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臘八節的習俗作文
2024-10-23 23:44:12
導語: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臘八節的作文,歡迎查閱。
篇一:臘八節的傳說作文_700字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慄子、花生、白果
篇二:臘八節的習俗作文_2000字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裡,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麵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裡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裡,還要用來餵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河南: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浙江: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翡翠碧玉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功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洩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溼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纖維的薏米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配料,常用的有黃豆、赤小豆。中醫認為本品具有健脾燥溼、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臘八粥」中果仁的食療作用,花生和核桃是不可缺少的原料。花生有「長生果」的美稱,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種功能。核桃仁具有補腎納氣、益智健腦、強筋壯骨的作用,還能夠增進食慾、烏鬚生發,核桃仁中所含的維生素E更是醫藥學界公認的抗衰老藥物。
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