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宮崎駿簡介(宮崎駿動畫解讀之龍貓)
2023-11-12 02:01:53 2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宮崎駿導演並於1988年首映的動畫電影《龍貓》。
我之前聲明過,這個專輯是治癒系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裡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子,就像宮崎駿本人一樣,《龍貓》這部動畫電影,就是宮崎駿對自己童年恐懼的一次清洗和自我救贖。
世界原本殘酷,但我們卻可以相互溫暖。今天在說這部《龍貓》的時候,我其實是懷著對少年宮崎駿的一種深深的疼惜的。
因為《龍貓》,其實就是宮崎駿自己童年的真實寫照。那是一段悲傷的過往!
我們在之前的宮崎駿解讀中已經介紹過了,宮崎駿的父親是二戰時期的一位飛機製造廠廠長,所以「飛行夢」作為第一主旨不斷充斥在他的動畫電影中。
今天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他的母親因罹患肺結核,在醫院診治長達九年,最終還是因醫治無效去世。
所以宮崎駿的童年是在沒有母親的陪伴下長大的,他也有很多心事,卻無人訴說。這也許就是他成為一個動畫作家,要把一切都傾訴到畫筆端的原因吧!
龍貓裡那個四歲的梅,其實就是宮崎駿自己啊!只不過他把主角畫成了一個小女孩而已。
原來自幼喪母,才是宮崎駿作品中一直充滿著:「活下去!一定要努力活下去!」這個第二主旨的真正緣起!
第一、影片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
母親病了,父親無力照顧小孩,於是讓孩子遷居到鄉下。為什麼母親生病了,全家就要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呢?
因為這個母親得的是難治的結核病。早年在抗生素髮明前(即使現在也是),結核病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搬家,從一個空氣好的地方,搬到另一個空氣好的地方。
父親每天晚上很晚才回來,姐姐白天又要上學,能照顧孩子的,只有隔壁的怪阿婆。
整部電影,都有朵恐懼的烏雲遮蓋,這朵烏雲,名叫:「我的父母如果死了,我該怎麼辦?」
一切的恐懼和恐怖,都集中在片中四歲的小女生梅的身上。白天,所有的人都上班上學去了,梅會如何?她會遇見不該遇見的東西。
那東西也許是「煤蟲」,是滿地亂爬的小怪物,也許是叫「多多羅」的龍貓,也許是大得嚇死人的大怪物,也許是兩隻眼睛會發射強光的「貓怪」公交車,那怪物甚至會飛……。
而這些東西,當梅向下班回來的爸爸描述時,爸爸會怎麼反應?爸爸就算知道了,也只是一笑置之。
大人不是不關心孩子,大人有大人自己的問題。「你媽媽的病就快好了,好了,就可以出院了」。這樣的謊言,肯定不是第一次了,因為小孩子都已經不相信了。也正因為如此,到了約定的時間,媽媽根本沒有回來,這時,才有了整部影片後面的高潮戲:梅,不見了。
梅抱著新收穫的玉米,想自己去醫院找媽媽,給媽媽送好吃的。梅失蹤了,只留下一支鞋,這讓姐姐五月大為害怕。她以為妹妹迷路了,無處求援,只能去求怪物龍貓幫忙。
劇終時,姐姐五月在龍貓和貓巴士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妹妹梅。兩姐妹,隔得遠遠的,偷偷看著病房裡的媽媽。她們把玉米留在了媽媽的窗臺上……。
第二、影片的核心焦慮:如果父母死了我該怎麼辦?
《龍貓》幾乎是宮崎駿所有作品中最哀傷,悲劇色彩最濃的一部,事實上對小孩子來說,也是最恐怖的一部電影。因為整部電影在說什麼?整部影片都充滿著一個核心焦慮:如果父母死了我該怎麼辦?
人們往往形容一個小孩子叫做:有恃無恐。「恃」是依賴、仗著的意思。可是《龍貓》裡的小主角卻是失「恃」的,她無所依仗。這部片子從頭到尾說的就是「失恃」二字。
這是所有小孩都曾有過的共同恐懼:「如果我成了孤兒,沒有爹娘了,我該怎麼辦?」
宮崎駿的說解是:「不用怕,會有一隻叫多多羅的怪物,前來幫忙」。
為什麼龍貓,也就是多多羅,長相如此奇異,一個連一句臺詞都沒有的怪物,會成為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數十年動畫中,最受觀眾歡迎的角色?連宮崎駿也說,是龍貓救了吉卜力,讓吉卜力免於破產。
很多人都沒有搞清楚背後的原因,因為龍貓,是失去父母后全世界所有孤兒的幫手。孩子,記住,假如你的爸媽不在了,多多羅就會出現,來幫你!
