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粽香作文
2024-05-13 22:17:07 2
【示例1:記憶中的粽香】
青苔爬滿了石牆角,巷子中,總有一陣飄散的溫馨。走出巷子,看到街上賣粽子的小攤,才發覺,端午漸漸近了。
「外婆,我要吃粽子。」一個5歲大的女孩輕輕拽著外婆的衣角說。「乖,回家外婆給你包。」「不嘛……」看到眼前動人的場景,我記憶深處的粽香緩緩從腦海中飄散出來,童年的回憶也被勾勒出來。
老家的青石板房旁,奶奶和姑姑們正忙碌著,手腳麻利地折騰著什麼東西。媽媽告訴我:「這是粽子。」幾秒之內,一個模樣可愛、有稜有角的用繩捆住的綠色小傢伙就出現在眼前。我用手拎起一個,放在手裡把玩,那粗糙的葉子,紋理間又有著一絲細膩。輕輕一嗅,帶著葉子特有的清香。奶奶把粽子放在籠屜裡,在灶裡添柴加火。我也興致勃勃地在旁邊幫忙。「到旁邊玩去吧,快煮好了,粽子很香囉——」望著火爐內跳動的火苗,我已經聞到了一股香味。直到看到那碧綠的粽子葉變成淡棕色又略帶灰綠色時,我才高高興興地蹦跳起來,粽子蒸好了!我開心地拎起兩個粽子跑出去。這馨香,帶著親情。
姑姑替我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黃白的米粒,黑色的香菇,以及一些小蝦米都露了出來。咬上一口,口感極其細膩,黏牙又有嚼勁,米香葉香和其他的香味都在味蕾上攪動綻放。我拿著兩個粽子,和旁邊在磚瓦房下玩耍的堂妹一起分享。充滿童稚的笑聲在巷子間迴蕩,石板路上飄散著艾葉和粽子的馨香。這馨香,帶著友誼。
吃完粽子,奶奶帶我和堂妹到籬笆旁把鴨子趕回家。我們還在日落的溪邊摘一片芭蕉葉,用葉子拍打著小鴨子往回趕。天卻突然暗了下來,豆大的雨點開始砸下來,堂妹踩到青苔摔了一跤,奶奶就背起她,我則用芭蕉葉替奶奶遮雨。鴨子慌亂地跑開了。我邊趕著小鴨子邊為奶奶遮雨。好不容易把鴨子趕回籠裡了,我已經全身溼透,但一聞到屋子裡飄散的粽子的香味,一種幸福感便在心頭縈繞。這馨香,帶著幸福。
記憶中,童年總縈繞著粽香。我仿佛看見那條狹小的巷子中那群可愛的鴨子,仿佛聽見那譁啦的雨聲,仿佛聞到那充滿愛與幸福的粽香……腳下,是碧綠的青苔;眼前,是碧綠的粽葉,那些情思,那些歲月,都埋藏在那小小的粽子裡。
【示例2:記憶中的粽香】
藍天,白雲,大地不再是春天的翠綠。初夏的陽光,燦爛著,似一朵明鮮的花朵,綴在空中,與雲朵兒玩著遊戲。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了,時光一頁頁地翻過,卻翻不去心頭美麗的記憶。
透過光陰,氤氳的棕香令人回味,悠悠的……
童年的端午節,再樸素不過了,沒有太多的風俗,吃粽子便成了村裡的重頭戲。祖母的粽子更是鮮美無比,一個個、一串串,綠油油的,似碧玉,似翡翠,廚房裡總瀰漫著幽幽的香。
端午前一天,祖母取出浸好的糯米和肉,坐在門前,初夏的陽光慵懶地臥在這小小的山村。祖母裹著粽子。擇出綠油油的粽葉,取出兩張小心地疊在一起,一拗,一個小小槽兒,鋪上糯米,塞上肉,再小心地把糯米包好,紮上彩繩兒。祖母的粽兒,一串串的,從不間斷,似一串項鍊。
時而幾隻麻雀飛來,啄食散在地上的米粒兒,一邊吃著,一邊嘖嘖地點著頭。青一色的粽子,飽滿著身子,仿佛炫耀著自己一肚子美味,風輕拂,已有些淡淡的香。
忙活了一下午,終於入鍋了一個個粽子,似一隻只翠綠的魚兒,漾在水中,安詳地浮動。
水開了,騰起的熱氣中,淡淡的香,在房間裡彌散開來。
我靜靜地等待著,趴在鍋沿,望著灶膛裡舔出的火舌,目光隨著熱氣緩緩上升。鳥兒棲在窗口上,好奇地望著,等候著香氣瀰漫的時刻。這是一種香香的等候,這種等候很幸福。
許久,香氣從鍋裡四散突圍。我迫不及待地掀起鍋蓋,貪婪地嗅著濃濃的香撈出一個,二話不說,就一口咬下去,柔軟的,香香的,溫暖與美好頓時散滿了心頭。
祖母的粽子,質柔而肉多,不似他處,吃了半個,卻連肉也啃不著一粒,這叫什麼粽子呢!
成串的粽子,細細的彩線串起了那一個個美味,串起了那一口口溫暖,串起了我心頭的記憶。
燜上一夜的粽子總是格外的香,氤氳的香氣籠罩了這寧靜的小村莊,溢滿了我的童年的記憶。
端午一天天地近了,幽幽的粽香也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