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裝式屏蔽泵的製作方法
2023-12-09 09:56:56 2
專利名稱:內裝式屏蔽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體輸送裝置——泵,具體的說一種內裝式屏蔽泵。
背景技術:
普通離心泵的驅動是通過聯軸器將泵的葉輪軸與電動軸相連接,使葉輪與電動機一起旋轉而工作;而屏蔽泵是一種無密封泵,泵和驅動電機都被密封在一個被泵送介質充滿的壓力容器內,此壓力容器只有靜密封,並由一個電線組來提供旋轉磁場並驅動轉子,這種結構取消了傳統離心泵具有的旋轉軸密封裝置,故能做到完全無洩漏。
專利號為ZL 03138005.0(授權公告號為CN1210501C)的發明專利說明書就公開了一種屏蔽結構的水泵,存在以下缺點1、「密封絕緣罩(21)與所述的殼體(1)之間設置有在圓周上均勻分布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固定筋(8),所述的密封絕緣罩(21)通過所述的固定筋(8)固定在所述的殼體(1)上」,這種固定結構位於不便操作的殼體內部,既不便加工,也不便裝配;2、電氣絕緣不可靠;3、泵在工作時產生的軸向力主要由軸承承受,軸承壽命短。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首先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和提出的技術任務是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便加工和裝配的缺陷,提供一種內裝式屏蔽泵,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克服電氣絕緣不可靠、軸承壽命短的缺陷。為此,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內裝式屏蔽泵,由外筒、前端蓋和後端蓋形成內腔,在前端蓋和後端蓋上分別設置與內腔相通的入口和出口,在內腔裡固定有密封套,在密封套與外筒之間形成連通入口和出口的介質通道,在密封套的內側固定被屏蔽的電機定子,通過轉軸支撐在軸承上的電機轉子位於電機定子的中心位置,且轉軸位於入口的一端連接有葉輪,其特徵是所述的外筒支撐在前端蓋和後端蓋之間,且所述的前端蓋、後端蓋與外筒之間設置有密封件,所述的前端蓋、後端蓋與密封套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本方案以前端蓋、後端蓋為橋梁實現外筒與密封套之間的定位和固定,使外筒與密封套保持合理的裝配關係,這種結構由於在加工和裝配時均位於易於操作的部位,因此便於加工和裝配。
作為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以下附加技術特徵所述的密封套上固定有螺母,所述的緊固件為穿過所述前端蓋、後端蓋並與螺母連接的螺釘。以便通過常規的緊固件實現裝配。
所述的前端蓋、後端蓋上分別具有伸入所述外筒內的定位段,所述的密封圈置在所述定位段與外筒之間。
所述的電機定子與密封套間設有絕緣套,所述的電機定子的內側設置有屏蔽套,且所述的屏蔽套與定子間設有絕緣紙。以便增強電氣絕緣性。
所述的密封套由前密封套與後密封套連接而成,在前密封套與後密封套的連接部位設置有密封圈。確保定子的密封。
所述的軸承分別設置在前密封套和後密封套的端部。
所述的電機轉子與軸承之間的轉軸上套有軸承擋圈。
所述的前密封套、後密封套上有回流孔。以此來抵消泵在工作時產生的軸向力,減輕軸承負擔,延長軸承壽命。
所述的後密封套上焊接有引出電機定子電纜的螺紋出線套,螺紋出線套與外圓筒密封固定。以便增強電氣絕緣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通過前後端蓋使外筒與密封套保持合理的裝配關係,定位可靠、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同時改善了泵的水力性能。
2、絕緣套、絕緣紙、螺紋出線套使得電氣部分完全絕緣。
3、葉輪與前密封套配合、密封套上的回流孔平衡的大部分軸向力。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部方法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內裝式屏蔽泵,主要包括外圓筒16、前端蓋11、後端蓋1、電機以及葉輪10電機主要包括密封套23、定子5、轉子4、轉軸25;密封套23由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通過螺釘連接在一起,定子5位於密封套23內側,為了保證良好的電氣絕緣,在密封套23與定子5之間設有絕緣套7,在定子5的內側設置有屏蔽套9,屏蔽套9與定子5間設有絕緣紙8,在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的連接部位設置有O形圈6,密封壓板12壓緊密封圈13使屏蔽套9與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間密封,由此將定子5屏蔽起來;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的端部各安裝一個陶瓷軸承2,轉子4固定在轉軸25上,陶瓷轉軸25通過軸承擋圈3裝配在軸承2上,且轉軸25的上端伸出軸承並連接葉輪10;為了便於裝配,在密封套23上固定有螺母29;後密封套17上焊接有引出電機定子電纜19的螺紋出線套18,螺紋出線套18與外圓筒16密封固定。
