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3:04:21
專利名稱: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採煤機搖臂的傳動裝置,特別是該裝置關於潤滑或冷卻的器件。
背景技術:
採煤機的搖臂(截割部)殼體內設有多級齒輪傳動機構,該機構驅動截割滾筒, 其中齒輪、軸承等傳動件均承受較大載荷,需要具有良好的潤滑條件,早期的潤滑措施大都是採用飛濺式;採煤機作業過程中,當遇到傾斜工作面時,搖臂為適應此條件需繞其固定支點轉動設定的俯仰角度,布設在搖臂內腔的傳動機構及其潤滑油也隨著傾斜和流動,該內腔所形成的油池液面發生變化,飛濺潤滑的功能也會由此而消失,其結果將導致傳動件磨損加劇,也可能引發故障而影響採煤作業的效率;針對此,中國專利ZL200520090355.0提出一種「採煤機齒輪箱自動潤滑裝置」,該裝置以齒輪箱體作為自動潤油裝置的油箱,在採煤機傳動軸上安裝一油泵,油泵一端通過吸油管和齒輪箱體連通,另一端經輸油管路連至齒輪及軸承潤油點,管路上設單向閥、過濾器、壓力表、溢流閥,解決搖臂最高端處齒輪及軸承的潤滑,該方案的吸油管安裝在齒輪箱體下部適當位置處,從圖上看吸油是在搖臂近電機端的齒輪箱油池處,壓力油可送向高端處(可送向搖臂的近滾筒端),即該方案適應搖臂近滾筒端高於其近電機端的工作狀態——搖臂仰態,如果作業時,搖臂近滾筒端低於搖臂近電機端的工作狀態——搖臂俯態,齒輪箱油池內的潤滑油在自重作用下向低處流動, 齒輪箱電機端側的油池沒有油,此時油泵也將失去向高端處(即搖臂近電機側)供油的功能,因此,上述方案無法實現搖臂俯仰態各傳動件均能得到強制潤滑的功能;中國專利 ZL200610027942. 4提出一種採煤機截割傳動部的強迫潤滑裝置,主要解決在急傾斜工作面搖臂上的傳動件潤滑問題,該方案以傾角傳感器信號控制液壓系統,由液壓馬達帶動潤滑油泵向箱體上端內腔傳動件供油,即適應搖臂仰態工作,此處該系統比較複雜,設備成本也比較高;中國專利ZL200820231315. 7提出「一種採煤機搖臂內置式強制潤滑系統」,該方案在搖臂內加設強迫潤滑齒輪泵,該泵由電機輸出軸上的主動齒輪驅動,當搖臂俯態工作時, 電機端搖臂內腔油池內的潤滑油均流向滾筒端,在該油池內的吸油口無法吸到油,搖臂內傳動系各傳動件同樣無法實現強制潤港澳同胞;在實際採煤作業中,採煤機上行採煤(搖臂仰態)或採煤機下行採煤(搖臂俯態)均是常態,如何保證搖臂內各種傳動件均能獲得良好的潤滑條件,業者有採用獨立的潤滑裝置,該裝置由專用電機拖動油泵構成,其運行功能和搖臂俯、仰態勢無關,但這種方案結構複雜、布置困難、增加能耗。上述涉及的各專利, 均採用容積式油泵,因齒輪油粘度高,容積式泵自吸性能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採煤機搖臂潤油裝置,它能在採煤機上行或下行採煤時,搖臂內各傳動件均能獲得良好的強制潤滑條件,並能保持結構簡單和能耗較低。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包括有搖臂殼體、油池、潤滑油泵、供油管路閥件或油道、傳動輪系,搖臂殼體形成的油池內設置有潤滑油泵,潤滑油泵出口連接有輸送潤滑油至傳動輪系各潤滑點的供油管路閥件或流道,潤滑油泵的泵軸上設置的齒輪驅動連接有傳動輪系,其特點是在搖臂殼體近電機端和近滾筒端分別形成有前後油池,前後油池分別設有前、後潤滑油泵,前後潤滑油泵分別經管路、閥件或流道連接有傳動輪系各潤滑點,前後潤滑油泵分別和傳動輪系呈驅動連接。