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12-05 23:16:46 2

本發明屬於紡織面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製備方法,特別是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面料就是用來製作服裝的材料,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面料不僅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著服裝的色彩、造型的表現效果。混紡面料是通過多種纖維編織而成,從而可以結合各自的特點,比如滌棉混紡物是以滌綸為主要成份,採用65%-67%滌綸和33%-35%的棉花混紗線織成的紡織品,這樣既突出了滌綸的風格又有棉織物的長處,在幹、溼情況下彈性和耐磨性都較好,尺寸穩定,縮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皺摺、易洗、快幹的特點。
經檢索,如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發光的混紡面料【申請號:201410021893.8;公告號:CN 104790220A】。這種發光的混紡面料,其主要成份是棉纖維、燈芯絨、氨綸絲、彈力纖維、大豆纖維、長毛絨和駱駝毛絨,其特徵在於:按質量分數比,棉纖維35-55份、燈芯絨25-40份、氨綸絲20-30份、彈力纖維15-22份、大豆纖維12-25份、長毛絨8-15份、駱駝毛絨10-15份,然後在其紡成的面料上面覆蓋發光層。
該專利中公開的混紡面料雖然具有質地細膩、手感柔軟、舒適保暖、透氣透溼、抗菌抑菌的優點,但是,該混紡面料沒有阻燃、隔離紫外光的功能,無法在複雜的環境中使用,功能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該面料具有功能性強的特點。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包括基布層,其特徵在於,基布層兩側均具有加強層,加強層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水性聚氨酯樹脂55~75份、聚氯乙烯樹脂10~18份、消泡劑3~6份、二氧化鈦0.6~1份、交聯劑2~8份、氧化鎂2~3.5份、氧化鋅2~4.5份和去離子水20~30份。
採用以上組分,加強層的主要成分為水性聚氨酯樹脂,又在其中加入適量的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可使加強層具有阻燃、耐水性強、屏蔽紫外光的特性,能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使用,功能性強。
所述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樹脂65份、聚氯乙烯樹脂14份、消泡劑4份、二氧化鈦0.8份、交聯劑5份、氧化鎂3份、氧化鋅3.2份和去離子水25份。
採用以上組分,可使加強層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性能,組分合理。
所述基布層由天然棉纖維和陶氏纖維交織而成,天然棉纖維和陶氏纖維的重量份比為17:25或19:22,消泡劑為有機矽消泡劑,交聯劑為過氧化二異丙苯。
採用以上結構,基布層通過兩種纖維交織而成,結合了兩種纖維各自具有的功能特性,可使基布層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彈力。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具有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a、按上述各組分的重量份稱取所需的原料;
b、將水性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添加到反應釜中,反應時間10~25min,製得浸軋液;
c、將浸軋液倒入浸軋機中,將基布層採用浸軋方法,採用二浸二軋工藝,軋餘率68~72%,浸軋液層即為加強層;
d、將浸軋後的基布層放入烘箱中,熱烘溫度為80~95℃,烘乾時間為15~24min;
e、將烘乾後的基布層放入焙烘機中,焙烘溫度為130~150℃,焙烘時間為5~12min;
f、將焙烘後的基布層放入面料定形機中,定形溫度160~180℃,製得纖維混紡高彈面料。
採用以上方法,通過對基布層浸軋、烘乾、烘焙和定形等處理,使基布層和加強層快速固定在一起,可實現連續不間斷的生產作業,生產效率高。
在步驟c中的所述的浸軋機,包括機架、第一輥筒、第二輥筒、第三輥筒和軋液箱,第一輥筒、第二輥筒和第三輥筒均通過軸向固定且周向轉動的方式平行設置在機架上,第一輥筒和第二輥筒位於同一高度,第三輥筒位於第一輥筒和第二輥筒的上方,且能同時與第一輥筒和第二輥筒相連觸,第三輥筒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設置在機架上,軋液箱固定在機架上,軋液箱上端具有開口,軋液箱位於第一輥筒下方,軋液箱內設置有轉軸一和轉軸二,轉軸一位於第一輥筒下方,轉軸二位於第二輥筒下方,機架上還設置有能對軋液箱自動補液的補液機構。
本浸軋機的工作原理如下:將需要浸軋的布料依次繞在轉軸一、第一輥筒、轉軸二和第二輥筒上,添加適量的浸軋液到軋液箱中,通過第一移動機構帶動第三輥筒上下移動,可調節好布料的軋餘率,隨著浸軋作業的持續進行,軋液箱中的液面逐漸降低,通過補液機構對軋液箱自動補充浸軋液,從而可使軋液箱中的液面高度始終保持一致,補液方便、快速。
所述補液機構包括儲液桶和補液管,儲液桶固定在機架上,且儲液桶位於軋液箱上方,補液管一端和儲液桶相連通,補液管另一端能位於軋液箱內,補液管中設置有第三電磁閥和過濾網,第三電磁閥位於儲液桶和過濾網之間,補液管中還設置有排汙管,排汙管位於第三電磁閥和過濾網之間,排汙管中設置有第四電磁閥。
當需要對軋液箱補充浸軋液時,打開第三電磁閥,並關閉第四電磁閥,儲液桶中的浸軋液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過補液管自動補充到軋液箱中,操作方便;當需要將過濾網處的雜質排出時,打開第四電磁閥,並關閉第三電磁閥,通過排汙管可將過濾網處的雜質排出,清理方便。
所述儲液桶上還設置有報警機構,報警機構包括警鈴、液位傳感器和PLC可編程控制器,液位傳感器設置在儲液桶內,且液位傳感器與儲液桶最下部距離為2~5cm,警鈴固定在儲液桶外,警鈴和液位傳感器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相連。
當儲液桶中的浸軋液不足時,液位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PLC可編程控制器將信號傳遞給警鈴,警鈴發出報警,提醒直觀、方便。
