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為話題的優秀作文:定格在記憶中的那個畫面
2024-05-03 17:21:06
篇一:定格在記憶中的那個畫面
這個暑假我去了武夷山遊玩。武夷山的文化底蘊離不開朱熹,朱熹從14歲到這裡,直至71歲去世,經歷了從學、著述、授徒,生活了五十餘年。
徒步登上了天遊峰,方知天遊峰是因為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登峰巔,望雲海,猶如大海的波濤,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雖然登天遊峰是此次行程中最累的一段,但是登上封頂一覽眾山小,雲海茫茫,群峰懸浮,九曲蜿蜒,竹排輕蕩,武夷山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值得啊!深感對得起徐霞客:「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順溪而下我們上了竹排,當竹排駛出灘頭時,一眼望去,四周都是石頭,放眼環視出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天遊峰、三仰峰、三姑石分外妖嬈。艄公說話特別風趣,他一邊搖擺一邊給我們講這些石頭的來歷。大自然可真是一個鬼斧神工的雕刻師,設計出這麼多奇形怪狀的兀石,經過艄公幽默風趣的介紹,或使每一塊石頭又多了幾分靈性。時間過得真快,我只好戀戀不捨告別了竹排。
「不登天遊,武夷虛遊;不坐竹排,等於白來。」這是武夷山人們常掛在嘴邊的兩句話。
神奇的天遊峰,美麗的九曲溪。
那幅美麗的畫面至今定格在我的記憶中。
點評:這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描寫了武夷山優美的風光,抒發了對大自然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文章綜合運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語言生動形象,風格綺麗精工。
篇二:愛的定格
這樣年輕的父親,在兒子生命的最後一刻,譜寫了父愛的頌歌。
我讀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合上書,眼前就浮現出父親正在努力挖廢墟的情景。從他的眼裡,我看到了父愛的堅定與偉大。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在1989年美國的一場地震中,30萬人受傷。其中一個孩子被困在了教室坍塌的廢墟之中。面對此情此景,父親沒有放棄的念頭,還是執著地把孩子挖了出來。
其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無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正是這句話,使父親堅定而執著地在廢墟中挖了38個小時;正是這句話,鼓舞著兒子,使他沒有放棄生的希望,而是滿懷信心地樂觀地等著父親……這一切的一切又是多麼可貴啊。可見,父愛是多麼偉大,又是多麼平凡!這樣的父親,在兒子生命的最後一刻,譜寫了父愛的頌歌。
我還聽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由於一個精神病患者在大橋上攔一輛公共汽車,致使汽車衝破橋欄掉進江中,全車二十多人無一倖免。當有關部門打撈時,撈起了這兩具緊緊相關的屍體。那是一幅慘不忍睹卻又感人肺腑的畫面啊!看著他們,人們肯定禁不住想像到在冬日寒與針扎五臟般的疼痛,一位父親將孩子用力地舉起來了,似乎託起了整個世界,託起了所有的生命!
這樣年輕的父親,卻付出了這樣深沉而偉大的愛。在自己不諳水性、面對死神的情況下,首先想到的是怎樣給孩子生的希望!他並未考慮過成功的可能有多大,而只是把屬於自己的短暫的最後時刻,託起了沉甸甸的父愛!
父母之愛是不求回報的,是熠熠生輝的「光芒的人性」,是永遠矗立在子女面前的「永遠的豐碑」!
也許這是特例,是生死關頭的人性閃光。可大家不要忘了,父母之愛更多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細枝末節。老百姓有句老話——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可等你成家立業時,父母早已老態龍鍾,那時才覺得應該回報,不是太遲了嗎?現在就去做吧,哪怕是微不足道,父母也回感到欣慰的。
點評:這篇讀後感,作者語言優美,對文字駕馭能力好,對所讀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內容描述生動、不刻板,感情抒發得自然、真摯,感想深刻。文章布局合理,觀點明確,首尾呼應。
篇三:瞬間定格的愛
十年前,那時我三歲,正是咿咿呀呀學習講話和走路的黃金時期,那時候的我,非常懶,不想動,可你用小竹條來恐嚇我,直到我屈服。
九年前,你看我玩夠了,瘋夠了,把我送到附近的幼兒園讀書,為此,我還大哭了一場!
八年前,家裡要養魚,在一個很大的房間裡放滿了水,我見到便想像電視裡演的一樣跳水,不料,被一個大手逮了個正著。
七年前,學校為迎國慶而舉辦節目,你特意上街給我買了一條小連衣裙。
六年前,學習近義詞和反義詞,老師布置「高興」的反義詞做家庭作業,而我卻寫了個「不高興」以此交差,晚上,你檢查時,下巴都快笑得脫臼了。
五年前,你叫我寫「8」字,那是我特討厭寫的,總不曉得哪一筆開頭,你對我說:「8像麻花,好吃容易寫,寫對了就給你麻花。」為了得到麻花,我還辛辛苦苦地練了好幾大頁呢!
四年前,我生病了,頭暈,死活不去打針,你卻騙我說去買糖吃,但詭計還是被我戳穿了,你見軟的不行,就來硬的,拿著竹鞭追著我繞著屋後的小竹林整整跑了五圈。
三年前,我生日,那是我最恨你的一次,明明壽星是我,你卻把親戚們給我的錢統統據為己有,說以後還我。
兩年前,我小學也快畢業了,那是最後一個兒童節了。本想要好好紀念,但你不給我零錢,說是要抓緊學習,就這樣蒙過去了。
一年前,你說帶我出去散步,這是多年以來第一次,本想要大撈一筆,沒想到你一毛不拔,那次,我終於體會到什麼叫心灰意冷。
現在,你和我之間仍不斷地製造著故事,笑料,細細想來,這十三年裡。還真有不少回憶值得珍藏呢!
