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合式遙控器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12:12:22 10

本發明涉及控制領域,尤其涉及遙控領域。
背景技術:
無線遙控是一種相對理想的遙控方式,但是在附近的受控設備,必須採用不同的遙控代碼,否則將造成遙控混亂。而一款產品中,各個產品均採用不同的遙控代碼,配備不同的遙控器,將大大增大生產商的生產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用戶的使用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還在於提供複合式遙控器,解決以上技術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和一控制執行模塊,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遙控接收模塊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
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執行模塊。
從而允許實現兩種遙控功能的疊加。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將接收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的有效信號,視為接受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的條件。
或者,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將接收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的有效信號,視為執行無線遙控接收模塊接收到的無線遙控信號控制的條件。
或者,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來自紅外遙控接收模塊的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才允許接受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信號。
否則,無線遙控接收模塊處於非工作狀態。或者,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即使處於工作狀態,微型處理器系統也視為接收到的信號無效,不指令控制執行模塊動作。
通過紅外遙控啟動無線遙控,在控制過程中必須有人在同一空間內,先發出紅外遙控信號,才允許進行其他控制。
相對於傳統的無線遙控,可以避免有人在遠處惡意發送無線遙控信號進行惡意控制。
相對於傳統的紅外遙控,因為疊加了無線遙控,所以可以附加更多的遙控信息;不必在整個控制過程中一直使遙控器朝向受控設備,為用戶使用提供了方便,並且為遙控器進行動作控制或者手勢控制提供了技術條件。
具體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可以是2.4G無線接收模塊、藍牙模塊。
具體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不是網際網路無線接收模塊。特別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不是wifi模塊。
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所述光敏元件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將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長度,作為判斷遙控指令的參數。
比如,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滿足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則視為一種遙控指令。比如開機。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滿足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則視為另一種遙控指令。比如等待無線遙控信號接收,或允許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
或者,具體的將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分成至少兩段,一時間段為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不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另一時間段為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
比如,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的時間段為0.2s~1.5s。在微型處理器系統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為0.2s~1.5s時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這一時間段完成了誤操作屏蔽,又使操作人員便於感知和反應。
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的時間段為1.5s~4s。在微型處理器系統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為1.5s~4s時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控制。這一時間段完成了誤操作屏蔽,又使操作人員便於感知和反應。
在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時,微型處理器系統將當前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工作狀態,作為參考參數。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工作狀態不同,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接收到相同的紅外遙控信號時,向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發出的控制指令也不同。以便於實施控制。
在接收無線遙控信號控制時,微型處理器系統將當前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工作狀態,作為參考參數。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工作狀態不同,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接收到相同的無線遙控信號時,向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發出的控制指令也不同。以便於實施控制。
所述光敏元件前方設置有一透光面積大於1平方釐米的透光機構,所述透光機構,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進一步優選為透光面積大於10平方釐米,小於100平方釐米的透光機構。以避免難以觸發光敏元件,並可以避免體積過大。
所述透光機構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所述透光機構可以是閉合曲面的透光機構,或者弧形面的透光機構。所述透光機構圍住所述光敏元件。以使周圍的光線都便於進入,並利於形成內部光線反射。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在一設定時間內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超出設定時間後,則不再接受。
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不大於20秒。以避免用戶因操作過慢,而造成遙控不能完成,又可以避免因允許無線遙控的時間過長,而造成誤操作或者給惡意操作留出時間。
所述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確認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不再允許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微型處理器系統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進一步,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10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
進一步,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5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一自鎖設定時間,所述自鎖設定時間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但是執行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操作人員,人為在紅外遙控信號發送後,再啟動無線遙控信號發射時,因為人的操作具有延遲性,不可能非常快的銜接。紅外遙控信號感應後,馬上發射來的無線遙控信號,極有可能並非是控制人員有意發射的,而是幹擾信號。因此設置自鎖設定時間有利於增強抗幹擾能力。
具體的,所述自鎖設定時間設置為0.05s至3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設置為0.1s至0.5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在自鎖設定時間內,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接收無線遙控信號,並且傳輸給微型處理器系統,微型處理器系統判定為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終止本次操作。即使超過自鎖設定時間,也不執行無線遙控信號的遙控。以避免有人惡意幹擾,或者非惡意幹擾。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有一警示指示裝置。在檢測到自鎖設定時間內存在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激發警示指示裝置進行警示。感知操作人員受到了幹擾。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可以是可控電力元件、電動機、發光元件、發聲元件、顯示器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
所述發光元件可以是可見光發光元件,也可以是紅外光發光元件。用於發出控制其他電器的紅外信號。
具體實施一:
控制執行模塊為用於控制燈的控制執行模塊。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為具有開關功能的控制執行模塊。進一步,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為具有調節光強的控制執行模塊。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為輸出電流恆流,輸出電壓受控的控制執行模塊。以便於控制LED燈亮度。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受控電力元件為繼電器。通過控制繼電器,進而控制發光元件。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的受控電力元件為至少兩個繼電器,至少其中一個繼電器的受控端串聯有電阻。從而通過控制接通不同的繼電器,實現不同的亮度。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還可以為一具有調色功能的控制執行模塊,所述發光器件為具有調色功能的發光器件。
具體實施二:
控制執行模塊為紅外發光二極體。用於發出控制其他電器的紅外信號,進而實現控制執行動作。
比如可以通過控制執行模塊遙控電視、空調等。
具體實施三:
控制執行模塊為繼電器。所述繼電器連接並控制用電設備的電源。實現對用電設備的開關。
具體實施四:
控制執行模塊為電動機。所述電動機可以驅動電動門、電動窗、電動窗簾,甚至機器人動作。
複合式遙控器,包括一遙控電路,其特徵在於:
還包括一電池接口,所述遙控電路連接到所述電池接口;
遙控電路設有微處理器系統,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一信號輸出端直接或者間接連接有紅外發光二極體;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一信號輸出端,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有一無線遙控發射模塊。
使一個遙控器可以分別發送出紅外遙控信號和無線遙控信號。遙控電路通過電池接口,獲得電能。電池接口連接的電池可以為乾電池,也可以為蓄電電池。
所述複合式遙控器設有限於安裝一節乾電池的電池槽,電池接口設置在所述電池槽內。用於連接電池。
所述電池接口還可以是手機耳機插頭。通插入手機耳機插孔,獲得手機電池的電能。
所述電池接口與遙控電路之間還設有一具有升壓功能的電源管理模塊。設置具有升壓功能的電源管理模塊,雖然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但是降低了整個複合式遙控器的重量,優化了手持時的用戶感受。
所述電池槽為安裝一節5號電池的電池槽。根據實際測試一節5號電池可以提供的電能,可以維持複合式遙控器工作的時間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不必頻繁更換電池,電池使用成本也比較低。另外,測試表明遙控器的重量,並非越輕越好,一節5號電池的重量,用戶手持感覺會比較舒適。
在採用振動傳感器系統作為複合式遙控器的動作傳感系統時,採用一節5號電池可以產生較好的配重感。不必很重揮動,即可觸發振動傳感器系統。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設定為先發射紅外遙控信號,後發射無線遙控信號。以便於首先用紅外遙控信號啟動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或者其他受控設備的無線遙控接收,然後實施無線遙控。通過上述設計,允許在無線信號遙控範圍內,設置一個以上遙控代碼一致的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或其他受控設備,而不會造成遙控混亂。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微處理器系統在發射紅外遙控信號後,允許在設定時間內,在滿足設定的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條件下,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射無線遙控信號。在超過一設定時間後,即使滿足設定的其他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的條件下,也不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不發射無線遙控信號。避免產生遙控混亂,適應人的操作習慣。
所述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開始驅動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所述微處理器系統接收到並確認收到滿足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的條件時。
微處理器系統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所述設定時間為0.5~20秒。或設定時間大於0.5秒,小於10秒。或設定為大於1秒,小於5秒。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位於一腔體內,所述腔體設有腔體壁和透光窗口,所述腔體壁採用遮光的腔體壁。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距離所述透光窗口大於0.2cm,小於10cm。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前方設置有匯聚透鏡。
通過上述設計,可以使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線通過匯聚透鏡後,從透光窗口射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與匯聚透鏡構成的光學系統的發散角為2~10度。以便於保證射出的光斑具有一定的面積,便於實施控制。又可以避免因為光斑過大,而造成誤操作。
進一步優選為發散角為2~5度。
發散角一般用於表述雷射光束髮散的程度。一般理解為,是光束的中心光軸,與光束外側的光的傳播方向間的夾角。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距離所述透光窗口外側大於1cm,小於10cm。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距離所述透光窗口外側一面大於1.5cm,小於5cm。
所述透光窗口設有匯聚透鏡。以匯聚光線。
所述紅外發光二極體後方設有凹面鏡。以匯聚光線。
所述匯聚透鏡前方還設有一長度大於1cm的環體,所述環體為一遮光材質的環體。以遮擋向周圍發射的光線。優選為長度小於3cm。
所述匯聚透鏡前方還設有一長度大於2cm的管體,所述環體為一遮光材質的管體。優選為長度小於6cm。以遮擋向周圍發射的光線。
複合式遙控器設有一外殼,所述外殼上少於4個按鍵。
所述外殼設置為棒狀。以便於手持。
進一步,外殼設置為長度在8~20cm,最寬處寬度在5mm~25mm。進一步便於手持。
進一步優選為,所述外殼上僅設有1個按鍵。
進一步優選為,不設置按鍵。以使用戶操作起來更加方便,避免按鍵功能學習。
所述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一振動傳感器系統,微處理器系統設有一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振動傳感器系統設有一感應信號輸出端,所述控制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感應信號輸出端。以通過振動觸發微處理器系統。
所述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一觸摸感應系統。微處理器系統設有一控制信號輸入端,所述觸摸感應系統設有一感應信號輸出端,所述控制信號輸入端連接所述感應信號輸出端。以通過觸摸觸發微處理器系統。
所述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一振動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同時獲得振動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時才觸發微處理器系統發射遙控信號。
所述振動傳感器系統採用金屬柱振動開關。
所述金屬柱振動開關包括一筒體,筒體兩端分別設有兩個電極,兩個電極均設有凹陷,筒體內設有一金屬柱,所述金屬柱的長度大於兩個電極的凹陷邊緣間的距離,小於兩個電極的凹陷頂點間的距離;所述金屬柱的外徑小於所述筒體的內徑。以便於在晃動時,產生電阻變化。
所述金屬柱的長度大於5mm,小於20mm。以便於滿足慣性要求和強度要求。
振動傳感器系統採用進一步優選為彈簧式振動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角度傳感器系統。以感應角度變化。
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傾斜傳感器系統。以感應傾斜變化。
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以感應加速度變化。
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電子羅盤。以感應方向變化。
進一步,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接近傳感器系統。以感應物體距離變化。特別是感應人手的距離變化。接近傳感器系統優選為主動式紅外接近傳感器系統。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角度傳感器系統。同時獲得角度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根據角度傳感器系統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傾斜傳感器系統。同時獲得傾斜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根據傾斜傳感器系統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同時獲得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根據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所述觸摸感應系統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用於感應至少兩個不同區域觸摸感應。
所述微處理系統將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觸摸發生的先後次序作為控制指令,激發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控制指令,激發一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另一個不同的控制指令,激發另一遙控信號。從而實現複雜的控制指令,進而實現複雜的遙控信號輸出。
複合式控制方式,進一步優選為: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至少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振動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紅外遙控信號;再檢測其他傳感器的信號,根據其他傳感器的信號,匹配無線遙控代碼,並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從而實現紅外遙控信號和無線遙控信號的複合式發送,對受控設備實現複合式控制。
