轎廂4沿預埋導軌1運行至預定高度,伸出機械臂實施救援,運輸轎廂4負責運送人員和物品。
被救援人員及物品通過救援平臺307,在機械臂迴轉運動作用下,運送至救援轎廂2,通過與運輸轎廂4對接,被救援人員及物品下至運輸轎廂4,通過運輸轎廂4沿預埋導軌1運動,運送人員和物品。
如圖5所示,所述兩機械臂結構相同,對稱置於救援轎廂2的夾層209外側,包括迴轉架301、大臂基本節303、大臂伸縮節304、小臂基本節305、小臂伸縮節306、平臺架309、救援平臺307及變幅油缸302;所述大臂基本節303一端通過迴轉架301連接救援轎廂2上的迴轉支座203,另一端套接大臂伸縮節304,小臂基本節305一端連接大臂伸縮節304,另一端套接小臂伸縮節306,在小臂伸縮節306端部連接平臺架309,平臺架309上設置救援平臺307;變幅油缸302一端連接迴轉架301,另一端連接大臂基本節303,通過變幅油缸302伸縮使得大臂在垂直面內轉動,帶動整個機械臂實現0°~90°變幅。
如圖5所示,所述大臂/小臂基本節303/305和大臂/小臂伸縮節304/306間連接有大臂/小臂伸縮油缸311/310,所述大臂/小臂伸縮油缸311/310的缸筒固定在大臂/小臂基本節303/305上,活塞杆固定在大臂/小臂伸縮節304/306上,通過大臂/小臂伸縮油缸311/310伸縮帶動大臂/小臂伸縮節304/306伸出與縮回。如圖5所示,所述大臂基本節303、小臂基本節305的內側安裝有尼龍滑槽,所述大臂伸縮節304、小臂伸縮節306的外側安裝有與滑槽配合的尼龍滑塊,沿滑槽運動,承受伸縮臂的彎矩。
如圖6所示,所述迴轉架301通過銷軸連接迴轉支座203,迴轉架301上還連接有迴轉機構,所述迴轉機構包括迴轉油缸313、連杆Ⅰ312及連杆Ⅱ314,連杆Ⅰ312連接在救援轎廂2內框架的外框上,連杆Ⅱ314連接在迴轉架301上,迴轉油缸313鋼筒端連接在救援轎廂2內框架中部,活塞端與連杆Ⅰ312和連杆Ⅱ314鉸接在同一轉軸上,迴轉油缸313伸縮帶動連杆Ⅰ312、連杆Ⅱ314及迴轉架301繞迴轉支座203的迴轉中心轉動,使機械臂實現0°~90°迴轉。
如圖7所示,所述大臂伸縮節304上連接有折臂油缸319,折臂油缸319通過連杆機構Ⅱ連接小臂基本節305,連杆機構Ⅱ包括三角板318及連杆Ⅲ317,所述三角板318一角連接折臂油缸319的活塞端,一角連接大臂伸縮節304,另一角連接連杆Ⅲ317的一端,連杆Ⅲ317的另一端連接小臂基本節305;所述折臂油缸319伸縮帶動連杆機構Ⅱ,進而帶動小臂繞迴轉中心實現0°~180°迴轉。
如圖5、圖8所示,所述小臂伸縮節306臂端和平臺架309底部連接有轉臺油缸323,轉臺油缸323鋼筒端通過轉接頭連接小臂伸縮節306臂端,活塞端連接平臺架309上的連接耳板Ⅴ324,通過轉臺油缸323伸縮帶動平臺架309繞平臺架309迴轉中心轉動,帶動救援平臺309實現0°~90°迴轉。如圖5所示,所述救援平臺2置於平臺架309上部的轉軸上,平臺架309兩側與救援平臺2間對稱設置調平油缸308,調平油缸308進、出油口分別連接油箱迴路;當人員站立在救援平臺2上需要調平時,調平油缸308的進、出油口接通油箱迴路,利用重力作用使救援平臺2繞平臺架309上部轉軸轉動調平,調平後,調平油缸308進、出油路閉鎖,使得救援平臺2與平臺架309相對靜止。
所述大臂基本節根部、小臂基本節根部、救援平臺側面安裝有有雙軸傾角傳感器,用於實時監測機械臂的位姿狀態,並將位姿信息傳送給信息與控制中心,確保機械臂安全工作。
如圖4所示,所述救援轎廂2內部結構為現有結構,包括上部消防站臺202、夾層209、梯子211、載人艙212、信息與控制平臺210、兩驅動裝置5和安全裝置,救援轎廂2頂端為上部消防站臺202,上部消防站臺202四周布置可伸縮、可摺疊欄杆201,消防站臺202下部為夾層209,夾層209下方為載人艙212,夾層209內部空間分為液壓系統安放區、消防用品存放區和人員通道;救援轎廂載人艙212靠牆體一側設有上、下兩塊安裝板,上安裝板布置有一驅動裝置,下安裝板布置有另一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6,上、下兩驅動裝置同步運行,信息與控制平臺210設置於載人艙212內,控制救援轎廂2及機械臂的運行。信息與控制平臺210採用現有結構,採用通用控制方法控制。
