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之作:陶然《別離的故事》
2024-11-19 20:23:10
【作品原文】
1
那時是何等的青春年少。異國那四季如春的山城,是我出生的地方;離開它的前幾天,我覺得我正在做一件大事。歡喜成天在我的眉間舞蹈,連走路,也輕飄飄地幾乎要飛上天去了。
一天中午,媽媽帶我上街,就在一家常去的麵店,給我點了我最喜歡吃的餃子麵湯。
「孩子,你離開家,最留戀是什麼?」看著我狼吞虎咽,媽媽忽然開口問道。
「我?」我一面吃,一面含糊地道:「我留戀的是我的學校,我的同學們。」
「家呢?」媽媽的語調中微微有些失望。「你一點也不留戀嗎?」
「家?」這個問題幾乎從來沒有在我的心中引起過注意。我怔了一下,才覺得有些愧意,連忙補充,「家當然也留戀。」
媽媽大概也聽出這並不是我的真實想法,她輕輕地嘆了一口氣,便默然了。過了一會兒,她又抬起頭來問我:「你離開的時候,會不會哭?」
「哭?」我哈哈大笑了起來。「男孩子,怎麼可以哭!」
媽媽笑了一笑,但我覺得好象有點勉強。我不大明白,她實在是怎麼想。
離去的那天上午,我仍在興高採烈地向鄰居道別。自己一邊想著,午飯一吃,我便要出發,橫過太平洋,遠走高飛,留下驚異的他們,心中便覺得過癮。剎那間,我便以為自己是引人矚目的人物,一種莫名其妙的虛榮心便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滿足。
時間毫不留情地在我的身邊滑走,這「最後的午餐」,一下子就伸到我的面前,我突然覺得心沉了下去。全家圍坐在一張桌子邊,吃的是雞粥。剛吃兩口,媽媽突然掩面而去,我的眼淚一下湧了出來,但卻拼命地忍著,只顧低頭一口一口把粥往嘴裡塞。突然嗆住了,我抬起頭來,正想咳一下,卻瞥見爸爸一邊吃著,淚水卻無聲地流了一臉。
我怎麼都抑制不住了,「哇」的一聲,便衝向洗臉間,在那裡沒命地哭了起來。就在這時候,我才有些意識到,我這一去,就意味著永遠不能再回頭。但在這以前,不知為什麼,我總有個錯覺,以為這不過是一次遠行,去了還會回來。
但,我就象只斷線的風箏,永遠也回不去了。
爸爸媽媽千裡迢迢跑來探我的時候,已經是十五年以後的事情了。這一別,竟會如此長久,當初我怎麼會想得到!
我只記得,那年,當我走向海關時,送行的人們被鐵柵欄隔在一百米以外。我提著手袋,一步挨著一步地走,並且頻頻地回過頭去,往人叢中尋找爸爸媽媽的蹤影。
我終於見到,爸爸和媽媽正在那邊揮舞著手。我的眼淚又湧了上來。我放下手袋,無力地舉起手,招了一招,連再多看一眼也沒有勇氣,便回頭順著人群向前流去。等我想到再看他們一眼時,我的視野已經給建築物擋住了。爸爸呢?媽媽呢?全都看不見了。
就這樣,我便踏上人生的旅途。眼淚模糊了我的視線,心頓時好象給分隔成幾片。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的身邊半步呀!
那時,我才十六歲。
2
一整夜,雪就下個不停。清早起來,映進眼帘的,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我的心,也象外頭的氣溫一樣,冷到零下二三十度。
她為我送行,我們漫步在雪地上,一腳踩下去,雪就湧到膝頭上,陰霾的天空中,雪片仍在不斷地飛旋著飄飄而下,輕靈靈的,密麻麻的。走了一大斷路,彼此仍舊一言不發;大家都不知該說什麼好,惟恐一句不恰當的話,會掘開暫時還隱藏在地下的傷感的泉源。
竟然到了火車站。竟然到了開車時間。
「這就走了?」她裹著藍白方格頭巾,隔著車窗,問我。
我點了點頭,不吭聲。我知道,只要一開口,我的淚水酒會洶湧而來。
「還會來吧?」她又怯聲怯氣地問。
我又點了點頭,儘管心中十分茫然,因為我知道我要走得很遠很遠。
火車猛然顫抖了一下。好象給鐵錘敲了一下,我的心一縮,我看見她急遽地背轉身去,兩滴淚水似乎滴在我冰涼的心中。
在我的印象中,仿佛又一種朦朧的什麼。然而大家從來沒有承諾過什麼,既無言,也未曾示意。
在大雪紛飛中,彼此心裡都明白,這大約是最後一面了。而我不遠千裡,來到這邊塞,原也只為說聲「再見」。
3
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
但,路線已不盡相同了。人的一次來回踱步,想要準確到一釐不差地回到原地,本來就不太可能;何況人生的變化!那五千個日日夜夜,堆積在我的生命中,為臉上皺紋的出現,開了道路。
古都的最後一晚,流洩著令人留戀的柔意。我緩緩地在大街上走著,多少心頭的浪花,又重新在記憶的長河中跳出。
在情感上,他是我的兄長;在事業上,他是我的師長。當我去告別時,他無言地笑著,拿出一堆剛蒸熟的螃蟹,招呼我一起吃下。
淡黃的燈光照了下來,院子裡寂靜一片。我們似乎沒有很多話說,也許,該說的都已經說完了;也許,要說的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說。
「熱愛生活,熱愛人類,熱愛書籍。」這是他對我的臨別贈言,我一直記得一清二楚。它屢屢阻擋了偷懶和退卻的想法,儘管歷盡挫折,我總算還能夠維持這份興趣,直到今天。
今天經過碼頭,偶然見到小販在那裡擺賣螃蟹。我的心啊,不禁又飛到了那淡黃燈光下的屋子裡,飛到了五年半以前的那個寂寞的晚上。
他留我住古都的最後一晚,然而我不能,我還要回收拾行裝;因為,第二天一早,我便要南飛了。
他送我到大門口,緩緩的說:「再見。」
我知道他是個很灑脫的人,加上多年來慣於走南闖北,他說再見便再見,絕不拖泥帶水;但我仍聽得出「再見」聲中的感傷味道。
我們就這樣分手了。巷子裡燈光暗淡,街邊沒有青青的楊柳,只有一棵棵梧桐樹。那些秋風吹送下的葉子,相互拍打著,悵然地在微帶寒意的夜空中,「譁啦啦」地響動。
【作品題旨】
作者描述了三個別離的故事:16歲時在海關和父母離別;在冰天雪地的邊塞與女友離別;在古都與知己離別。三種不同的別離,三種不同的心情,抒發了別離的感傷和無可奈何之情。
【作者簡介】
陶然,香港作家,1943年9月27日生於印尼萬隆市,原名塗乃賢,擅長寫散文和小說,著作甚豐。1960年3月離開萬隆,到北京讀書。文革期間,讀了不少的中外作品。著作有《追尋》《強者的力量》《香港內外》《夜曲》和《黃昏電車》等近二十多種。曾任《體育周刊》及《香港文學》編輯。現任職於《中國旅遊》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