第一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的有效信號,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所述觸摸感應系統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角度傳感器系統。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進一步將觸摸感應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中的其中至少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二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方向不同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或者,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變化不同,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起始是向左加速,然後變化為向下加速,發出一種無線遙控信號。起始是向下加速,然後變化為向右加速,發出另一種無線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進一步將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角度傳感器系統,或者一振動傳感器中的至少其中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三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方向不同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或者,所述微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所述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變化不同,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起始是向左加速,然後變化為向下加速,發出一種無線遙控信號。起始是向下加速,然後變化為向右加速,發出另一種無線遙控信號。
還包括觸摸感應系統,所述觸摸感應系統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或者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進一步將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角度傳感器系統,或者一觸摸感應系統中的至少其中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四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的有效信號,並且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所述觸摸感應系統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所述微處理器系統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所述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有一所述傾斜傳感器系統,在所述傾斜傳感器系統輸出的感應信號不同時,激發觸摸感應系統,所產生的控制指令不同。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向上傾斜,並依次激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A、B時,發出的是增加或者降低電視音量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平放,並依次激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A、B時,發出的是增加或者降低電視臺號的無線遙控信號。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還可以連接有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進一步將觸摸感應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角度傳感器系統、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中的其中至少一個或兩種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所述微處理器系統連接有一觸摸傳感器系統和一所述傾斜傳感器系統。優選為再連接一加速度傳感器。
完成是否有人手持遙控器,遙控器使用中的手持傾斜角度如何。在傾斜角度確定的基礎上,再判斷加速運動方向的感知,比如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揮動的感知。是相對最為理想,最為適應人的使用習慣的傳感器感知搭配。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包括至少一發光器件,以及一將所述發光器件連接到電源的燈座,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和一控制執行模塊,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所述遙控接收模塊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
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執行模塊;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設置在發光器件與所述燈頭之間。
通過控制執行模塊控制發光器件的發光情況。
所述發光器件固定在所述燈頭上方,所述燈頭設有用於連接電源的電源接入端。
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電源模塊,電源模塊連接遙控接收模塊,遙控接收模塊連接控制執行模塊;
所述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入端連接所述燈頭的電源接入端;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設有受控電力元件,所述受控電力元件控制連接所述發光器件;
所述發光器件中設有至少一個發光元件。
通過上述設計,使電燈的遙控不再需要電工施工實現。只需要用戶將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擰接在原有的燈座上,即可實現電燈的遙控功能。
燈頭,是指接在電燈線末端、供安裝燈泡用的接口,需謹慎使用。電光源主要使用燈頭、燈座命名方法。燈座,是固定燈位置和使燈觸點與電源相連接的器件。一般是將燈頭固定在燈座上,實現對燈泡的電源連接和固定。
所述發光器件可以是至少一LED顆粒、至少一白熾燈燈絲、至少一螢光燈管等,能夠實現將電能轉換為光的器件。
所述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還設有發光器件基座,所述發光器件基座設置在燈頭上方,所述發光器件設置在所述發光器件基座上方。
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設置在所述發光器件基座下方。或者,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設置在所述發光器件基座內。
所述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還設有一燈泡罩,所述燈泡罩罩住所述發光器件。
所述燈頭上方直接或者間接的固定有一所述燈泡罩,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所述發光器件固定在所述燈頭與燈泡罩之間的空間位置。
實現整體化設計,便於組裝、保存、運輸和安裝。
所述燈泡罩與所述燈頭構成一閉合腔體,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所述發光器件一起被包裹在所述閉合腔體內。所述閉合腔體,並非一定是指密封的腔體。
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所述光敏元件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所述光敏元件的接收光的光接收面,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外側。可以是設置在燈頭外、燈泡罩外、燈泡罩座外,或發光器件基座外。以便於接收紅外遙控信號。
所述光敏元件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內側,並設置使外界光線透過的透光機構。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設置在燈泡罩內、燈泡罩座內,或發光器件基座內。以保證外部的整潔、美觀。並且燈泡罩、燈泡罩座,或發光器件基座設置透光機構。或者燈泡罩、燈泡罩座,或發光器件基座由透光材料製成,本身作為透光機構。進而避免對紅外遙控信號遮擋。
所述透光機構,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所述透光機構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優選為,所述光敏元件設置在所述燈泡罩內,燈泡罩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燈泡罩上的用於遙控的紅外光線產生散射。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所述光敏元件位於所述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凹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凹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包括電源接口和至少一電燈接口,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和一控制執行模塊,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所述遙控接收模塊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
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執行模塊;
所述控制執行模塊設置在電燈接口與所述電源接口之間。
通過控制執行模塊控制電燈接口的供電情況。
通過上述設計,使電燈的遙控不再需要電工特殊施工實現。只需要按照常規頂燈安裝的方式,將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接入電源即可實現遙控功能。
所述電燈接口可以接入LED燈盤、白熾燈、螢光燈,或者其他電燈。
所述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還設有頂燈基座,所述電燈接口設置在所述頂燈基座上方。頂燈基座用於將整個頂燈固定在房頂上。
