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孝道作文:不愛父母哪會愛國

2024-11-16 14:49:11

  孝道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美德之一,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我們時刻要銘記孝道的重要性。

  【不愛父母哪會愛國】

  我說的是真事,最近的真事。南方一位做母親的人得了不治之症,整個人瘦成一把骨頭,而且每天都要忍受疼痛的折磨。那不是一般的疼痛,那是足以摧毀人的所有意志力和忍耐力的真正的痛,痛不欲生。但她咬緊牙關忍著、活著——一定要活到兒子高考結束。她不擔心自己的死,擔心的只是死在高考之前影響兒子的情緒和高考成績。她太愛自己的兒子了。

  高考結束了,兒子終於來醫院看她。這座城市地處亞熱帶,且正值盛夏,沒有空調的低檔病房裡更是火燒火燎,加之病痛幾乎榨乾了這位母親身上最後一滴液體。她對兒子說:「兒呀,媽想喝甘蔗汁……」兒子出去了,很快回來說:「外面沒有甘蔗汁。」然而,事實上滿街都是甘蔗汁,兩塊錢一杯的甘蔗汁是那座城市最普通的飲料。一位不是她兒子的人看不下去了,為她買回了甘蔗汁。可問題是,作為病痛中的母親,喝自己兒子買的甘蔗汁同喝別人買的甘蔗汁心情能一樣嗎?

  再說那是怎樣的母親啊!由於很早就離異了,多年來一直靠每月200元低保維持母子兩人的生活,還要供兒子讀書。買菜只能趁露天菜市快收攤的時候買最便宜的。吃飯時別說肉就連菜葉都夾到兒子碗裡,自己只泡一點兒菜汁下飯!兒子小時餵兒子以乳汁,兒子大了給兒子以肉菜而自己喝菜汁,最後向兒子要甘蔗汁卻沒有喝到!你能相信嗎?

  必須承認,孝德的失落,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最醜陋最可詛咒的事情之一。按理,愛的教育應該從愛父母開始,即從孝開始,而我們往往從愛集體愛祖國愛社會等過於宏大、抽象、高蹈的對象開始。豈不知,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豈會愛作為父母之邦的祖國、母國!

  【沉默的父親】

  時代過去了,他還沒有過去。

  現在他的身份是高雄市某醫師的父親,孫女回來時還依照舊俗與全家拍個照。多數時候他只是一個人孤零零地獨居在南臺灣的某個鄉下,與家人不溝通,不來往。

  城市的燈光囂張又喧嚷地在他身邊亮起,取代了當年的炮火。五顏六色的招牌照亮城市每個角落,但他的人生始終是黑白的,甚至始終是一出默劇。他不能期待,不可言語——太多話會攪動人生無法承受的沉痛與悔恨。十六歲時被拉夫,二十歲來臺,今年八十三歲了。一晃眼,人生唯一允許自己激動的只有兩岸開放探親時,迫不及待地奔至香港探看媽媽。媽媽啊,你身上的味道兒子四十年沒聞到了,離家時連和你跪別的孝道,兒子都沒做到!

  一個甲子過去,當年一塊被拉夫的,有的戰死在壕溝,有的負了傷,勉強背上一段路,身子越來越沉,放下一探鼻孔,才知斷氣了。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時日好快又好慢。每度過一分鐘,就多死一名弟兄。二十歲的青春,生命竟是倒數的,每天都在想,下一個死亡的可能是自己。沒想到來到一個陌生的島嶼,竟然一住就是六十三年。應瞬間消逝的生命,竟也這樣拖拖拉拉沒有消逝,過了六十三年。

  於是,組個家,但與妻情感不睦,與兒大鬧一場,甚至登報聲明「某子從此與本人無關」。分離又怎麼樣?人生早在六十年前已報廢了一半,故鄉早已是一個永遠回不去的地方,死亡是常有的事,至於孤獨,唉,太小的事了!