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三電磁閥工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懸浮塊、導向杆和行程開關,導向杆豎直設置在軋液箱內,行程開關通過安裝板固定在導向杆上端,懸浮塊套設在導向杆上,且能沿導向杆上下移動,懸浮塊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工作部能和行程開關相連觸,行程開關和第三電磁閥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相連。
採用以上結構,隨著軋液箱中液面逐漸降低,懸浮塊隨著液面逐漸降低,懸浮塊的工作部和行程開關脫離,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PLC可編程控制器使第三電磁閥處於打開狀態,儲液桶中的浸軋液通過補液管補充到軋液箱中,隨著液面逐漸升高,懸浮塊隨著液面逐漸升高,懸浮塊的工作部和行程開關接觸,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PLC可編程控制器使第三電磁閥處於關閉狀態,控制方便。
所述第一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氣缸、第一導軌和第一滑塊,第一導軌豎直固定在機架上,第一滑塊設置在第一導軌上,第一氣缸的缸體固定在機架上,第一氣缸的活塞杆豎直向下,第一氣缸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塊相固連,第三輥筒通過安裝架固定在第一滑塊上。
當需要調節第三輥筒的高度時,控制第一氣缸的活塞杆上下移動,第一氣缸的活塞杆帶動第一滑塊沿著第一導軌上下移動,第一滑塊帶動安裝架上下移動,安裝架帶動第三輥筒上下移動,從而可使布料保持不同的軋餘率,應用範圍廣。
所述機架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軸一和導向軸二。
採用以上結構,通過導向軸一和導向軸二可使布料能順利輸入到軋液箱中或者從軋液箱中輸出,導向作用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面料中加強層的主要成分為水性聚氨酯樹脂,又在其中加入適量的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可使加強層具有阻燃、耐水性強、屏蔽紫外光的特性,能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使用,功能性強。
2、本製備方法中通過對基布層浸軋、烘乾、烘焙和定形等處理,使基布層和加強層快速固定在一起,可實現連續不間斷的生產作業,生產效率高。
3、本浸軋機中通過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使第三電磁閥處於打開,儲液桶中的浸軋液通過補液管補充到軋液箱中,懸浮塊隨著液面逐漸升高,並和行程開關接觸,行程開關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使第三電磁閥處於關閉,可使其液面高度始終保持一致,補液方便。
4、通過液位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PLC可編程控制器將信號傳遞給警鈴,警鈴發出報警,提醒直觀。
5、通過導向軸一和導向軸二可使布料能順利輸入到軋液箱中或者從軋液箱中輸出,導向作用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拆去部分零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拆去部分零件的剖視圖。
圖中,1、機架;2、轉軸二;3、PLC可編程控制器;4、導向軸一;5、轉軸一;6、第一輥筒;7、第三輥筒;8、第二輥筒;9、導向軸二;10、軋液箱;11、第一氣缸;12、第一滑塊;13、第一導軌;14、安裝架;15、導向杆;16、懸浮塊;16a、工作部;17、安裝板;18、行程開關;19、補液管;20、過濾網;21、第三電磁閥;22、儲液桶;23、警鈴;24、液位傳感器;25、第四電磁閥;26、排汙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本纖維混紡高彈面料,包括基布層,基布層兩側均具有加強層,加強層由如下重量份的組份組成:水性聚氨酯樹脂55~75份、聚氯乙烯樹脂10~18份、消泡劑3~6份、二氧化鈦0.6~1份、交聯劑2~8份、氧化鎂2~3.5份、氧化鋅2~4.5份和去離子水20~30份,採用該組分,加強層的主要成分為水性聚氨酯樹脂,又在其中加入適量的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可使加強層具有阻燃、耐水性強、屏蔽紫外光的特性,能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使用,功能性強。
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樹脂65份、聚氯乙烯樹脂14份、消泡劑4份、二氧化鈦0.8份、交聯劑5份、氧化鎂3份、氧化鋅3.2份和去離子水25份,採用該組分,可使加強層能達到最佳的使用性能,組分合理;當然,也可以採用這種實施方案,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樹脂55份、聚氯乙烯樹脂10份、消泡劑3份、二氧化鈦0.6份、交聯劑2份、氧化鎂2份、氧化鋅2份和去離子水20份;當然,也可以採用該種實施方案,各組份的重量份如下:水性聚氨酯樹脂75份、聚氯乙烯樹脂18份、消泡劑6份、二氧化鈦1份、交聯劑8份、氧化鎂3.5份、氧化鋅4.5份和去離子水30份。
基布層由天然棉纖維和陶氏纖維交織而成,天然棉纖維和陶氏纖維的重量份比為17:25或19:22,在本實施例中,天然棉纖維和陶氏纖維的重量份比為17:25;消泡劑為有機矽消泡劑,消泡劑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交聯劑為過氧化二異丙苯,交聯劑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採用該結構,基布層通過兩種纖維交織而成,結合了兩種纖維各自具有的功能特性,可使基布層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彈力。
製備方法的實施例一:
本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按以上各組分的重量份稱取所需的原料;
b、將水性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添加到反應釜中,反應時間10min,製得浸軋液;