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固定在所述頂燈基座上。
所述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還包括一燈罩,所述燈罩罩住所述電燈接口。進而罩住安裝在電燈接口上的電燈。
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固定在所述頂燈基座與燈罩之間的空間位置。
實現整體化設計,便於組裝、保存、運輸和安裝。
所述燈罩與所述頂燈基座構成一閉合腔體,所述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所述電燈接口一起被包裹在所述閉合腔體內。所述閉合腔體,並非一定是指密封的腔體。
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所述光敏元件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所述光敏元件的接收光的光接收面,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外側。可以是設置在頂燈基座外或燈罩外。以便於接收紅外遙控信號。
還可以是,所述光敏元件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內側,並設置使外界光線透過的透光機構。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設置在燈罩內或頂燈基座內。以保證外部的整潔、美觀。並且燈罩或頂燈基座設置透光機構。或者燈罩或頂燈基座由透光材料製成,本身作為透光機構。進而避免對紅外遙控信號遮擋。
所述透光機構,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優選為,所述光敏元件設置在所述燈罩內,燈罩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燈罩上的用於遙控的紅外光線產生散射。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所述透光機構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所述光敏元件位於所述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弧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弧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弧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所述光敏元件位於所述弧面結構內側空間。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弧面結構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光滑面是指相對於散光結構光滑的面。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其特徵在於,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和一控制執行模塊,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所述遙控接收模塊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
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和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分別連接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入端,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所述控制執行模塊,所述控制執行模塊為所述遙控信號發射器。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接收到有效的遙控指令後,通過遙控信號發射器發射出與遙控指令對應的遙控信號,實現對其他設備的遙控。可以實現遙控語言的翻譯工作,實現一種遙控語言遙控採用其他遙控語言的設備。進而實現一個或一種遙控器可以遙控大量不同已有設備的目的。
另外,可以實現將採用手勢動作遙控語言,翻譯成常用設備的遙控語言。進而實現手勢遙控普通電視,手勢遙控普通空調等。
所述遙控信號發射器,可以採用紅外遙控信號發射器,也可以採用無線遙控信號發射器。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有一紅外遙控信號學習晶片,所述紅外遙控信號學習晶片連接一紅外光敏元件。以學習和錄入紅外遙控指令。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有一無線遙控信號學習晶片,所述無線遙控信號學習晶片連接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以學習和錄入無線遙控指令。
所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包括一外殼,所述外殼上設有一透光機構,所述光敏元件設置在所述透光機構內側。
所述透光機構,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所述透光機構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所述透光機構可以是閉合曲面的透光機構,或者弧形面的透光機構。所述透光機構圍住所述光敏元件。以使周圍的光線都便於進入,並利於形成內部光線反射。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所述光敏元件位於所述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所述透光機構優選為一凹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凹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在一設定時間內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超出設定時間後,則不再接受。
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不大於20秒。以避免用戶因操作過慢,而造成遙控不能完成,又可以避免因允許無線遙控的時間過長,而造成誤操作或者給惡意操作留出時間。
所述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確認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不再允許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微型處理器系統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進一步,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10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
進一步,所述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5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一自鎖設定時間,所述自鎖設定時間為,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但是執行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操作人員,人為在紅外遙控信號發送後,再啟動無線遙控信號發射時,因為人的操作具有延遲性,不可能非常快的銜接。紅外遙控信號感應後,馬上發射來的無線遙控信號,極有可能並非是控制人員有意發射的,而是幹擾信號。因此設置自鎖設定時間有利於增強抗幹擾能力。
具體的,所述自鎖設定時間設置為0.05s至3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設置為0.1s至0.5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在自鎖設定時間內,所述無線遙控接收模塊接收無線遙控信號,並且傳輸給微型處理器系統,微型處理器系統判定為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終止本次操作。即使超過自鎖設定時間,也不執行無線遙控信號的遙控。以避免有人惡意幹擾,或者非惡意幹擾。
所述微型處理器系統,還連接有一警示指示裝置。在檢測到自鎖設定時間內存在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激發警示指示裝置進行警示。感知操作人員受到了幹擾。
遙控所述遙控信號發射器控制的受控設備時,所述光敏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受控設備。接收受控設備反射回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實現紅外遙控信號接收。使用戶便於直觀的確認所控制的哪個受控設備。
比如,所述受控設備是電視機時,所述光敏元件的感光面朝向電視機屏幕。
再比如,所述受控設備是空調時,所述光敏元件的感光面朝向空調外殼。
可以是,設置有至少兩個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兩個光敏元件均朝向前方或後方,並且相距大於1cm。以便於接收更大面積上的紅外遙控信號。
兩個光敏元件均朝向前方或後方,並不是說接收方向平行,允許接收方向有夾角。
比如只是兩個光敏元件的感光面朝向的夾角大於10度,小於60度。儘量保證接收面積更大,並且儘量避免存在盲區。
附圖說明
圖1為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透光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3為複合式遙控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複合式遙控器電路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5為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的部分電路接收圖。
圖7為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8為一種滾珠開關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照圖1、圖2,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22和一控制執行模塊20,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遙控接收模塊22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分別連接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入端,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控制執行模塊20。從而允許實現兩種遙控功能的疊加。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將接收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的有效信號,視為接受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的條件。或者,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將接收到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的有效信號,視為執行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接收到的無線遙控信號控制的條件。