  今年父親節,我收到一封高雄徐醫師寄來的信,描述以上他與父親的故事。徐醫師現年五十歲,五十年人生裡與父親的關係不是埋怨就是衝突,父子關係惡劣至爸爸登報與他脫離父子關係。母親為了袒護兒子,也與父親鬧翻了。徐醫師的父親這幾年一直過著孤單的生活——年少顛沛,年老孤寂,家人也逐漸放棄了對他的關心。徐父每日唯一的精神寄託是收聽我的廣播節目《文茜的異想世界》,跟著一個老了但愛浪漫的女孩聽音樂,獲取世界資訊,聆聽不同人的故事。

  父親節那一天,徐醫師通過東森財經臺總監李惠惠找到我,提出了一個很特別、很感人的請求——這麼多年了,他想向父親表達敬意,但他說不出口。一個已經不習慣表露情感的兒子,想藉由一名陌生女子告訴爸爸:「爸爸,在大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知道你的辛苦……請文茜小姐代為轉達我們全家人對父親的敬意。」

  徐醫師請我代念的信內容大致如下:

  好久沒有如此開心地醒來,

  哼著哼著:淡淡的三月天,杜鵑花開在山坡上……

  一首幾十年沒哼過的老歌……

  好熟好美……

  哥哥你打勝仗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不再插在自己頭髮上……

  很氣,非常氣,為什麼總扯上了戰爭,

  誰寫的……

  淚光中映出了爸爸這一生的經歷,

  那個烽火連天,少小就離家……

  破碎的年代

  ……

  再大的痛也絕不哭

  不會哭、會忍,是我的爹

  ……

  幾十年沒流淚了

  ……

  我在廣播中朗讀後,徐醫師寫了一封非常親切的信給我,並客氣地附送一大盒吳寶春麵包。他說,很高興這個父親節是五十年來他們父子最相愛的父親節。

  麵包盒裡,放著一張徐醫師的全家福。徐父安靜地坐著,頭髮蒼白,臉頰圓潤,無甚表情。旁人看不出風霜,望不著悔恨,只知西風殘照,歲月也殘照,畢竟八十三歲了,他已習得平靜。

  照片中徐父的嘴唇緊閉,事實上,他已沉默一生。他唯獨喜歡聽一個愛說話的(老)女孩的廣播——她的時代有歌、有笑、有淚,但老先生的時代,只有蒼涼、悲壯。流淚不是他們僅有的權利,笑,只有人生絕望時才仰天狂笑。狂笑上天,也責問上天:這是什麼時代?為何對中國人開這麼一個大玩笑?活過二戰,再來一場更殘酷的國共內戰?

  徐醫師與他父親的悲劇不是唯一的。他們父子尚可衝突,尚可埋怨,五十年後,還來得及表達敬意,王應文則連這樣的機會也沒有。

  王應文的父親王生明,是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的國民黨軍司令。當時抗美援朝已結束兩年,美軍決定協防臺灣,轉向支持蔣介石。1949年蔣介石雖已失去對大多數中國大陸領土的統治權,但仍有1500公里海岸線上的島嶼掌握在蔣介石軍隊手中,從浙江台州灣的大陳島、一江山島,南至金門、馬祖及臺灣。1955年王生明接獲命令「死守一江山」,等同一紙軍中死亡令。於是從大陳島出發前,一行人特別被允許先回臺灣探望妻小,並由蔣介石頒贈勳章。他們是臺灣當年的「神風特攻隊」,要打一場打不贏的戰爭,打一場絕望的戰役。勳章掛在胸前,換王生明司令的一條命。

  出發前,王生明一家拍了一張全家福。那個時代臺北的照相館不多,多集中于衡陽路。一個照相館老闆多年後回憶:前來拍照的往往不是有錢人,而是窮困的軍人。拍的全家福中多半除了不識事的孩子以外,丈夫、太太均無笑意,有的臉上掛著生離死別的悲傷,有的只差沒淚流滿面。

