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
2024-11-17 13:47:10
中華文明是我們的驕傲,也是我們共有的財產,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是中華文明的受益者、承載者、傳播者,有責任有義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美德,使照耀中華數千年的文明之光熠熠生輝,發揚光大。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篇一】
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華源遠流長的美德。
這一季,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弘揚的最基本的要領,美德是每個中華人民共同擁有、共同學習的。
美德的美好,美德的博大精深,美德的崇高深受人們的愛戴。
尊師重道是美德,每個學生,每個擁有師長的人都需要尊重老師,尊重師長,作好一個學生,一個學者,一個學習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謙虛,轉言之這是中華的傳統美德,每個公民都懷著一顆謙虛的心,友好做人,不自大不惡語嘲笑他人。
尊老愛幼也是美德之一,從建國以來,尊老愛幼一直是歷代學者必須的美德,也是一個優秀公民應該做的。
助人為樂是尊老愛幼的最高境界,在愛幼尊老的基礎上,加深自己的思想領悟,去愛幼,幫助每個有困難,需要幫助的人,用博大的心給別人一些溫暖。
當然,活在當下,團結友好、互助也是中華的傳統美德。
美德的形式五彩繽紛,美德的內容五彩紛呈!
讓我們一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作一個有素質,有理想,有抱負的公民。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篇二】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作為中國人,讓我們倍感自豪和驕傲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我們的傳統美德以德作為根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以道義為重的人生觀。
同學們,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該承繼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首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志士為維護祖國的榮譽和民族的尊嚴在愛國和氣節方面為後人做出了榜樣,無數為國捐軀的□黨人都體現了這一民族的愛國精神,然而在中國歷史上面對物質世界的□□求榮的夜大有人在,這就要求我們時刻要以祖國的利益為重。
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求我們要立志奮發,一個人、一個國家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要有奮發向上的精神,有志者事竟成,奮發圖強既要從大處著眼更要從小處著手,從自我做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不斷吸取其他民族、國家先進文化勇於創新的民族。中華民族文化遺產極為豐富,這與古人的勤學好問是分不開的,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和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都說明勤學的道理,讀書還要善疑好問,不學不問怎能有所提高?不恥下問、大膽質疑、多思考,才能有所超越,由此看來,勤學好問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勤儉廉政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為金錢和物質所惑,不為權勢所動,這就要求我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中學會勤儉,培養廉政美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還要敬長、知禮、誠實守信,對人彬彬有禮體現了對他人的尊重,當今社會,文明禮貌、文化素養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隨著□主席的構建和諧社會、樹立八榮八恥,為我們帶來了民族的希望。同學們,當你向老師和長輩們彬彬有禮問好的時候;當你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當你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時候,當你學會「寬於待人、嚴於利己」的時候;當你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時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繼傳統美德和弘揚民族精神嗎!讓我們的生命煥發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讓我們為擁有一座美麗的家園而自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講文明、懂禮貌、誠實守信!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以「禮儀之邦」聞名於世。古人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圖報」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報非君子」的古訓。有「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處世信條。美國把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作為感恩節,在感恩節裡,許多家庭、宗教組織及慈善機構還為窮人、孤兒及流浪者們提供免費的火雞宴,讓那些不幸的人們在感恩節裡也得到一份人間的溫暖。
20XX年的8月3日,上海市教育部門在修訂《中小學生守則》時,增加了「學會感恩」的條款,填補了以往教育內容的一個空白。全國一些學校相繼也開展了「學會感恩」這方面的研究,把「感恩教育」作為德育教育的切入點。感恩教育理應成為人生的一門「必修課」,學校更應注意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樹立感恩意識,並且教會他們如何學會感恩。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
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中華傳統美德的作文【篇三】
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群體的事跡正被廣泛傳頌,許許多多的人都被這個故事打動。「寶元的父母咱們得管」,這樣樸實的一句話以及隨後很多看似善小卻為之的舉動,在15年光陰的照耀下顯得異常溫暖而美好。在這個故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深深扎入中華大地的傳統美德的力量。
打動我們的是這個故事中閃爍的守望相助、誠信感恩的傳統「因子」。中華民族有很多傳統美德,有無數像河北農大畢業生群體那樣樸實的人們,在實踐中傳承和弘揚著這些美德。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崇高精神的生動體現,值得我們珍視並在潛移默化中傳給下一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推己及人的兼愛價值觀,在中華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如同閃爍的珍珠,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世界中的重要財富。如同參天大樹的根系,默默地為迎風招展的枝葉提供著養分,它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合力,讓我們充滿對未來的希望和為之奮鬥的力量。無論是國家還是個體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能深深感受到傳統美德在心靈深處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和強大的凝聚力。
在這個春天,教育正為這些傳統美德發出更大的光彩而努力著。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群體身上閃耀的道德光輝,正是教育要追求的育人根本。學習河北農大優秀畢業生群體的精神,並把這種精神輻射出去,是教育的作用所在。要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對民族文化的學習、通過對傳統美德的弘揚,實現這些價值觀的綿延。正直、公正、友愛、尊老、愛幼、誠實、信用,這些值得我們珍視的價值觀將通過教育深入到學生的精神血脈裡,校園將成為中華傳統美德獲得更大傳播的基地。
信守約定的群體,傳承美德的堅守,匯成了這個春天中國大地上的一股暖流。河北農大26名畢業生的故事看似平凡的小事,卻因為真實、感人,而可親可敬、可信可學。在這個春天,讓我們把溫暖留在心裡,把感動付諸行動,把行動匯聚成民族振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