也許因為整部影片的敘事筆法太過輕快,劇情的進展又帶著奇幻狂想的味道,所以讓很多觀眾,只是順著電影享受了90分鐘,沒有回過頭來反省。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主旨非常沉重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
「生病的媽媽,回不了家的媽媽,爸爸也要去工作,姐姐也上學去了,我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對四歲的小主角梅而言,這個世界,該是多麼恐怖呀,恐怖到她看到怪物多多羅,竟會爬上它的肚子睡覺……。
孤獨的她只能與森林裡的小精靈為伴了。她一路追隨著一隻透明的小龍貓,結果掉進了樹洞裡,掉到了一隻巨大的龍貓身上,那個大龍貓正在睡覺,看了梅一眼,只是翻了個身,又睡了。
小梅一定是想不到龍貓竟會那樣溫暖,只不過是一次溫柔地對待,小梅竟然趴在它的身上睡著了。這也許是梅的世界裡唯一的溫暖了。
在梅的眼裡,怪物龍貓反而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恐怖的事物了,因為龍貓也是孤獨無助的梅,最後的依靠。
如果下雨的時候你看到一隻精靈沒有傘,一定要借把傘給它哦,因為,只要你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這個龍貓後來就成了幫姐妹倆播種,並幫助姐姐找到失蹤的妹妹,還把她們送到媽媽身邊去的大天使。
三、《龍貓》是一部基於宮崎駿個人經歷的電影。
證據就在宮崎駿的生平描述中:「宮崎駿的母親十分愛好讀書,並經常對社會產生質疑。而他也是一個喜好讀書的人,對手塚治虫、杉蒲茂的漫畫很有興趣,特別是福島鐵次的繪本《沙漠的魔王》,最令他喜愛。因為母親需要進行肺結核的治療,所以宮崎駿全家經常搬家。」
動畫電影《龍貓》,是宮崎駿對自己童年恐懼的一次清洗和自我救贖。
其實那個小小的身軀、一個人孤獨無助地抱著玉米,跑向療養院的四歲的梅,就是宮崎駿本人啊。
我們由此來看,宮崎駿的電影裡,多少主角,總是在失去父母的狀況下,在沒有家庭的支持下,苦苦掙扎?對照他自已的童年,這樣的恐懼,其實正是宮崎駿作品裡的恆久主題。
除了母親的結核病之外,宮崎駿的父親,二戰時,是個不願參戰的飛機製造廠廠長。母親給了他「失恃」的主題,而父親則是給了他「飛行」的主題,這,就是真相。
因此,我們總能看到宮崎駿的電影裡,永恆的兩大內容取材:一是、未成年的孩子,被扔進成年人的世界,勉力應付。二是、主角們熱衷於在天空中解放自己。
四、《龍貓》曾獲得業界極高的評價。
它曾獲1988年日本《電影旬報》十佳的榜首。《幽靈公主》1997年僅位列《電影旬報》十佳第二。而《千與千尋》2001年位列《電影旬報》十佳第三。
一部看似低幼的《龍貓》,為何卻受到日本最權威電影雜誌的無上青睞?就連大導演黑澤明也說,自己喜歡《龍貓》。在他選出的百佳影片中,《龍貓》是唯一入選的動畫電影。
也許,不同的觀眾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內容,這種多重解讀的可能性本身,就是《龍貓》能成為一部偉大作品的重要原因吧。
最後,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龍貓》裡面那些經典的臺詞:
1.心存善意,定能途遇天使。
2.當你無法再擁有時,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再忘記。
3.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
4.也許生存在世間的人們都只是在等待一種偶遇,一種適時的相遇,時間對了,你們便會遇上。
5.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6.人生的某些障礙,你是逃不掉的。與其費盡周折繞過去,不如勇敢地攀越,或許,這會鑄就你人生的高點。
7.有時我沉默,不是不快樂,只是想把心淨空。有時候,你需要退開一點,清醒一下,然後提醒自己,我是誰,要去哪裡。
8.認清這個世界,然後愛它。就這麼一輩子,下一世你可能就不在這個世界了。有些煩惱,丟掉了,才有風輕雲淡的機會。
9.在我們鄉下,有一種神奇的小精靈,他們就像我們的鄰居一樣,居住在我們的身邊嬉戲、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們的,據說只有小孩子純真無邪的心靈可以捕捉他們的形跡。如果靜下心來傾聽,風聲裡可以隱約聽到他們奔跑的聲音。
10、不要害怕孤獨,因為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個人,正在努力地走向你!
在本篇的結尾處我們還是要再感謝一次宮崎駿,他的作品帶給我們的那些感動和小治癒,讓我們真正懂得:「即使青山不在,人已老,童心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