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的製作方法
2024-04-08 14:42:05 1
專利名稱: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田三次採油技術中一種採油添加劑,具體地講屬於本源微生物採油 的緩釋長效營養劑。
背景技術:
微生物採油技術自1擬6年由美國科學家提出,已經研究應用80多年了。本源微 生物採油自20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也已經60年了,在俄羅斯應用20多個油 田區塊,增油超過60萬噸。在中國油田如大港,勝利等油田應用快10年了,增油超過10萬 噸。中國專利CN1231655公開了一種延長微生物驅油有效期的微生物採油方法,根據 油井產出液監測結果及時向地層補充營養液,以進一步提高或保持油藏中微生物的活性, 延長微生物作用有效期,提高微生物驅油效果。其缺點是工作強度大,成本高。中國專利CN101131085A公開了一種利用本源微生物採油的方法,取當地油田汙 水汙泥篩選培養混合本源菌,與糖蜜一起注入到油藏中,關井10-30天,微生物在井下大量 繁殖後採油。該法優點是本源菌適用於油藏條件,糖蜜便宜,其缺點在於菌種地面培養成本 高,工作強度大,營養物為水溶性,易流失,有效期短。中國專利CN1325599C公開了一種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營養液,激活油藏本源菌採 油,所用營養液為尿素,胺基酸,硝酸銨,磷酸氫二鈉,氯化銨,硫酸鎂,硫酸亞鐵,氯化鈣,氯 化鋅,糖蜜,鼠李糖,C8-10烷基糖苷。該法優點是不要注入外源菌,成本相對較低,其缺點 是營養物都為水溶性,易流失,有效期短,效率低。中國專利CN101544885A公開了一種複合微生物驅油劑,主要由麥類加工的副產 品,玉米加工的副產品,農木業加工的副產品(懸浮顆粒粒徑小於0. 5mm),微量元素和聚丙 烯醯胺增稠劑,具有激活本源菌和封堵高滲透層的雙重作用。該方法具有雙重功效,其缺點 是該懸浮液可注入性差,施工難度大。因此現有的營養液大多為水溶性的,如磷酸氫二銨,尿素,硝酸銨,硝酸鈉,氨基 酸,糖蜜等,在地層中吸附能力不同,運移速度不同,易流失而損耗,有效期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延長本源菌採油的有效期,使營養物能進入油藏深 部,提高採油效率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本發明提供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含有吸附劑和營養物,所述吸附 劑將所述營養物吸附固定,所述吸附劑為水凝膠,所述營養物含有供本源菌利用的氮源和 磷源。所述水凝膠可以為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和交聯接枝澱粉 凝膠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磷源較佳為有機磷酸酯類,所述氮源較佳為蛋白質粉。所述有機磷酸酯可以為磷酸甲酯或磷酸乙酯;所述蛋白質粉可以為動物蛋白質粉或植物蛋白質粉;所述硝酸鹽 為硝酸鈉或硝酸鉀。較佳地,所述水凝膠為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所述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所述 有機磷酸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硝酸鹽的重量比例為1 1 5 2 10 3 8。較佳地,所述水凝膠為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所述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所述有機 磷酸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硝酸鹽的重量比例為1 3 4 3 6 3 8。較佳地,所述水凝膠為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所述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所述有機磷酸 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硝酸鹽的重量比例為1 1 3 2 6 3 8。本發明採用交聯聚合物水凝膠,將營養液固定起來,在地層中慢慢釋放,採用磷酸 酯和蛋白質粉等,在地層中緩慢水解,而產生本源菌需要的營養劑。從而延長本源菌採油的 有效期,使營養物能進入油藏深部,提高本源微生物採油的效率。本發明所用營養液,具有來源廣泛,價廉易得,能進入地層深部,具有在油藏深部 封堵高滲透水層和激活深部厭氧及兼性本源菌的雙重功效,既能提高波及效率,又能提高 驅替效率,並且有效期長,提高採收率效率高。本發明所用的作為磷源的有機磷酸酯類的用量為0.05-0. 5% (重量比)。作為氮 源的蛋白質粉的加量為0. 1_2%,作為氮源的硝酸鹽加量為0. 2-1%。它們在油藏中慢慢水 解,產生磷源和氮源供本源菌利用。適用溫度30-80°C的各種地層。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該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由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有機磷酸酯、 蛋白粉、硝酸鈉組成,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有機磷酸酯、蛋白粉、硝酸鈉的重量比例為 1:2:4:4。實施例2該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由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有機磷酸酯、蛋 白粉、硝酸鉀組成,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有機磷酸酯、蛋白粉、硝酸鉀的重量比例為