或者,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在接收到來自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的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才允許接受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信號。
否則,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處於非工作狀態。或者,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即使處於工作狀態,微型處理器系統223也視為接收到的信號無效,不指令控制執行模塊20動作。
通過紅外遙控啟動無線遙控,在控制過程中必須有人在同一空間內,先發出紅外遙控信號,才允許進行其他控制。
相對於傳統的無線遙控,可以避免有人在遠處惡意發送無線遙控信號進行惡意控制。
相對於傳統的紅外遙控,因為疊加了無線遙控,所以可以附加更多的遙控信息;不必在整個控制過程中一直使遙控器朝向受控設備,為用戶使用提供了方便,並且為遙控器進行動作控制或者手勢控制提供了技術條件。
具體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可以是2.4G無線接收模塊、藍牙模塊。
具體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不是網際網路無線接收模塊。特別的,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不是wifi模塊。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也可以採用wifi模塊。但建議採用其他網絡安全措施。
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14,光敏元件14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光敏元件14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將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長度,作為判斷遙控指令的參數。
比如,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滿足一個較短的時間段,則視為一種遙控指令。比如開機。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滿足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則視為另一種遙控指令。比如等待無線遙控信號接收,或允許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
或者,具體的將微型處理器系統223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分成至少兩段,一時間段為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不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另一時間段為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
比如,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的時間段為0.2s~1.5s。在微型處理器系統223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為0.2s~1.5s時接受無線遙控信號控制。這一時間段完成了誤操作屏蔽,又使操作人員便於感知和反應。
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的時間段為1.5s~4s。在微型處理器系統223接收到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段為1.5s~4s時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控制。這一時間段完成了誤操作屏蔽,又使操作人員便於感知和反應。
在僅執行紅外遙控信號的指令時,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將當前控制執行模塊20的工作狀態,作為參考參數。控制執行模塊20的工作狀態不同,微型處理器系統223接收到相同的紅外遙控信號時,向控制執行模塊20發出的控制指令也不同。以便於實施控制。
在接收無線遙控信號控制時,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將當前控制執行模塊20的工作狀態,作為參考參數。控制執行模塊20的工作狀態不同,微型處理器系統223接收到相同的無線遙控信號時,向控制執行模塊20發出的控制指令也不同。以便於實施控制。
參照圖2,光敏元件14前方設置有一透光面積大於1平方釐米的透光機構16,透光機構16,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16上的光線產生散射。進一步優選為透光面積大於10平方釐米,小於100平方釐米的透光機構16。以避免難以觸發光敏元件14,並可以避免體積過大。
透光機構16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透光機構16可以是閉合曲面的透光機構16,或者弧形面的透光機構16。透光機構16圍住光敏元件14。以使周圍的光線都便於進入,並利於形成內部光線反射。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在一設定時間內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超出設定時間後,則不再接受。
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不大於20秒。以避免用戶因操作過慢,而造成遙控不能完成,又可以避免因允許無線遙控的時間過長,而造成誤操作或者給惡意操作留出時間。
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確認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不再允許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進一步,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10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
進一步,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5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一自鎖設定時間,自鎖設定時間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但是執行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操作人員,人為在紅外遙控信號發送後,再啟動無線遙控信號發射時,因為人的操作具有延遲性,不可能非常快的銜接。紅外遙控信號感應後,馬上發射來的無線遙控信號,極有可能並非是控制人員有意發射的,而是幹擾信號。因此設置自鎖設定時間有利於增強抗幹擾能力。
具體的,自鎖設定時間設置為0.05s至3s之間的時間段。進一步設置為0.1s至0.5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在自鎖設定時間內,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接收無線遙控信號,並且傳輸給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判定為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終止本次操作。即使超過自鎖設定時間,也不執行無線遙控信號的遙控。以避免有人惡意幹擾,或者非惡意幹擾。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還連接有一警示指示裝置。在檢測到自鎖設定時間內存在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激發警示指示裝置進行警示。感知操作人員受到了幹擾。控制執行模塊20可以是可控電力元件、電動機、發光元件101、發聲元件、顯示器等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發光元件101可以是可見光發光元件,也可以是紅外光發光元件。紅外光發光元件用於發出控制其他電器的紅外信號。
具體實施一:
控制執行模塊20為用於控制燈的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執行模塊20為具有開關功能的控制執行模塊20。進一步,控制執行模塊20為具有調節光強的控制執行模塊20。
控制執行模塊20,為輸出電流恆流,輸出電壓受控的控制執行模塊20。以便於控制LED燈亮度。
控制執行模塊20的受控電力元件為繼電器。通過控制繼電器,進而控制發光元件101。
控制執行模塊20的受控電力元件為至少兩個繼電器,至少其中一個繼電器的受控端串聯有電阻。從而通過控制接通不同的繼電器,實現不同的亮度。
控制執行模塊20還可以為一具有調色功能的控制執行模塊20,發光器件為具有調色功能的發光器件。
具體實施二:
控制執行模塊20為紅外發光二極體31。用於發出控制其他電器的紅外信號,進而實現控制執行動作。比如可以通過控制執行模塊20遙控電視、空調等。
具體實施三:
控制執行模塊20為繼電器。繼電器連接並控制用電設備的電源。實現對用電設備的開關。
具體實施四:
控制執行模塊20為電動機。電動機可以驅動電動門、電動窗、電動窗簾,甚至機器人動作。
參照圖3、圖4,複合式遙控器,包括一遙控電路,還包括一電池接口38,遙控電路連接到電池接口38;遙控電路設有微處理器系統33,微處理器系統33的一信號輸出端直接或者間接連接有紅外發光二極體31;微處理器系統33的一信號輸出端,直接或間接的連接有一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
使一個遙控器可以分別發送出紅外遙控信號和無線遙控信號。遙控電路通過電池接口38,獲得電能。電池接口38連接的電池可以為乾電池,也可以為蓄電電池。
複合式遙控器設有限於安裝一節乾電池的電池槽39,電池接口38設置在電池槽39內。用於連接電池。
電池接口還可以是手機耳機插頭。通插入手機耳機插孔,獲得手機電池的電能。
電池接口38與遙控電路之間還設有一具有升壓功能的電源管理模塊381。設置具有升壓功能的電源管理模塊381,雖然增加了成本,增加了能耗,但是降低了整個複合式遙控器的重量,優化了手持時的用戶感受。