  【洗腳、下跪、磕頭和道德演出】

  洗腳、下跪和磕頭的鬧劇,從舊帝國一直上演到民國,始終沒有終止的跡象,只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它逐漸遭到人們的唾棄。但今天,在道德全面淪喪,而普世倫理又無法推行的背景下,那些發黴的舊風俗開始捲土重來,成為轉型中國的「亮麗風景」。

  最近,廣東某實驗中學首創「青年禮」,要求初二學生在操場集體「下跪」,以示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母親節前夕,江西某小學100名學生在操場上給媽媽洗腳以示孝心;北京170名外來務工者為並排而坐的父母洗腳;武漢洪山看守所內的少年嫌犯為母親洗腳表達感恩和懺悔,如此等等。下跪洗腳的光榮事跡,有如雨後春筍。

  無獨有偶,臺灣屏東舉辦「為媽媽洗腳」活動,計有3724位母親同時被洗,創下同一時空裡最多人洗腳的金氏世界紀錄。中國人不僅善於製造各種製毒和使毒紀錄,也在孜孜不倦地營造新的道德奇蹟。

  至此,「洗腳模式」成了推行感恩精神和孝道倫理的樣板。各類職業和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人群,均被要求給自家父母洗腳,並且從家庭內部發展到大庭廣眾,又由坐洗推進到跪洗和磕頭洗。上海某中學甚至給學生頒發洗腳日曆卡,每洗一次腳,父母就在卡上簽字,而該卡將在學期末成為評定道德分數的主要依據。

  國人的孝道傳統,往往表演甚於實績。父母死後,大肆操辦喪事以示孝心,而其生前,則往往百般虐待與摧殘。目前的洗腳狂潮,不過是這種「秀孝傳統」的變種而已。正如一些網友所指出的那樣,如果向長輩表達感恩之情,最終只剩下下跪或洗腳的話,那麼這只能是華夏民族的悲哀。老師應向學生告知「孝即愛心」,而非組織此類譁眾取寵的街頭活報劇。

  耐人尋味的是,那些受到表彰的著名孝行,大多散發著濃烈的自虐和互虐氣味。在作為道德範本的《二十四孝圖》中,三分之二的事跡尚在可以理喻的範圍,而約三分之一的故事則可以劃歸荒謬可笑之列,諸如「戲彩娛親」(70歲老頭假扮嬰兒逗老母快樂)、「埋兒奉母」(為了省下口糧給老母,竟然打算活埋幼子)、「臥冰求鯉」(在嚴冬以裸身融化河面冰層,釣取鯉魚供繼母食用)、「恣蚊飽血」(在夏季用自己裸身吸引蚊子而保護父親)、「嚐糞憂心」(親嘗父親的糞便以了解病情)之類,所有這些被大肆宣揚的事跡,不僅洋溢著SM的奇特激情,而且充滿著殺子戀母或自殘戀父的古怪情結,卻被裹上儒家倫理的莊嚴外衣,放射出經久不息的道德光芒。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人們大肆鼓勵孩子以各種形式「孝敬」父母時,廣州市少年宮和《都市人·成長》雜誌,公布了名為「關於家長和孩子對感恩的理解」的調查結果,它顯示,在孩子的心目中,「幫父母做家務」和「等長大了贍養父母」最能表達感恩之情,而「幫父母洗腳」和「給父母磕頭」,則最令人反感。這項調查表明,中國的孩子,並未喪失價值判斷的基本能力。而企圖把這種腐朽樣式強加給他們的成人,反而暴露出可疑的行藏。

  全世界的兒女都知道母愛的偉大,我們應該學會對母親報以更為熾熱恆久的情感,學會傾聽她們的教誨,尊重她們的抉擇,跟她們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並學會在她們老去之後,照料其衰弱的身體和安慰其孤寂的靈魂。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必須以下跪和磕頭來表演各類滑稽的「孝行」。母親珍愛並引為自豪的,不是那些磕頭蟲和軟腳蟹,而是有尊嚴地站著的孩子。