如圖4所示,所述的救援轎廂2主體結構主要負責火災現場的滅火和救人工作,所述救援轎廂2在運輸狀態時,頂部消防站臺欄杆201可以摺疊到消防站臺202上,消防站臺欄杆201底部通過上下兩個銷軸連在消防站臺202的耳板上,摺疊時,兩側小欄杆拔出上銷軸,使小欄杆繞下銷軸旋轉至消防站臺202上;前後大欄杆拔出下銷軸,使大欄杆繞上銷軸旋轉至消防站臺202上。救援轎廂2上部夾層209內部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通過消防站臺202上的蓋板開啟,消防用品蓋板206下存放消防用品,通道蓋板下為人員通道,人員可通過該道利用梯子211從消防平臺進出到載人艙212,液壓系統蓋板208下為液壓油箱、液壓泵、電機等部件,在消防平臺202兩側各有一個,在夾層兩側為機械臂支座203,載人艙212兩側轎廂門204隻有在救援轎廂2落地時才能開啟,載人艙212靠牆體一側為驅動裝置5和信息與控制平臺211,載人艙212底部有底部蓋板,兩側有對接耳板Ⅰ205,當運輸轎廂4上部對接耳板Ⅱ404與對接耳板Ⅰ205用銷軸連接時,兩轎廂可整體上下運行。
如圖9所示,所述運輸轎廂4內部結構與救援轎廂2夾層209下部結構相同,包括載人艙、梯子、信息與控制平臺、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所述運輸轎廂的驅動裝置和安全裝置均置於轎廂載人艙靠牆體一側的下半部,運輸轎廂4的驅動裝置採用單電機驅動。
如圖1、圖4、圖9所示,所述的救援轎廂載人艙212底部設有蓋板213,運輸轎廂4頂部對應位置設有推拉門401,在救援轎廂2與運輸轎廂4上下對接後,救援轎廂2打開載人艙底部蓋板213,運輸轎廂4打開頂部推拉門401,使救援轎廂2載人艙212底部通道口與運輸轎廂載人艙407接通,人員從通道口利用梯子進出兩轎廂。
如圖2、圖3所示,所述的預埋導軌1包括主導軌11、副導軌13和滑線槽12,主導軌11、副導軌13和滑線槽12均部分預埋在建築物牆體內,與救援轎廂2和運輸轎廂4配合的主導軌11和副導軌13均置於牆體外側,滑線槽12連接救援轎廂2和運輸轎廂轎廂4的電機電源線。
所述主導軌11由主導軌齒條111與預埋板112由緊定螺釘連接,預埋板112兩側每隔2米對稱焊接兩個預埋鉤113,預埋板部分預埋到牆體7內。所述的滑線槽部件121與圓鋼122及預埋鉤113焊接,圓鋼部分預埋到牆體7內。所述的副導軌彎板131與預埋鉤焊接,副導軌彎板部分預埋到牆體7內。以上所述的所有預埋鉤均完全預埋到牆體7內。
如圖9所示,所述運輸轎廂4主體結構主要負責火災現場人員和物品的運送任務。運輸轎廂4上部為頂部蓋板403、推拉板401和對接耳板Ⅱ404,推拉板401下為梯子,可供人員攀爬,載人艙407內靠牆體一側為驅動裝置5和信息與控制平臺406,載人艙407兩側為轎廂門402,轎廂門402隻有在落地後才能開啟。
如圖10、圖11所示,所述驅動裝置5為現有結構包括驅動齒輪511、平行導向裝置、豎直導向裝置、減速器503和變頻電機504,所述變頻電機504連接減速器503,減速器503輸出軸端連接驅動齒輪511,在驅動齒輪511和主導軌齒條511嚙合時,平行導向裝置分置於主導軌11及副導軌13兩側的與主導軌齒條111垂直的兩個端面,豎直導向裝置分置於與導軌齒條111平行的兩側端面,夾持主導軌11。
所述平行導向裝置為四組,對應主導軌11和副導軌13分別設置兩組,每組均包括固定板510和兩個導向輪505,所述兩導向輪505並列設置在固定板510上,夾持主導軌11或副導軌13與主導軌齒條511垂直的兩個端面。
所述豎直導向裝置包括導行輪506、背壓輪502、轉動臂507及固定耳板508,所述導行輪506連接臂端與安裝板Ⅰ另一側的轉動臂507連接,轉動臂507通過固定耳板508固定在安裝板Ⅰ上不同位置,帶動導行輪506轉動,在驅動齒輪511和主導軌齒條111嚙合時,背壓輪502和導行輪506分置於與主導軌齒條111平行的兩側端面。