電池槽39為安裝一節5號電池的電池槽39。根據實際測試一節5號電池可以提供的電能,可以維持複合式遙控器工作的時間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不必頻繁更換電池,電池使用成本也比較低。另外,測試表明遙控器的重量,並非越輕越好,一節5號電池的重量,用戶手持感覺會比較舒適。
在採用振動傳感器系統36作為複合式遙控器的動作傳感系統時,採用一節5號電池可以產生較好的配重感。不必很重揮動,即可觸發振動傳感器系統36。
微處理器系統33,設定為先發射紅外遙控信號,後發射無線遙控信號。以便於首先用紅外遙控信號啟動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或者其他受控設備的無線遙控接收,然後實施無線遙控。通過上述設計,允許在無線信號遙控範圍內,設置一個以上遙控代碼一致的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或其他受控設備,而不會造成遙控混亂。並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微處理器系統33在發射紅外遙控信號後,允許在設定時間內,在滿足設定的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條件下,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射無線遙控信號。在超過一設定時間後,即使滿足設定的其他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的條件下,也不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不發射無線遙控信號。避免產生遙控混亂,適應人的操作習慣。
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微處理器系統33開始驅動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微處理器系統33接收到並確認收到滿足激發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的條件時。
微處理器系統33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設定時間為0.5~20秒。或設定時間大於0.5秒,小於10秒。或設定為大於1秒,小於5秒。
紅外發光二極體31位於一腔體內,腔體設有腔體壁和透光窗口41,腔體壁採用遮光的腔體壁。紅外發光二極體31距離透光窗口41大於0.2cm,小於10cm。紅外發光二極體31前方設置有匯聚透鏡42。通過上述設計,可以使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的光線通過匯聚透鏡42後,從透光窗口41射出,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紅外發光二極體31與匯聚透鏡42構成的光學系統的發散角為2~10度。以便於保證射出的光斑具有一定的面積,便於實施控制。又可以避免因為光斑過大,而造成誤操作。進一步優選為發散角為2~5度。
發散角一般用於表述雷射光束髮散的程度。一般理解為,是光束的中心光軸,與光束外側的光的傳播方向間的夾角。
紅外發光二極體31距離透光窗口41外側大於1cm,小於10cm。進一步優選為,紅外發光二極體31距離透光窗口41外側一面大於1.5cm,小於5cm。透光窗口41設有匯聚透鏡42。以匯聚光線。紅外發光二極體31後方設有凹面鏡。以匯聚光線。匯聚透鏡42前方還設有一長度大於1cm的環體,環體為一遮光材質的環體。以遮擋向周圍發射的光線。優選為長度小於3cm。匯聚透鏡42前方還設有一長度大於2cm的管體,環體為一遮光材質的管體。優選為長度小於6cm。以遮擋向周圍發射的光線。
複合式遙控器設有一外殼40,外殼40上少於4個按鍵。外殼40設置為棒狀。以便於手持。進一步,外殼40設置為長度在8~20cm,最寬處寬度在5mm~25mm。進一步便於手持。進一步優選為,外殼40上僅設有1個按鍵。進一步優選為,不設置按鍵。以使用戶操作起來更加方便,避免按鍵功能學習。
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一振動傳感器系統36,微處理器系統33設有一控制信號輸入端,振動傳感器系統36設有一感應信號輸出端,控制信號輸入端連接感應信號輸出端。以通過振動觸發微處理器系統33。
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一觸摸感應系統35。微處理器系統33設有一控制信號輸入端,觸摸感應系統35設有一感應信號輸出端,控制信號輸入端連接感應信號輸出端。以通過觸摸觸發微處理器系統33。
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一振動傳感器系統36和觸摸感應系統35。同時獲得振動傳感器系統36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時才觸發微處理器系統33發射遙控信號。振動傳感器系統36採用金屬柱振動開關。
金屬柱振動開關包括一筒體,筒體兩端分別設有兩個電極,兩個電極均設有凹陷,筒體內設有一金屬柱,金屬柱的長度大於兩個電極的凹陷邊緣間的距離,小於兩個電極的凹陷頂點間的距離;金屬柱的外徑小於筒體的內徑。以便於在晃動時,產生電阻變化。
金屬柱的長度大於5mm,小於20mm。以便於滿足慣性要求和強度要求。
振動傳感器系統36採用進一步優選為彈簧式振動傳感器。
進一步,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角度傳感器系統。以感應角度變化。
進一步,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傾斜傳感器系統37。以感應傾斜變化。
進一步,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以感應加速度變化。
進一步,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電子羅盤。以感應方向變化。
進一步,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接近傳感器系統。以感應物體距離變化。特別是感應人手的距離變化。接近傳感器系統優選為主動式紅外接近傳感器系統。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35、角度傳感器系統。同時獲得角度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根據角度傳感器系統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35、傾斜傳感器系統37。同時獲得傾斜傳感器系統37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根據傾斜傳感器系統37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進一步,遙控電路的微處理器系統33同時連接有觸摸感應系統35、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同時獲得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根據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信號不同,和觸摸感應系統35的信號不同,發出不同的遙控信號。進而實現在無按鍵的情況下,實現豐富的信號輸出。
觸摸感應系統35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用於感應至少兩個不同區域觸摸感應。
微處理系統將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觸摸發生的先後次序作為控制指令,激發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控制指令,激發一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微處理系統視為另一個不同的控制指令,激發另一遙控信號。從而實現複雜的控制指令,進而實現複雜的遙控信號輸出。
複合式控制方式,進一步優選為:
微處理器系統33至少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振動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紅外遙控信號;再檢測其他傳感器的信號,根據其他傳感器的信號,匹配無線遙控代碼,並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從而實現紅外遙控信號和無線遙控信號的複合式發送,對受控設備實現複合式控制。
第一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微處理器系統33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35的有效信號,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觸摸感應系統35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微處理器系統33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37、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角度傳感器系統。
微處理器系統33進一步將觸摸感應系統35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37、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中的其中至少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二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微處理器系統33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35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微處理器系統33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方向不同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或者,微處理器系統33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變化不同,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起始是向左加速,然後變化為向下加速,發出一種無線遙控信號。起始是向下加速,然後變化為向右加速,發出另一種無線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37、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微處理器系統33進一步將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37、角度傳感器系統,或者一振動傳感器中的至少其中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三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微處理器系統33在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微處理器系統33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方向不同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或者,微處理器系統33的信號輸入端還連接加速度傳感器系統,在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感應的加速度變化不同,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起始是向左加速,然後變化為向下加速,發出一種無線遙控信號。起始是向下加速,然後變化為向右加速,發出另一種無線遙控信號。