同类文章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關於環保之旅的作文

  我是一隻小鳥,在藍天下自由自在的飛翔。我的家住在綠色的森林裡,那裡綠樹成蔭,我可以每天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我們一家三口在那裡幸福的生活著。  日子就這樣過了好些年,有一天,媽媽突然對我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該是到外面去看看世界的時候了」。聽完媽媽的話雖然心裡有太多的不舍,但最終還是揮淚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我家鄉的環保小調查初中作文400字

  古人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是我可愛的家鄉,她有山有水,水清澈見底,天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十分美麗。它是一個人們喜愛居住的綠色城市,特別是在美麗的春天,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綠樹成yin,生機ang然,是古今中外人們都非常嚮往的地方。  我的家鄉杭州很美麗、很可愛,對於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校園文明從我做起命題作文

  【篇一:文明校園,從我做起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五年級六班的侯京呈,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文明校園,從我做起》。  每當我走進我們霸州市第二小學的校園時,就能感受到它的潔淨和美麗。嶄新而整齊的教學樓矗立在面前,寬大的操場,還有教學樓兩邊剛剛完工的花池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和諧之美作文三篇

  導語:春之百花,夏之碧水,秋之金黃,冬之瑞雪,和諧之美。那是上天鍛造的自然之美。以下是小編為大眾分享的和諧之美作文三篇,歡迎借鑑!  【篇一:和諧之美作文】  創建和諧社會,是現代中國想要持續穩定發展的首要目標;所以作為公民的我們,創造和諧,發現和諧之美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蔚藍蔚藍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600字左右作文

  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和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下面我們來描寫一下孝道吧。  以孝道為題的初二作文範文一: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每當想起這首詩,就會想起唐代大詩人孟郊的名詩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

  「美德少年」這個光榮而又響亮的稱號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要靠平常的一言一行,行言舉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爭當美德少年作文400字,歡迎閱讀。  【篇一:美德少年】  我叫於世芮,9歲,在東三教小學四年級二班讀書。  身為一名學生的我嚴格遵守各項的制度,在學校,我努力學習,懂得遵紀守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丟失誠信的後果作文

  俗話說的好,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非常珍貴的品質,有人說,沒有了誠信,就相當於一個人失去了肉體。但是,有一件意外看到的事情,讓我大吃一驚。  一個星星閃爍的夜空,媽媽興致勃勃地帶我去逛超市,我邊聽著音樂,一邊看著路兩旁有沒有發生什麼趣事,媽媽曾說過:我和老爸是一個德性,總愛添油加醋,只要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

  奉獻是一種美德,奉獻的人感動自己也感動他人,讓奉獻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心靈,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奉獻與感動的優秀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1:生命因奉獻而美麗  在繽紛、美麗的花園中,生長這各色鮮豔美麗嫵媚的花兒。在人們的讚美和欣賞下,花兒似乎更加挺拔、更加鮮豔了。  而在美麗的花兒腳下,一段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話題作文:文明在我心中

  文明是一首歌,一首煥發向上催人奮進的歌,我們的社會沒有了它,就好比一首歌曲失去了旋律;文明是一朵花,一朵燦爛的花,無私地為我們的社會散發著幽幽清香;文明是一棵大樹,默默地為我們的社會遮風擋雨……傳承文明,我們會讓生活中的亮點更為閃閃生輝;學會禮儀,我們正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明天!  和諧的社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宜居文明新萊州作文

  一個充滿文明氣息的地方,一個美麗的臨海城市,一個省級工業園區,一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1個鎮、6個街道,戶籍人口88萬,全國百強縣排名37,是山東省10強縣之一。這是哪裡?你知道嗎?這便是養育我的地方,我美麗的家鄉——萊州。  萊州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地方。史載,夏代曾經建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