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組裝間距可調排鑽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11-03 03:59:07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梯子鑽孔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低組裝間距可調排鑽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家用梯子前架管孔為彎管型材零件,孔形狀為內側孔徑大,外側孔徑小,需要在彎管後加工,但是彎管後U型零件對鑽孔工具機有高度限制,傳統鑽床無法實現低組裝自動鑽孔,而且鑽孔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組裝間距可調排鑽設備,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鑽孔高度不可調、鑽孔效率低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低組裝間距可調排鑽設備,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上方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兩側平行設置有間距調節導軌,所述間距調節導軌上連接有至少兩套低組裝排鑽裝置,所述低組裝排鑽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從下自上固定有高度調節立柱和高度調節手輪,所述高度調節手輪的後側連接有電機,所述高度調節手輪的前側通過高度鎖緊塊連接有下壓氣缸裝置,所述下壓氣缸裝置通過下方的連接片設置有下壓氣缸和導向套,所述導向套的下方設置有鑽夾頭和鑽頭,所述底板的下方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組平行的間距調節滑塊,所述間距調節滑塊通過內置的鎖緊塊固定於所述間距調節導軌上。
作為優選,所述低組裝排鑽裝置上還設置有皮帶保護罩。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平行的支撐柱。
作為優選,所述機架的四個角柱的下方和所述支撐柱的下方均設置有高度一致的平衡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間距調節導軌上加設多套低組裝排鑽裝置,可實現多個鑽頭同步衝孔,加快生產效率;通過下壓氣缸裝置,實現了自動化進鑽衝孔,衝孔精度穩定,生產效率高;同時通過間距調節滑塊可隨時調節鑽頭之間的間距,提高操作靈活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圖1中低組裝排鑽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於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實用新型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徵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衝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低組裝間距可調排鑽設備,包括機架1,機架1的上方 設置有底座2,底座2的兩側平行設置有間距調節導軌3,間距調節導軌上連接有至少兩套低組裝排鑽裝置4,低組裝排鑽裝置4包括底板7,底板7的上方從下自上固定有高度調節立柱8和高度調節手輪9,高度調節手輪9的後側連接有電機10,高度調節手輪9的前側通過高度鎖緊塊11連接有下壓氣缸裝置,下壓氣缸裝置通過下方的連接片14設置有下壓氣缸12和導向套13,導向套13的下方設置有鑽夾頭15和鑽頭16,底板7的下方兩側分別設置有一組平行的間距調節滑塊17,間距調節滑塊17通過內置的鎖緊塊固定於間距調節導軌3上。生產時,將梯子放置於兩條間距調節導軌3的中間,根據要求設置低組裝排鑽裝置4的數量以及裝置之間的間距,通過間距調節滑塊17內置的鎖緊塊,將低組裝排鑽裝置4固定於間距調節導軌3上,開啟電機10帶動下壓氣缸裝置進行鑽頭16的衝孔動作,通過下壓氣缸裝置,實現了自動化進鑽衝孔,實現多個鑽頭16同步衝孔,衝孔精度穩定,生產效率高;同時通過間距調節滑塊17可隨時調節鑽頭16之間的間距,提高操作靈活性。
在低組裝排鑽裝置上加設皮帶保護罩18,可提高在操作安全性;在機架1上可根據低組裝排鑽裝置4的數量加設平行的支撐柱5,機架1的四個角柱的下方和支撐柱5的下方均設置有高度一致的平衡腳6,可加強機架1的穩定性,從而提高鑽頭16的衝孔精度,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