採煤機作業中,搖臂呈仰態時,近電機端的前潤滑油泵向各潤滑點強制供潤滑油,搖臂呈俯態時,近滾筒端的後潤滑油泵向各潤滑點強制供潤滑油。本發明採用傳動系分別拖動前、後潤滑油泵的方案,實現大傾角煤層及採高範圍變化的煤層不論上行(搖臂呈仰態)或下行(搖臂呈俯態)方式採煤,均能保證搖臂內各傳動件得到良好潤滑,從而大大提高搖臂整體的可靠性,同時和獨立供油方案比較,其結構大大簡化,能耗也可降低,其採用螺旋葉片式泵軸結構耐汙染、雜質等性能較好,其葉片的徑向磨損對輸送油液的能力沒有影響,從而大大提高搖臂整體的可靠性。
圖1是本發明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潤滑油泵結構示意圖。圖3是搖臂仰態工作示意圖。圖4是搖臂俯態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包括有前後潤滑油泵1、1』、傳動輪系2、搖臂殼體 3、電機4、滾筒5。前後潤滑油泵1、1』,兩者結構完全相同,前潤滑油泵1是布設在搖臂前端(近電機端),後潤滑油泵1,是布設在搖臂後端(近滾筒端),如圖2所示,該泵包括有前軸承11、擋圈12、被動輪13、殼體14、進油口 15、泵軸16、出油口 17、後軸承18,其中前、後軸承11、18可選用滾動軸承,前軸承11固設在搖臂殼體3的壁部31,後軸承 18是固設在殼體14上;被動輪13,是和傳動輪系2的前齒輪23嚙合,並和泵軸16用鍵呈驅動連接,被動輪13 —端頂持擋圈12,另一端頂持在泵軸16的凸肩,實現其在泵軸16上的軸向定位;殼體14,為一筒狀體,其端部設有法蘭,殼體14安裝在搖臂殼體3的壁部31的安裝孔34中,並以端部法蘭中穿設的螺栓將殼體14固定在壁部31 ;進油口 15,是一殼體14上的開口,進油口 15的位置必須保證,當前或後油池33、 33』中存油時,該進油口 15應在前油池33或後油池33』的液面下方;泵軸16是泵的重要組件,該軸兩端支承在前、後軸承11、18,近前軸承11適當位置處安裝有被動輪13,泵軸16的主段形成有螺旋葉片,可按普通螺杆泵加工形成其螺旋葉片,螺旋葉片的直徑和殼體14內孔呈間隙配合,泵軸16旋轉時,螺旋葉片如螺旋式輸送機吸油並呈擠壓式將油從進口擠向出口,因而運行中螺旋葉片的磨損不會影響泵的輸送能力,抗汙染和雜質的性能極強,大大改善泵的維護條件,提高設備的整體可靠性;
出油口 17,位於殼體14的後端,由泵體14的徑向一組開孔和外圓柱面上的周向開槽組成,在搖臂殼體3的壁部31上開設有前出油孔35和後出油孔35』,如圖1所示,前、 後出油孔35、35』和泵體14的周向開槽連通,泵出的潤滑油自前、後出油孔35、35』經壁部 31內開設的流道或敷設的管路閥件送到傳動輪系2各潤滑點,所述的管路、閥件或流道均和現有技術相同或相似。傳動輪系2,其結構和現有技術相同,該輪系用以將電機4的動力傳遞給滾筒5,本發明是利用現有的結構,以該輪系的電機4軸伸上的前齒輪23和前潤滑油泵1的被動輪 13嚙合,直接拖動前潤滑油泵1,前齒輪23經中間級齒系22嚙合帶動滾筒5軸上的後齒輪 21,以輪系滾筒5軸上的後齒輪21和後潤滑油泵1』的被動輪13嚙合,直接拖動後潤滑油泵1,。搖臂殼體3,其結構和現有技術基本相同,包括有壁部31、空腔32、前、後油池33、 33』、安裝孔34和前、後出油孔35、35』,壁部31形成的空腔32 (如圖2)用以容置傳動輪系 2,本發明的特點是在所述壁部31和空腔32的兩端,即近電機端和近滾筒端分別形成有前、 後油池33、33』(如圖1、4),現有結構均只有前油池,此外在壁部31可開設輸送潤滑油的前、 後出油孔35、35』,再由前、後出油孔35、35』在壁部31開設引向各潤滑點的流道,該流道也可由敷設在壁部31的管路和閥件代替。