c、將浸軋液倒入浸軋機中,將基布層採用浸軋方法,採用二浸二軋工藝,軋餘率68%,浸軋液層即為加強層;
d、將浸軋後的基布層放入烘箱中,熱烘溫度為80℃,烘乾時間為15min;
e、將烘乾後的基布層放入焙烘機中,焙烘溫度為130℃,焙烘時間為5min;
f、將焙烘後的基布層放入面料定形機中,定形溫度160℃,製得纖維混紡高彈面料。
如圖1所示,在步驟c中的浸軋機,包括機架1、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第三輥筒7和軋液箱10,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和第三輥筒7均通過軸向固定且周向轉動的方式平行設置在機架1上,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位於同一高度,第三輥筒7位於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的上方,且能同時與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相連觸,第三輥筒7和第一輥筒6之間、第三輥筒7和第二輥筒8之間均具有供布料通過的間隙;第三輥筒7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設置在機架1上,軋液箱10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上端具有開口,軋液箱10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軋液箱10內設置有轉軸一5和轉軸二2,轉軸一5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轉軸二2位於第二輥筒8下方,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對軋液箱10自動補液的補液機構。
如圖3所示,補液機構包括儲液桶22和補液管19,儲液桶22固定在機架1上,儲液桶2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且儲液桶22位於軋液箱10上方,補液管19一端和儲液桶22相連通,補液管19另一端能位於軋液箱10內,補液管19中設置有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第三電磁閥21位於儲液桶22和過濾網20之間,補液管19中還設置有排汙管26,排汙管26位於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之間,排汙管26中設置有第四電磁閥25。
如圖1、圖3所示,儲液桶22上還設置有報警機構,報警機構包括警鈴23、液位傳感器24和PLC可編程控制器3,液位傳感器24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液位傳感器24設置在儲液桶22內,且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2~5cm,在本實施例中,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3cm;警鈴23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和液位傳感器24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
如圖3所示,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三電磁閥21工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懸浮塊16、導向杆15和行程開關18,導向杆15豎直設置在軋液箱10內,行程開關18通過安裝板17固定在導向杆15上端,安裝板1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導向杆15的上端,行程開關1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17上;懸浮塊16套設在導向杆15上,且能沿導向杆15上下移動,懸浮塊16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16a,工作部16a能和行程開關18相連觸,行程開關18和第三電磁閥21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PLC可編程控制器3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磁閥、行程開關18、警鈴23和傳感器的程序為現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如圖1、圖2所示,第一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氣缸11、第一導軌13和第一滑塊12,第一導軌13豎直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導軌1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滑塊12設置在第一導軌13上,通過第一導軌13可對第一滑塊12上下移動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第一氣缸1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缸體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豎直向下,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三輥筒7通過安裝架14固定在第一滑塊12上。
如圖1所示,機架1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採用該結構,通過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可使布料能順利輸入到軋液箱10中或者從軋液箱10中輸出,導向作用好。
製備方法的實施例二:
本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按以上各組分的重量份稱取所需的原料;
b、將水性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添加到反應釜中,反應時間18min,製得浸軋液;
c、將浸軋液倒入浸軋機中,將基布層採用浸軋方法,採用二浸二軋工藝,軋餘率70%,浸軋液層即為加強層;
d、將浸軋後的基布層放入烘箱中,熱烘溫度為88℃,烘乾時間為20min;