你,不是一個老師,不能給我太多的教誨;你不是一個天使,不能給我太多美妙的幻想;你,只不過是一個平凡的母親,卻給我無窮的幸福!
點評:本篇散文,極富現實意味地寫出了小作者歷年來的生活片段,無疑觸到了讀者內心隱秘的一根弦,使人受到了深切觸動,再加上本文情感真實,語言流暢,實在是一篇非常棒的佳作!
篇四: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面
撐一把小傘,伴著江南如絲般的溫柔細雨,漫步在田間小路上,穿過已有百年歷史的石橋,不知不覺來到這棵樹下。粗壯的枝幹,曾記錄下多少光陰的故事。視線慢慢模糊,抬頭仰望細雨,依稀看見一個身影。外婆,是你麼?泛著黃暈的大地,風把麥香的味道吹進這個有著我無數回憶的地方。撫摸著老屋深深淺淺的痕跡,似乎回到以前那美好時光。外婆慈祥的笑,無限的愛和包容,現在,卻只能變成回憶。但,與外婆相處的點點滴滴,永遠定格在我記憶的畫面中。
父母要出去城市工作,只能狠心地把2歲的我扔給外婆照顧,從那時起,我便與外婆度過了童年時光。記憶中外婆門前有一棵桂花樹,每次開花的時候,整個屋子都瀰漫著桂花香,我與外婆經常坐在桂花樹下的石桌上,一起吃飯。外婆常常會拿著她那副老花眼鏡,靜靜地看著報紙,可我很調皮,嚷著也要看,外婆沒有辦法,一字一字地念給我聽,我通常都是「三分熱情」而已,沒過一會就跑去玩了。外婆很無奈地搖了搖頭。我開始上幼兒園了。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那時候我哭哭啼啼,死活不肯上校車。不知怎的,外婆一反常態,板起了臉,狠狠地打了我。「上學都不肯,那麼好的機會卻不珍惜,以前外婆想上都沒得上,真是丟臉。」我覺得很委屈,越哭越大聲。外婆不理會我哭,硬是把我塞上了校車,「給我好好聽話。」丟下這句話後,外婆就走了。看著漸行漸遠的外婆,心裡的委屈更大了。想著以後都不理外婆了!賭氣地扭過了頭。現在想來,應該感謝外婆啊!適應了環境後,外婆每天都會來接我。當我作業不會做時,我纏著她教我,外婆沒讀多少書,只能用拗口的普通話讀課文給我聽。雖然是這樣,但我那時除了老師之外,最敬佩的就是外婆了。
歲月無情,如今物是人非,外婆去世了。只留下我一人獨守這棵桂花樹。駐足痴望,似乎看見外婆依舊靜靜地看著報紙。外婆慈祥的笑,嚴厲的罵,還有那消瘦的背影,定格在我記憶的畫面中,一直,永遠,都不變。
點評:本文是一篇敘事類的記敘文,採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首尾照應,中心突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通順流暢,用詞準確,緊密聯繫實際生活,真實可信,表達了小作者的真情實感。
篇五:定格
月光如水,溫柔的披灑在大地上。山,連綿起伏,偉岸深沉;風,穿梭在山間;流水,在谷底靜靜地聆聽著風兒的低吟淺唱。
在這清澈的水底,閃動著一些零星的碎片,那是歷史留下的痕跡……
汨羅畔·大夫嘆
天地被籠罩在一片濃霧之中,京都顯得那麼安謐。青石板上不時傳來的馬蹄聲、腳步聲,卻是那麼驚慌、凌亂。
太陽還沒升起,汨羅江上白霧蒙蒙。江邊佇立著一個身影,那便是屈原。想他滿腔熱血,忠貞愛國,卻不遇明主。國都即將淪喪,他卻無能為力。誓不做亡國之徒的他,選擇了與江水共存。在太陽升起之時屈原懷抱巨石,躍入江水。
這一刻,滔滔江水為之凍結,歷史在此定格。
烏江邊·霸王血
烏江邊,一匹馬焦躁的噴吐著熱氣,不時望望噴流不息的江水。烏江亭長不停催促著項羽過江,可他卻依舊只是凝視著虞姬暗淡的眼眸。因為一時之仁,放走了劉邦小兒,並不是他自視過高,而是不願失信於天下。如今,卻導致全軍覆沒,連虞姬也……
烏江亭長又在催促了。過獎?教她如何放下虞姬,放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獨自逃生?如何面對那江東父老?一切,又真能重來嗎?
身後的馬蹄聲如雷般奔來,送走了愛馬和烏江亭長,他了無牽掛,長風驟起,戰袍紛飛,揮劍轉身,鮮血順著劍鋒流下。
這一刻,獵獵長風為他停止,歷史在此定格。
……
那零碎的片段又豈是我們夠讀懂讀透的?讓歷史為之定格的場面不僅僅只有這兩個,它們在河底熠熠生輝,不時隨波前進。
風兒依然在繼續吹著,流水依然在不停跑著,歷史的齒輪一刻也不曾停歇,卻留下了無數珍寶。
歷史的瞬間,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去尋找它定格的剎那,將定格的片刻,變為永恆!
點評:本文富有豐富的意蘊,題目「定格」引人深思。作者堅信:歷史的瞬間,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去尋找它定格的剎那,將定格的片刻,變為永恆。本文體現了作者的懷古情懷,觀點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