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的製作方法
2024-04-08 02:46:05 1
專利名稱: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用於CT介入治療、腫瘤放射療法及腦外微創手術的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
背景技術:
放射介入學是近十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微創治療手段。手術的成功率取決於術者的技術水平和體表定位的準確性。以往體表定位是運用CT定位光標線的矢狀線、水平線與軸位線相交的二點,用塑料尺測量二點間的距離,計算皮膚進入點與病灶的距離和角度。該方法複雜而且容易出現計算誤差。
(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簡便且準確的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問題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達到在抗拉化學纖維尺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不鏽鋼細棍和粗棍。
在上述方案中,可在尺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聚乙烯細棍和粗棍。也可在兩尺之間粘夾有間隔均布的細棍和粗棍。細棍之距為10mm,粗棍之距為50mm,即每4個細棍之間有1個粗棍。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應用X線吸收良好的聚乙烯絲或特殊的不鏽鋼絲作為刻度材料(粗刻度標Φ2.5mm、細刻度Φ1.2mm),按每格10mm(以50mm放一粗刻度標)固定在抗拉化學纖維尺基上,並附一層雙面不乾膠。
本實用新型與上述背景技術相比較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體表標誌尺的臨床應用,簡便了定位的複雜過程,而且定位準確,減少了不必要的失誤。為微創手術的成功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附圖1是本尺平面圖;附圖2是A-A截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將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由圖1結合圖2所示,在抗拉化學纖維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不鏽鋼細棍2和粗棍3。
在上述方案中,可在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聚乙烯細棍2和粗棍3。也可在兩尺1之間粘夾有間隔均布的細棍2和粗棍3,使細、粗棍粘夾牢固,且方便觀察。細棍2之距為10mm,粗棍3之距為50mm,即每4個細棍2之間有1個粗棍3。先做CT掃描,選擇病灶層面,放置固定「體表標誌尺」後再掃描,根據CT片上顯示的標誌刻度,選擇最佳治療定位點,用光標測出皮膚進入點與靶點距離和角度,並在皮膚表面畫好「定點」標記。臨床根據定位片及皮膚定點標誌,進行不同的治療。
權利要求1.一種涉及臨床醫用的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含有抗拉化學纖維尺(1),其特徵在於在抗拉化學纖維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不鏽鋼細棍(2)和粗棍(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標誌尺,其特徵在於在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聚乙烯細棍(2)和粗棍(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標誌尺,其特徵在於可在兩尺(1)之間粘夾有間隔均布的細棍(2)和粗棍(3)。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標誌尺,其特徵在於細棍(2)之距為10mm,粗棍(3)之距為50mm,即每4個細棍(2)之間有1個粗棍(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CT介入治療、腫瘤放射療法及腦外微創手術的放射介入體表標誌尺。在抗拉化學纖維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不鏽鋼細棍(2)和粗棍(3)。可在尺(1)的尺面上粘有間隔均布的聚乙烯細棍(2)和粗棍(3)。也可在兩尺(1)之間粘夾有間隔均布的細棍(2)和粗棍(3)。細棍(2)之距為10mm,粗棍(3)之距為50mm,即每4個細棍(2)之間有1個粗棍(3)。該體表標誌尺的臨床應用,簡便了定位的複雜過程,而且定位準確,減少了不必要的失誤。為微創手術的成功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文檔編號A61N5/00GK2555058SQ0223840
公開日2003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6日
發明者何萍霞, 孫建男, 劉東紅 申請人:大慶石油管理局, 大慶油田總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