所述救援轎廂2和運輸轎廂4的驅動裝置5上還設置有安全裝置6,所述安全裝置6為防墜安全器,其防墜安全器齒輪61與主導軌齒條111嚙合。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
如圖1所示,通過專用特種運輸車將本發明的轎廂組吊起並移送到發生火災建築的預埋導軌附近,在人工的協助下實施快速安裝。
其安裝過程如下所示:
(1)首先由專用特種運輸車的起重臂將救援轎廂2與運輸轎廂4豎起並解開轎廂下部與起重臂之間的連接鎖,再調整起重臂的位姿,使兩轎廂驅動機構一側對著牆體導軌的方向,圖2是導軌和滑線槽在牆體上布置圖,圖12是轎廂驅動裝置與牆體導軌結合一側圖;
(2)由人力推動整體救援轎廂2,使牆體上主導軌11進入救援轎廂2的驅動齒輪511和主導軌11的背壓輪502中間,如圖14所示;
(3)再次推動運輸轎廂使驅動齒輪511與主導軌齒條111相嚙合,並注意運行在主導軌11和副導軌13上的所有導向輪505在軌道上,如圖15所示;
(4)轉動救援轎廂2內側安裝板Ⅰ507及運輸轎廂4的安裝板Ⅱ36上的轉動臂507,使與之同軸的背壓輪502壓在主導軌齒條111的背側軌道上,再將轉動臂507固定,如圖15-圖17所示;
(5)將兩轎廂的動力線與滑線槽12的滑線器14快速連接,並連通專用特種運輸車的發電機與供電滑線槽之間的電纜,啟動發電機就可以為兩轎廂供電。
註:所述救援轎廂2與運輸轎廂4的驅動裝置5分別有兩塊安裝板,兩塊安裝板的結構形式均相同,以上過程僅描述了救援轎廂2和運輸轎廂4中一塊安裝板的安裝過程,另外兩塊安裝板的安裝過程均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本發明升降運行過程如下所示:
1.系統安裝到牆體預埋導軌1上,安裝後以兩轎廂組合的形式進行運行,消防救援人員進入救援轎廂2的載人艙212內。驅動齒輪511與主導軌齒條111嚙合,能以最大65m/min的速度迅速爬升到著火點。
2.消防人員通過梯子211攀爬到消防站臺202上可方便地使用夾層209中的滅火工具。消防站臺202上還留有一通道口,消防人員可以通過打開蓋板207,沿著梯子211在消防站臺202與臨時載人艙212間移動。
3.救援轎廂2到達預定高度位置後,變幅油缸302伸出使機械臂3呈水平狀態,此時,控制迴轉油缸313、大臂伸縮油缸311、小臂伸縮油缸310、折臂油319、轉臺油缸323使機械臂通過迴轉、大臂伸縮、小臂伸縮、機械臂摺疊、救援平臺迴轉等動作使救援平臺307停留在建築物外合適位置,方便受災人員進入到救援平臺中,當救援平臺需要進行調平是,調平油缸308進、出油口接通油箱迴路,救援平臺307與平臺架309可相對運動,利用救援平臺和被救人員重力進行調平,調平後,調平油缸308進、出油路閉鎖,救援平臺307與平臺架309相對靜止。機械臂的最大工作幅度為L=10m(救援平臺中心到迴轉中心距離),大臂迴轉角度α=0°~90°,小臂迴轉角度β=0°~180°;大臂伸縮臂行程為L1=0-2m,小臂伸縮臂行程為L2=0-1.4m;救援平臺迴轉角度γ=0°~90°,大臂變幅轎廂δ=0°~90°。4.當受災人員進入到救援平臺307中,控制步驟3中各油缸使救援平臺307停留在救援轎廂2消防站臺202的合適位置,方便被救人員進入到消防站臺202上。
5.被救人員通過打開蓋板207通過梯子211進入到救援轎廂2載人艙212內,打開載人艙底部蓋板213,運輸轎廂4內人員打開推拉板401,此時救援轎廂2載人艙212與運輸轎廂4載人艙407連通,被救人員通過運輸轎廂4內梯子405攀爬到載人艙407內。
6.當被救人員進入到運輸轎廂4載人艙407後,關閉推拉板401、底部蓋板213,拔出對接耳板I205和對接耳板Ⅱ404內的銷軸,救援轎廂2和運輸轎廂4解除對接,運輸轎廂以最大85m/min速度輸送到地面,此時可以開啟轎廂門402,方便人員和物品進出載人艙407,運輸轎廂4還能以同樣的速度進行消防人員和物品的運輸。
7.救援轎廂2可以以0~44m/min的速度獨立運行,到達預定位置後按照步驟3、4實施救援,運輸轎廂重複步驟5、6進行人員和物品的運送。
8.完成救援後,救援轎廂2與運輸轎廂4可以對接後同時回落,也可以分別回落到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