e、將烘乾後的基布層放入焙烘機中,焙烘溫度為140℃,焙烘時間為8min;
f、將焙烘後的基布層放入面料定形機中,定形溫度170℃,製得纖維混紡高彈面料。
如圖1所示,在步驟c中的浸軋機,包括機架1、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第三輥筒7和軋液箱10,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和第三輥筒7均通過軸向固定且周向轉動的方式平行設置在機架1上,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位於同一高度,第三輥筒7位於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的上方,且能同時與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相連觸,第三輥筒7和第一輥筒6之間、第三輥筒7和第二輥筒8之間均具有供布料通過的間隙;第三輥筒7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設置在機架1上,軋液箱10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上端具有開口,軋液箱10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軋液箱10內設置有轉軸一5和轉軸二2,轉軸一5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轉軸二2位於第二輥筒8下方,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對軋液箱10自動補液的補液機構。
如圖3所示,補液機構包括儲液桶22和補液管19,儲液桶22固定在機架1上,儲液桶2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且儲液桶22位於軋液箱10上方,補液管19一端和儲液桶22相連通,補液管19另一端能位於軋液箱10內,補液管19中設置有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第三電磁閥21位於儲液桶22和過濾網20之間,補液管19中還設置有排汙管26,排汙管26位於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之間,排汙管26中設置有第四電磁閥25。
如圖1、圖3所示,儲液桶22上還設置有報警機構,報警機構包括警鈴23、液位傳感器24和PLC可編程控制器3,液位傳感器24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液位傳感器24設置在儲液桶22內,且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2~5cm,在本實施例中,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3cm;警鈴23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和液位傳感器24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
如圖3所示,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三電磁閥21工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懸浮塊16、導向杆15和行程開關18,導向杆15豎直設置在軋液箱10內,行程開關18通過安裝板17固定在導向杆15上端,安裝板1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導向杆15的上端,行程開關1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17上;懸浮塊16套設在導向杆15上,且能沿導向杆15上下移動,懸浮塊16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16a,工作部16a能和行程開關18相連觸,行程開關18和第三電磁閥21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PLC可編程控制器3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磁閥、行程開關18、警鈴23和傳感器的程序為現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如圖1、圖2所示,第一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氣缸11、第一導軌13和第一滑塊12,第一導軌13豎直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導軌1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滑塊12設置在第一導軌13上,通過第一導軌13可對第一滑塊12上下移動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第一氣缸1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缸體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豎直向下,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三輥筒7通過安裝架14固定在第一滑塊12上。
如圖1所示,機架1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採用該結構,通過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可使布料能順利輸入到軋液箱10中或者從軋液箱10中輸出,導向作用好。
製備方法的實施例三:
本纖維混紡高彈面料的製備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按以上各組分的重量份稱取所需的原料;
b、將水性聚氨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消泡劑、二氧化鈦、交聯劑、氧化鎂、氧化鋅和去離子水添加到反應釜中,反應時間25min,製得浸軋液;
c、將浸軋液倒入浸軋機中,將基布層採用浸軋方法,採用二浸二軋工藝,軋餘率72%,浸軋液層即為加強層;
d、將浸軋後的基布層放入烘箱中,熱烘溫度為95℃,烘乾時間為15~24min;
e、將烘乾後的基布層放入焙烘機中,焙烘溫度為150℃,焙烘時間為5~12min;