1·3·5·5ο實施例3該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由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有機磷酸酯、蛋白粉、 硝酸鈉組成,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有機磷酸酯、蛋白粉、硝酸鈉的重量比例為1 2 5 6。下面描述利用以上實施例的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進行微生物驅油的試驗 操作和結果。試驗井組為新疆油田七中區7204和409試驗井組,共對應8 口油井。該油藏埋深 (m) 1088,有效滲透率(XlO-3Pm2) 274,有效孔隙度(%) 17. 4,原始地層壓力(MPa) 14. 71, 地下)原油粘度(mPa. s) 5. 6,總礦化度(mg/L) 15728,地層水水型Na2SO4,。研究的兩個高效 微生物驅油緩釋營養劑配方,在油田地層水原油和合適營養液中培養三天菌數可達IO8個/ ml以上。兩個注入井組7204和 409 對應油井為7253、7222、7291A、72120、7227、7203、7219和7251A。從2006年11月到2007年10月共施工了 10個輪次,具體日期列於表1。7253、 7222和7291A分別注入實施例1的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溶液2500方,溶液的濃度依 次為0. 2%、0. 3%和0. 5%。72120、7227和7203分別注入實施例2的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 營養劑溶液2500方,溶液的濃度依次為0. 2%、0. 3%和0. 5%。7219和725IA分別注入實 施例2的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溶液2500方,溶液的濃度依次為0. 3%和0. 5%。在進行微生物驅油施工2-3輪之後,油井產出液樣品中烴降解菌和硝酸鹽還原菌 數量較高,高達IO7個/ml (分別如表2和表4所示),說明其生物活性較高,注入微生物驅 油體系刺激了 MEOR驅油系列菌中食物鏈頂端菌,而有害菌硫酸鹽還原菌未見生長(詳見表 3),說明注入的微生物驅油體系有效抑制了其生長,這對MEOR驅採油是非常有利的。對試驗區對應8 口油井產出液連續10個月分析監測表明,原油密度降低10-20%, 原油粘度降低30%左右;對試驗區對應8 口油井產出水連續10個月分析監測表明,注入 營養液磷和氮等未見明顯流出漏失,該地層中含有微生物生長代謝所需微量元素離子有 銅、鐵、錳、鋅、鍶等,而微生物代謝終端產物碳酸氫根濃度達103mg/l,醋酸根濃度由試驗前 3-7mg/l 增加到 50-205mg/l (見表 5)。試驗區動態監測表明,對應8 口油井在見效後11個月內共增產原油5046噸,見效 率90%,其中典型井7222井,7219井,7291A井增油量都超過1000噸,5 口明顯見效井共增 油4573噸,綜合含水下降了 10個百分點。表1 409和7204井組本源微生物驅油施工輪次和時間
施工輪次施工時間第一輪2006年11月1號第二輪2006年12月5號第三輪2007年1月21號第四輪2007年3月5號第五輪2007年4月27號第六輪2007年4月30號第七輪2007年6月12號第八輪2007年8月1號第九輪2007年9月21號第十輪2007年10月29號表2七中區微生物驅烴降解菌檢測
取樣曰期725372227291A721207227720372197251A2006. 11. 1IXlO3IXlO3IXlO3IXlO5IXlO3IXlO5IXlO5IXlO32007. 3. 5IXlO5IXlO5IXlO5IXlO6IXlO4IXlO5IXlO5IXlO52007. 4. 27IXlO7IXlO6IXlO7IXlO7IXlO7IXlO7IXlO7IXlO62007. 5. 18IXlO5IXlO7IXlO7IXlO4IXlO7IXlO7IXlO7IXlO72007. 6. 12IXlO7IXlO7IXlO6IXlO7IXlO7IXlO7IXlO7IXlO72007. 8. 1IXlO7IXlO7IXlO6IXlO6IXlO7IXlO7IXlO7IXlO62007. 9. 21IXlO7IXlO7IXlO6IXlO6IXlO6IXlO7IXlO6IXlO72007. 10. 19IXlO6IXlO7IXlO5IXlO6IXlO6IXlO6IXlO6IXlO72007. 11. 1IXlO6IXlO7IXlO6IXlO6IXlO5IXlO6IXlO6IXlO6表3七中區微生物驅硫酸鹽還原菌檢測
權利要求
1.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養劑,其特徵在於,該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長效營 養劑含有吸附劑和營養物,所述吸附劑將所述營養物吸附固定,所述吸附劑為水凝膠,所述 營養物含有供本源菌利用的氮源和磷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凝膠為 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和交聯接枝澱粉凝膠中的一種或多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磷源為有 機磷酸酯類,所述氮源為蛋白質粉和硝酸鹽。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有機磷酸 酯為磷酸甲酯或磷酸乙酯。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粗蛋白質粉 為動物蛋白質粉或植物蛋白質粉,所述硝酸鹽為硝酸鈉或硝酸鉀。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凝膠為 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所述交聯聚丙烯醯胺水凝膠、所述有機磷酸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 硝酸鹽的重量比例為1 1 5 2 10 3 8。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凝膠為 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所述交聯聚乙烯醇水凝膠、所述有機磷酸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硝酸 鹽的重量比例為1 3 4 3 6 3 8。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採油用本源微生物緩釋營養劑,其特徵在於,所述水凝膠為 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所述交聯接枝澱粉凝膠、所述有機磷酸酯、所述蛋白粉及所述硝酸鹽的 重量比例為1 1 3 2 6 3 8。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石油工業範疇,具體的說是關於提高本源微生物採油有效期的緩釋長效營養劑。其技術原理是由於常規營養劑都是水溶性原材料,如磷酸氫二銨,尿素,硝酸銨,硝酸鈉,胺基酸,糖蜜等。它們都是水溶性的,在地層中吸附能力不同,運移速度不同,易流失而損耗,有效期短。本發明採用水凝膠等固定化方法,將營養物固定起來,在地層中慢慢釋放,並採用有機磷酸酯和低分子量蛋白質粉等,在地層中緩慢水解,而產生本源菌需要的營養劑。緩釋型營養劑使用濃度為0.2-2.0%。從而延長本源菌採油的有效期,使營養物能進入油藏深部,提高本源微生物採油的效率。
文檔編號C09K8/588GK102140336SQ201010615270
公開日2011年8月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佘躍惠, 周玲革, 喻高明, 孔淑瓊, 張凡, 王正良, 舒福昌, 董浩, 韓春春, 馬莎莎 申請人:佘躍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