前端蓋11、後端蓋1上分別設置入口21、出口22和固定筋30,且前端蓋11、後端蓋1上均設置有定位段27以及鍃孔29,且在前密封套15上開設有回流孔31;裝配狀態下外圓筒16套在電機外,將帶有密封件14的前、後端蓋的定位段26伸至外圓筒16內,通過鍃孔29內的螺釘27與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上的螺母28連接,在將外圓筒16支撐在前端蓋11和後端蓋1之間的同時形成密封內腔20,此時的電機即被安裝在內腔20內,且在密封套23與外圓筒16之間形成連通入口21和出口22的介質通道24;工作時,介質由前端蓋流入,經葉輪作用,在前端蓋上的固定筋作用下改變流向,流入由外圓筒和前密封套、後密封套形成的流道內,再從後端蓋流出,少量高壓介質經密封套上的回流孔流入屏蔽套內。
權利要求1.內裝式屏蔽泵,由外筒(16)、前端蓋(11)和後端蓋(1)形成內腔(20),在前端蓋(11)和後端蓋(1)上分別設置與內腔(20)相通的入口(21)和出口(22),在內腔裡固定有密封套(23),在密封套(23)與外筒(16)之間形成連通所述入口(21)和出口(22)的介質通道(24),在密封套(23)的內側固定被屏蔽的電機定子(5),通過轉軸支撐在軸承(2)上的電機轉子(4)位於電機定子(5)的中心位置,且轉軸位於入口的一端連接有葉輪(10),其特徵是所述的外筒(16)支撐在前端蓋(11)和後端蓋(1)之間,且所述的前端蓋(11)、後端蓋(1)與外筒(16)之間設置有密封件(14),所述的前端蓋(11)、後端蓋(1)與密封套(23)之間通過緊固件(27)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密封套(23)上固定有螺母(28),所述的緊固件(27)為穿過所述前端蓋(11)、後端蓋(1)並與螺母(28)連接的螺釘。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前端蓋(11)、後端蓋(1)上分別具有伸入所述外筒(16)內的定位段(26),所述的密封件(14)置在所述定位段(26)與外筒(16)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機定子(5)與密封套(23)間設有絕緣套(7),所述的電機定子(5)的內側設置有屏蔽套(9),且所述的屏蔽套(9)與定子(5)間設有絕緣紙(8)。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密封套(23)由前密封套(15)與後密封套(17)連接而成,在前密封套(15)與後密封套(17)的連接部位設置有密封圈(6)。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軸承分別設置在前密封套(15)和後密封套(17)的端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電機轉子(4)與軸承(2)之間的轉軸上套有軸承擋圈(3)。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前密封套(15)、後密封套(17)上有回流孔(31)。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內裝式屏蔽泵,其特徵是所述的後密封套(17)上焊接有引出電機定子電纜的螺紋出線套(18),螺紋出線套(18)與外圓筒(16)密封固定。
專利摘要內裝式屏蔽泵,用於液體輸送,現有產品不便加工和裝配,本方案由外筒、前端蓋和後端蓋形成內腔,在前端蓋和後端蓋上分別設置與內腔相通的入口和出口,在內腔裡固定有密封套,在密封套與外筒之間形成連通所述入口和出口的介質通道,在密封套的內側固定被屏蔽的電機定子,通過轉軸支撐在軸承上的電機轉子位於電機定子的中心位置,且轉軸位於入口的一端連接有葉輪,其特徵是所述的外筒支撐在前端蓋和後端蓋之間,且所述的前端蓋、後端蓋與外筒之間設置有密封件,所述的前端蓋、後端蓋與密封套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本方案通過前後端蓋使外筒與密封套保持合理的裝配關係,定位可靠、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同時改善了泵的水力性能。
文檔編號F04D29/62GK2878746SQ20062010259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4月12日
發明者許敏田, 葉志勝, 羅小伍 申請人:浙江新界泵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