f、將焙烘後的基布層放入面料定形機中,定形溫度180℃,製得纖維混紡高彈面料。
採用該方法,通過對基布層浸軋、烘乾、烘焙和定形等處理,使基布層和加強層快速固定在一起,可實現連續不間斷的生產作業,生產效率高。
如圖1所示,在步驟c中的浸軋機,包括機架1、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第三輥筒7和軋液箱10,第一輥筒6、第二輥筒8和第三輥筒7均通過軸向固定且周向轉動的方式平行設置在機架1上,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位於同一高度,第三輥筒7位於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的上方,且能同時與第一輥筒6和第二輥筒8相連觸,第三輥筒7和第一輥筒6之間、第三輥筒7和第二輥筒8之間均具有供布料通過的間隙;第三輥筒7通過一能帶動其上下移動的第一移動機構設置在機架1上,軋液箱10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軋液箱10上端具有開口,軋液箱10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軋液箱10內設置有轉軸一5和轉軸二2,轉軸一5位於第一輥筒6下方,轉軸二2位於第二輥筒8下方,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對軋液箱10自動補液的補液機構。
如圖3所示,補液機構包括儲液桶22和補液管19,儲液桶22固定在機架1上,儲液桶22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且儲液桶22位於軋液箱10上方,補液管19一端和儲液桶22相連通,補液管19另一端能位於軋液箱10內,補液管19中設置有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第三電磁閥21位於儲液桶22和過濾網20之間,補液管19中還設置有排汙管26,排汙管26位於第三電磁閥21和過濾網20之間,排汙管26中設置有第四電磁閥25。
如圖1、圖3所示,儲液桶22上還設置有報警機構,報警機構包括警鈴23、液位傳感器24和PLC可編程控制器3,液位傳感器24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現有產品;液位傳感器24設置在儲液桶22內,且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2~5cm,在本實施例中,液位傳感器24與儲液桶22最下部距離為3cm;警鈴23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儲液桶22外;警鈴23和液位傳感器24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
如圖3所示,機架1上還設置有能控制第三電磁閥21工作的控制機構,控制機構包括懸浮塊16、導向杆15和行程開關18,導向杆15豎直設置在軋液箱10內,行程開關18通過安裝板17固定在導向杆15上端,安裝板17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導向杆15的上端,行程開關18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安裝板17上;懸浮塊16套設在導向杆15上,且能沿導向杆15上下移動,懸浮塊16上端具有凸出的工作部16a,工作部16a能和行程開關18相連觸,行程開關18和第三電磁閥21均與該PLC可編程控制器3相連,PLC可編程控制器3採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磁閥、行程開關18、警鈴23和傳感器的程序為現有的,其程序不需要重新編輯。
如圖1、圖2所示,第一移動機構包括第一氣缸11、第一導軌13和第一滑塊12,第一導軌13豎直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導軌13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滑塊12設置在第一導軌13上,通過第一導軌13可對第一滑塊12上下移動起到較好的導向作用;第一氣缸11的缸體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缸體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固定在機架1上;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豎直向下,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端部通過螺栓連接的方式和第一滑塊12相固連;第三輥筒7通過安裝架14固定在第一滑塊12上。
如圖1所示,機架1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採用該結構,通過導向軸一4和導向軸二9可使布料能順利輸入到軋液箱10中或者從軋液箱10中輸出,導向作用好。
本浸軋機的工作原理如下:將需要浸軋的布料依次繞在導向軸一4、轉軸一5、第一輥筒6、轉軸二2、第二輥筒8和導向軸二9上,添加適量的浸軋液到軋液箱10中,控制器控制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上下移動,第一氣缸11的活塞杆帶動第一滑塊12沿著第一導軌13上下移動,第一滑塊12帶動安裝架14上下移動,安裝架14帶動第三輥筒7上下移動,可調節好布料的軋餘率,隨著浸軋作業的持續進行,懸浮塊16隨著液面逐漸降低,懸浮塊16的工作部16a和行程開關18脫離,行程開關18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3,PLC可編程控制器3使第三電磁閥21處於打開狀態,儲液桶22中的浸軋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過補液管19自動補充到軋液箱10中,隨著液面逐漸升高,懸浮塊16隨著液面逐漸升高,懸浮塊16的工作部16a和行程開關18接觸,行程開關18將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3,PLC可編程控制器3使第三電磁閥21處於關閉狀態,從而可使軋液箱10中的液面高度始終保持一致;當需要將過濾網20處的雜質排出時,打開第四電磁閥25,通過排汙管26可將過濾網20處的雜質排出,清理方便;當儲液桶22中的浸軋液不足時,液位傳感器24將檢測到的信號傳遞給PLC可編程控制器3,PLC可編程控制器3將信號傳遞給警鈴23,警鈴23發出報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