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胸腔引流器的製作方法
2024-02-03 19:53:15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設備領域,具體來說,是新型胸腔引流器。
背景技術:
胸腔閉式引流是胸外科常見的臨床手術,是治療膿胸、外傷性血胸、氣胸、自發性氣胸的有效方法。正常情況下,人體胸腔內呈負壓狀態,但是由於手術、外傷等原因造成胸壁破壞或者長期的肺部病變如肺結核,肺氣腫,支氣管擴張等疾病導致肺邊緣肺泡破裂時,空氣可進入胸腔,從而使胸腔內的負壓消失,肺臟會因受壓變小而失去呼吸功能。因此,需要採用胸腔閉式引流技術以引流胸腔內的氣體和液體。
目前,現有的胸腔引流裝置一般通過手術在胸腔切口後將引流管置入切口內或通過穿刺方式將引流管置入胸腔內的方法,將胸腔內的氣體和液體引流至體外。現有的引流瓶或者引流袋容易傾倒,且在傾倒時,儲存的液體容易倒流,且現在的引流瓶或者引流袋的負壓觀察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旨在提供了一種不易回流的,方便測壓的新型胸腔引流器。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新型胸腔引流器,包括儲存組件、位於儲存組件左側的密封組件,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一基座匹配的第二基座,所述儲存組件、密封組件位於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間,所述第一基座上開有卡位孔,所述第二基座上開有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置於卡位孔內,所述卡位孔和卡位凸起為過盈配合;
所述儲存組件和密封組件之間設有單向閥,所述儲存組件包括收集接頭、用於阻礙倒流的變徑管、位於變徑管下方的收集盒,所述單向閥置於收集接頭左端,所述收集接頭右上端設有引流管接口,所述收集接頭下端設有至少3個收集出口,所述變徑管上端套於收集出口內,所述變徑管至少有3個,所述變徑管上端為細管,所述變徑管中間位置為球狀,所述變徑管下端為粗管,所述收集盒通過二通接頭連接變徑管下端,所述收集盒設有排液口。
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對儲存組件密封組件起到了保護的作用,防止其被外力壓迫,影響內部的壓力,影響引流的效果,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通過卡位孔和卡位凸起的配合連接在一起,單向閥的作用在於隔離生理鹽水和積液,在儲存組件內的氣體被積液壓迫,或者被氣體填充時,氣體能夠從單向閥進入密封組件,通過生理鹽水,進入吸引器,在積液流入變徑管後,即使引流器發生偏移傾斜,積液在球狀位置被緩存,在細管位置不易向上流出,且在收集盒中也不容易向變徑管倒流。
進一步限定,所述收集盒左端延伸到密封組件下側。
收集的積液首先填充延伸部分,進一步達到防倒流的效果。
進一步限定,所述變徑管球狀位置處是互相連通的。
增大積液的流通性,防止某處堵塞時,影響引流進程。
進一步限定,所述密封組件通過二通接頭連接於儲存組件,所述密封組件下端設有第一U形管,所述第一U形管上端通過二通接頭連接於密封組件,所述第一U形管內有生理鹽水。
第一U形管內置生理鹽水,起到密封的效果。
進一步限定,還包括測壓組件,所述測壓組件和密封組件之間設有吸引器接頭,所述吸引器接頭朝向豎直向上,所述測壓組件下端設有第二U形管,所述第二U形管上端通過二通接頭連接於測壓組件,所述第二U形管內有生理鹽水,所述測壓組件出口處連通大氣,所述測壓組件出口位置的管道上設有刻度線。
通過觀察測壓組件內生理鹽水液面的變化,實現壓力的觀察。
進一步限定,所述基座上方設有掛扣。
方便掛靠。
進一步限定,所述收集接頭有3個,所述變徑管有3個,所述第一基座為矩形塊,所述第二基座為矩形塊。
矩形塊結構穩固,不易偏移傾倒。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不易傾倒回流、方便觀察壓力變化。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附圖給出的非限定性實施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胸腔引流器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新型胸腔引流器的側視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儲存組件1,密封組件2,基座3,第一基座31,第二基座32,卡位孔4,卡位凸起5,單向閥6,收集接頭101,變徑管102,收集盒103,引流管接口7,二通接頭8,排液口9,第一U形管10,生理鹽水11,測壓組件12,吸引器接頭13,第二U形管14,刻度線15,掛扣1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胸腔引流器,包括儲存組件1、位於儲存組件1左側的密封組件2,還包括基座3,基座3包括第一基座31、和第一基座31匹配的第二基座32,儲存組件1、密封組件2位於第一基座31和第二基座32之間,第一基座31上開有卡位孔4,第二基座32上開有卡位凸起5,卡位凸起5置於卡位孔4內,卡位孔4和卡位凸起5為過盈配合;
基座3的實施生產應當採用模具一體成型。
儲存組件1和密封組件2之間設有單向閥6,儲存組件2包括收集接頭101、用於阻礙倒流的變徑管102、位於變徑管102下方的收集盒103,單向閥6置於收集接頭101左端,收集接頭101右上端設有引流管接口7,收集接頭101下端設有至少3個收集出口,變徑管102上端套於收集出口內,變徑管102至少有3個,變徑管102上端為細管,變徑管102中間位置為球狀,變徑管102下端為粗管,收集盒103通過二通接頭8連接變徑管102下端,收集盒103設有排液口9。
優選的,收集盒103左端延伸到密封組件2下側。
將積液引流到底部,不易回流。
優選的,變徑管102球狀位置處是互相連通的。
如圖1所示,變徑管102可以全部互相連通,也可以是中間的變徑管102和兩側的變徑管102相連,圖1表現的是中間的變徑管102和兩側的變徑管102相連的情況。
優選的,密封組件2通過二通接頭8連接於儲存組件1,密封組件2下端設有第一U形管10,第一U形管10上端通過二通接頭8連接於密封組件2,第一U形管10內有生理鹽水11。
優選的,還包括測壓組件12,測壓組件12和密封組件2之間設有吸引器接頭13,吸引器接頭13朝向豎直向上,測壓組件12下端設有第二U形管14,第二U形管14上端通過二通接頭8連接於測壓組件12,第二U形管14內有生理鹽水11,測壓組件12出口處連通大氣,測壓組件12出口位置的管道上設有刻度線15。
吸引器接頭13為三通的。
優選的,基座3上方設有掛扣16。
掛扣16和基座3是一體的,都是鑄造成型。
最優的,收集接頭101有3個,變徑管102有3個,第一基座31為矩形塊,第二基座32為矩形塊。
在組裝時,應當先將儲存組件1、密封組件2拼接好,保證密封,然後再將第一基座31和第二基座32配合在一起,實現引流器的組裝,然後再將引流管接在引流管接口7位置,將吸引器連接在吸引器接頭13處。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胸腔引流器進行了詳細介紹。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