在實際生產中,存在有大量傾角較大、煤層厚度變化範圍較寬的煤層,特別是薄煤層,在開採過程中,採煤機上行採煤時,搖臂呈仰態工作如圖3所示,此時在搖臂近電機4端的潤滑油泵處於低端前電池33液面下方,電機4運轉後,前齒輪23帶動被動輪13驅使泵軸16旋轉,泵自進油口 15吸油,並從出油口 17泵出,再經前出油孔35、流道送向高端(搖臂滾筒端)各傳動件的潤滑點,實現搖臂仰態時強制潤滑;當採煤機下行採煤時,搖臂呈俯態工作如圖4,此時,在搖臂近滾筒5端的潤滑油泵1』處於低端後油池33』液面下方,電機 4運轉後,後齒輪21帶動被動輪13驅使軸泵16旋轉,泵運行過程和上述相同,潤滑油經後出油孔35』、流道送向高端(搖臂電機端)各傳動件的潤滑點,實現搖臂俯態時強制潤滑。
權利要求
1.一種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該潤滑裝置包括有搖臂殼體、油池、潤滑油泵、供油管路閥件和油道、傳動輪系,搖臂殼體形成的油池內設置有潤滑油泵,潤滑油泵出口連接有輸送潤滑油至傳動輪系各潤滑點的供油管路閥件或流道,潤滑油泵的泵軸上設置的齒輪驅動連接有傳動輪系,其特徵在於在搖臂殼體(3)近電機(4)端和近滾筒(5)端分別形成有前、 後油池(33、33』),前、後油池(33、33,)中分別設置有前、後潤滑油泵(1、1』),前、後潤滑油泵(1、1』 )分別經管路、閥件、流道連接有傳動輪系( 各潤滑點,前、後潤滑油泵(1、1』 ) 分別和傳動輪系( 呈驅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其特徵是前、後潤滑油泵(1、1』)包括有前軸承(11)、擋圈(12)、被動輪(13)、泵殼體(14)、進油口(15)、泵軸(16)、出油口 (17) 和後軸承(18),前、後軸承(11、18)和泵殼體(14)固設在搖臂殼體(3)的壁部(31),泵殼體(14)內配置有泵軸(16),泵軸(16)上設置有螺旋葉片,泵軸(16)固設有被動輪(13), 泵殼體(14)上分別設置有進油口(15)和出油口(17),該進油口(15)位於前、後油池(33、 33』 )液面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其特徵是近電機(4)端油池(33)中的前潤滑油泵(1)的泵軸(16)固設的被動輪(13)和傳動軸系O)的前齒輪03)嚙合,近滾筒(5)端油池(33)中的後潤滑油泵(1』)的泵軸(16)固設的被動輪(13)和傳動系(2) 的後齒輪嚙合。
全文摘要
一種採煤機搖臂潤滑裝置,主要解決採煤機上、下行採煤時,搖臂傳動件均能實現強制潤滑等技術問題,其採用技術方案是,在搖臂兩端分別形成有前、後油池,在該油池中分別設置有前、後潤滑油泵,前、後潤滑油泵分別經管路、閥件或流道連接有傳動輪系各潤滑點,前、後潤滑油泵分別和傳動輪系呈驅動連接,適用於各式大傾角、煤層厚度變化範圍寬煤層、特別是薄煤層的採煤機。
文檔編號E21C35/00GK102278459SQ20101020132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13日
發明者史春祥, 孫燎原, 宋相坤, 章立強, 翟雨生, 貟瑞光 申請人:天地上海採掘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