還包括觸摸感應系統35,觸摸感應系統35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微處理器系統33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還設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37,或者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微處理器系統33進一步將加速度傳感器系統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37、角度傳感器系統,或者一觸摸感應系統35中的至少其中一個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
第四種複合式控制方式:
微處理器系統33在接收到觸摸感應系統35的有效信號,並且接收到振動傳感器的有效信號後,通過紅外發光二極體31發出紅外遙控信號。
觸摸感應系統35設置有至少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微處理器系統33再接收到先後觸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的觸摸信號時,通過無線遙控發射模塊34發出無線遙控信號。
微處理系統將先後觸發不同的觸摸信號感應端的組合,作為不同的控制指令。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分別為A、B,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A後B,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增強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增強遙控信號;觸發發生的順序為先B後A,微處理系統視為一個燈光減弱的控制指令,激發一燈光減弱遙控信號。
微處理器系統33還連接有一傾斜傳感器系統37,在傾斜傳感器系統37輸出的感應信號不同時,激發觸摸感應系統35,所產生的控制指令不同。發出不同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向上傾斜,並依次激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A、B時,發出的是增加或者降低電視音量的無線遙控信號。
比如,平放,並依次激發兩個觸摸信號感應端A、B時,發出的是增加或者降低電視臺號的無線遙控信號。
微處理器系統33還可以連接有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或者再連接角度傳感器系統。
微處理器系統33進一步將觸摸感應系統35的感應信號,與傾斜傳感器系統37、角度傳感器系統、接近傳感器系統,或者一加速度傳感器系統中的其中至少一個或兩種的感應信號疊加後,作為控制指令。以實現更加複雜的控制指令輸出。微處理器系統33連接有一觸摸傳感器系統和一傾斜傳感器系統37。優選為再連接一加速度傳感器。
完成是否有人手持遙控器,遙控器使用中的手持傾斜角度如何。在傾斜角度確定的基礎上,再判斷加速運動方向的感知,比如向左、向右、向上、向下揮動的感知。是相對最為理想,最為適應人的使用習慣的傳感器感知搭配。
參照圖5、圖6,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包括至少一發光器件,以及一將發光器件連接到電源的燈頭13,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22和一控制執行模塊20,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遙控接收模塊22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分別連接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入端,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執行模塊20設置在發光器件與燈頭13之間。通過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發光器件的發光情況。
發光器件固定在燈頭13上方,燈頭13設有用於連接電源的電源接入端。
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電源模塊21,電源模塊21連接遙控接收模塊22,遙控接收模塊22連接控制執行模塊20;電源模塊的電源輸入端連接燈頭13的電源接入端;控制執行模塊20設有受控電力元件,受控電力元件控制連接發光器件;發光器件中設有至少一個發光元件101。
通過上述設計,使電燈的遙控不再需要電工施工實現。只需要用戶將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擰接在原有的燈座上,即可實現電燈的遙控功能。
燈頭13,是指接在電燈線末端、供安裝燈泡用的接口,需謹慎使用。電光源主要使用燈頭13、燈座命名方法。燈座,是固定燈位置和使燈觸點與電源相連接的器件。一般是將燈頭13固定在燈座上,實現對燈泡的電源連接和固定。
發光器件可以是至少一LED顆粒、至少一白熾燈燈絲、至少一螢光燈管等,能夠實現將電能轉換為光的器件。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還設有發光器件基座,發光器件基座設置在燈頭13上方,發光器件設置在發光器件基座上方。
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設置在發光器件基座下方。或者,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設置在發光器件基座內。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還設有一燈泡罩11,燈泡罩11罩住發光器件。
燈頭13上方直接或者間接的固定有一燈泡罩11,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發光器件固定在燈頭13與燈泡罩11之間的空間位置。
實現整體化設計,便於組裝、保存、運輸和安裝。
燈泡罩11與燈頭13構成一閉合腔體,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發光器件一起被包裹在閉合腔體內。閉合腔體,並非一定是指密封的腔體。
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14,光敏元件14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光敏元件14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光敏元件14的接收光的光接收面,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外側。可以是設置在燈頭13外、燈泡罩11外、燈泡罩11座外,或發光器件基座外。以便於接收紅外遙控信號。
光敏元件14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燈泡內側,並設置使外界光線透過的透光機構16。光敏元件14可以是設置在燈泡罩11內、燈泡罩11座內,或發光器件基座內。以保證外部的整潔、美觀。並且燈泡罩11、燈泡罩11座,或發光器件基座設置透光機構16。或者燈泡罩11、燈泡罩11座,或發光器件基座由透光材料製成,本身作為透光機構16。進而避免對紅外遙控信號遮擋。
透光機構16,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16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透光機構16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優選為,光敏元件14設置在燈泡罩11內,燈泡罩11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燈泡罩11上的用於遙控的紅外光線產生散射。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光敏元件14位於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凹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凹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參照圖7,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包括電源接口和至少一電燈接口,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22和一控制執行模塊20,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遙控接收模塊22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分別連接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入端,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執行模塊20設置在電燈接口與電源接口之間。通過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電燈接口的供電情況。
通過上述設計,使電燈的遙控不再需要電工特殊施工實現。只需要按照常規頂燈安裝的方式,將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接入電源即可實現遙控功能。
電燈接口可以接入LED燈盤、白熾燈、螢光燈,或者其他電燈。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還設有頂燈基座52,電燈接口設置在頂燈基座52上方。頂燈基座52用於將整個頂燈固定在房頂上。
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固定在頂燈基座52上。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還包括一燈罩51,燈罩51罩住電燈接口。進而罩住安裝在電燈接口上的電燈。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固定在頂燈基座52與燈罩51之間的空間位置。
實現整體化設計,便於組裝、保存、運輸和安裝。
燈罩51與頂燈基座52構成一閉合腔體,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電路和電燈接口一起被包裹在閉合腔體內。閉合腔體,並非一定是指密封的腔體。
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14,光敏元件14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光敏元件14優選為紅外接收頭。紅外接收電路通常被廠家集成在一個元件中,成為一體化的紅外接收頭。內部電路往往包括紅外二極體,放大器,限幅器,帶通濾波器,積分電路,比較器等。採用紅外接收頭,有利於簡化其他外圍電路結構。採用紅外遙控系統,雖然在遙控距離和遙控信號遮擋方面,相對於無線遙控系統,均處於劣勢,但是安全性處於優勢。
光敏元件14的接收光的光接收面,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外側。可以是設置在頂燈基座52外或燈罩51外。以便於接收紅外遙控信號。
還可以是,光敏元件14設置在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頂燈內側,並設置使外界光線透過的透光機構16。光敏元件14可以是設置在燈罩51內或頂燈基座52內。以保證外部的整潔、美觀。並且燈罩51或頂燈基座52設置透光機構16。或者燈罩51或頂燈基座52由透光材料製成,本身作為透光機構16。進而避免對紅外遙控信號遮擋。
透光機構16,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16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優選為,光敏元件14設置在燈罩51內,燈罩51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燈罩51上的用於遙控的紅外光線產生散射。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透光機構16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光敏元件14位於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弧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弧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弧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光敏元件14位於弧面結構內側空間。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弧面結構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光滑面是指相對於散光結構光滑的面。
參照圖1,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包括一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包括遙控接收模塊22和一控制執行模塊20,還包括一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遙控接收模塊22至少包括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一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和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分別連接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入端,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的信號輸出端,連接控制執行模塊20,控制執行模塊20為遙控信號發射器。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接收到有效的遙控指令後,通過遙控信號發射器發射出與遙控指令對應的遙控信號,實現對其他設備的遙控。可以實現遙控語言的翻譯工作,實現一種遙控語言遙控採用其他遙控語言的設備。進而實現一個或一種遙控器可以遙控大量不同已有設備的目的。
另外,可以實現將採用手勢動作遙控語言,翻譯成常用設備的遙控語言。進而實現手勢遙控普通電視,手勢遙控普通空調等。
遙控信號發射器,可以採用紅外遙控信號發射器,也可以採用無線遙控信號發射器。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還連接有一紅外遙控信號學習晶片,紅外遙控信號學習晶片連接一紅外光敏元件14。以學習和錄入紅外遙控指令。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還連接有一無線遙控信號學習晶片,無線遙控信號學習晶片連接一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以學習和錄入無線遙控指令。
紅外遙控接收模塊222包括一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14,光敏元件14可以是光敏二極體、光敏三極體或紅外接收頭。
採用紅外預啟動無線遙控接收系統的遙控信號轉換器包括一外殼,外殼上設有一透光機構16,光敏元件14設置在透光機構16內側。
透光機構16,上設有使光產生散射的散光結構。使照射到透光機構16上的光線產生散射。
透光機構16內側的面,比外側的面更加光滑。光滑面對已經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一次或者多次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外側的面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內側面實現對透射入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增強。
透光機構16可以是閉合曲面的透光機構16,或者弧形面的透光機構16。透光機構16圍住光敏元件14。以使周圍的光線都便於進入,並利於形成內部光線反射。
散光結構可以以光線能夠透出,但是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為準。即,散光結構是一光線能夠透出,但無法看清背後物品具體輪廓的透光結構。
散光結構可以是密布有小顆粒的結構。如磨砂層、螢光層、玻璃微珠層等。
散光結構可以是半透明結構。比如可以是油漆層、陶瓷層、半透明塑料膜等。
試驗表明,在散光結構對於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的入射比例,遠遠小於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直接照射低散光結構表面的紅外遙控信號具有更好的遙控效果。
幾乎所有經過漫反射而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均無法透過散光結構,達到實現遙控的光強度。進而無法實現遙控。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閉合曲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的外側為散光結構,內側為光滑面,光敏元件14位於閉合曲面內側空間。對已經透射入閉合曲面的紅外遙控信號,進行反射,便於光敏元件14接收。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閉合曲面結構可以是上下開口的閉合曲面結構,比如上下開口的圓筒結構、上下開口的錐形筒、上下開口的方形筒等。上開口或下開口可以用非散光結構封閉。
透光機構16優選為一凹面結構。有利於實現紅外遙控信號的篩選和增強。
凹面結構,比如可以是一拋物面結構。還可以是上方一面開口的立方體結構等。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在一設定時間內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超出設定時間後,則不再接受。
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不大於20秒。以避免用戶因操作過慢,而造成遙控不能完成,又可以避免因允許無線遙控的時間過長,而造成誤操作或者給惡意操作留出時間。
設定時間的時間起始點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確認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的時間,終止點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不再允許接受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程序中寫入的,計算設定時間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也可以用其他節點。但是最終造成,符合本專利中設定時間參數的,即認為符合本專利客觀反映的時間,也應在本專利保護範圍。
進一步,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10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
進一步,設定時間可以設置在小於5秒。試驗表明,這一參數可以適應絕大部分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進一步設置一自鎖設定時間,自鎖設定時間為,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在接收到有效的紅外遙控信號後,但是執行來自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的控制信號的時間。
操作人員,人為在紅外遙控信號發送後,再啟動無線遙控信號發射時,因為人的操作具有延遲性,不可能非常快的銜接。紅外遙控信號感應後,馬上發射來的無線遙控信號,極有可能並非是控制人員有意發射的,而是幹擾信號。因此設置自鎖設定時間有利於增強抗幹擾能力。
具體的,自鎖設定時間設置為0.05s至3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設置為0.1s至0.5s之間的時間段。
進一步,在自鎖設定時間內,無線遙控接收模塊221接收無線遙控信號,並且傳輸給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微型處理器系統223判定為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終止本次操作。即使超過自鎖設定時間,也不執行無線遙控信號的遙控。以避免有人惡意幹擾,或者非惡意幹擾。
微型處理器系統223,還連接有一警示指示裝置。在檢測到自鎖設定時間內存在有效的無線遙控信號後,激發警示指示裝置進行警示。感知操作人員受到了幹擾。
遙控遙控信號發射器控制的受控設備時,光敏元件14的感光面朝向受控設備。接收受控設備反射回來的紅外遙控信號,實現紅外遙控信號接收。使用戶便於直觀的確認所控制的哪個受控設備。
比如,受控設備是電視機時,光敏元件14的感光面朝向電視機屏幕。
再比如,受控設備是空調時,光敏元件14的感光面朝向空調外殼。
可以是,設置有至少兩個用於接收遙控信號的光敏元件14,兩個光敏元件14均朝向前方或後方,並且相距大於1cm。以便於接收更大面積上的紅外遙控信號。
兩個光敏元件14均朝向前方或後方,並不是說接收方向平行,允許接收方向有夾角。
比如只是兩個光敏元件14的感光面朝向的夾角大於10度,小於60度。儘量保證接收面積更大,並且儘量避免存在盲區。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