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2 00:32:15 1

本發明屬於輸配電電力金具加工製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主要包括底座、鑄模、導向立柱、沿導向立柱上下滑動的橫梁、橫梁底壁上設有用於壓印產品標識和壓模;橫梁上方設置相對立柱固定的氣泵,用於帶動橫梁上下移動;由於壓模在長期使用中,其圖案中的縫隙容易在壓印時,被尚未完全固化的軟鋁填塞,導致壓印圖案不能滿足銷售要求,所以需要經常對壓模進行清理,這種傳統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的缺點在於受到自身結構限制,導致檢修維護操作較為繁瑣;另外由於其結構較為複雜,還導致其售價居高不下。
此外,傳統的熔鋁澆注成型用料壺類似於普通茶壺,只有一個壺嘴,使用時,手工握持料壺,從壺嘴中流出的鋁水逐個灌滿各澆注型槽,這種操作的缺點在於效率低下,另外由於裝滿鋁水的料壺較重,導致整個操作的勞動強度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較為合理,能夠提升工作效率並降低勞動強度的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
實現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包括底座、設有多個澆注型槽的鑄模、用於把鋁製成型電力金具從澆注型槽中頂出的頂出機構和用於在成型鋁條上壓印出圖案的壓印機構;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澆注機構;澆注機構包括料壺和固定設置在鑄模一側的支承軸及墊塊;料壺的前方並排設有多個出料壺嘴,料壺的後方和頂部各設有一個手柄,料壺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可直接懸掛在相應一個支承軸上的掛耳,料壺底壁的後端壓接在墊塊上,在墊塊和支承軸的支承作用下,料壺處於水平狀態;所述壓印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承板、用於帶動支承板轉動的第一氣泵組件、固定設置在支承板上方的第二氣泵、設置在支承板下方的用於壓印出圖案的壓模;支承板上設有透孔,第二氣泵的活塞柱穿過該透孔並與壓模固定連接;第一氣泵組件包括第一氣泵和傳動杆,所述第一氣泵相對地面垂直設置,傳動杆的一端和第一氣泵的活塞末端轉動連接,傳動杆的另一端和支承板轉動連接;第一氣泵中的活塞向上伸出至終端位置時,通過傳動杆把支承板帶動至水平位置;第一氣泵中的活塞向下回縮至終端位置時,通過傳動杆把支承板帶動至垂直於地面的位置;各澆注型槽中設有頂出孔,頂出機構包括設置在鑄模下方的第三氣泵、以及與第三氣泵活塞相連的多個頂柱;各頂柱的頂端封堵住相應一個頂出孔;當第三氣泵的活塞向上頂起時,通過頂柱把冷卻成型的鋁條從澆注型槽中頂出;所述鑄模內設冷卻用水流通道,底座中還設有儲水槽和循環泵,循環泵把儲水槽中的水泵入鑄模內的水流通道中,從而對鑄模進行冷卻,使得鋁條能夠快速成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掛耳是設置在料壺兩側外壁上的開口向下的凹槽,各凹槽的頂部是與支承軸適配的圓弧形。
本發明在使用時,利用支承軸承受壺體重量,有效減輕勞動強度,另外,由於具有多個出料壺嘴,可以同時灌滿多個澆注型槽,從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成型裝置中壓印機構和鑄模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成型裝置中料壺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料壺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圖1至圖4顯示了本發明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成型裝置中壓印機構和鑄模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成型裝置中料壺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料壺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是一種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包括底座1、設有十二個澆注型槽2的鑄模3、用於把成型鋁條從澆注型槽中頂出的頂出機構4、用於在成型鋁條上壓印出圖案的壓印機構5和澆注機構6。為了描述清楚,附圖中還繪出了鋁條7。各澆注型槽的底壁上設有作為產品標識的圖文。
所述壓印機構包括轉動設置在底座上的支承板51、用於帶動支承板轉動的第一氣泵組件52、固定設置在支承板上方的第二氣泵53、設置在支承板下方的用於壓印出圖案的壓模54;支承板上設有透孔511,第二氣泵的活塞柱531穿過該透孔並與壓模固定連接。
第一氣泵組件包括第一氣泵521和傳動杆522,所述第一氣泵相對地面垂直設置,傳動杆的一端和第一氣泵的活塞523末端轉動連接,傳動杆的另一端和支承板轉動連接;第一氣泵中的活塞向上伸出至終端位置時,通過傳動杆把支承板帶動至水平位置;第一氣泵中的活塞向下回縮至終端位置時,通過傳動杆把支承板帶動至垂直於地面的位置。本實施例中,支承板繞銷軸8轉動,支承板用於和傳動杆522轉動連接的孔是腰形孔9。
這種結構使得第一氣泵組件不僅帶動支承板繞銷軸8轉動,還可在當第一氣泵活塞上下移動至兩個終端時,對支承板起到定位作用。
這種結構可以使得本是壓紋朝下的壓模,可以轉變成垂直於地面的位置,使得清理壓模中鋁料的操作較為便利。
還可更進一步,通過改進第一氣泵組件的結構形狀,使得壓模最終到達壓紋朝上的位置,也即帶動壓板進行180度的翻轉,更加便於對壓模進行清理維護。
各澆注型槽中設有頂出孔21,頂出機構包括設置在鑄模下方的第三氣泵41、以及與第三氣泵活塞相連的多個頂柱42;各頂柱的頂端封堵住相應一個頂出孔;當第三氣泵的活塞向上頂起時,通過頂柱把冷卻成型的鋁條從澆注型槽中頂出。
所述鑄模內設冷卻用水流通道31,底座中還設有儲水槽和循環泵,循環泵把儲水槽中的水泵入鑄模內的水流通道中,從而對鑄模進行冷卻,使得鋁條能夠快速成型。
傳統的澆注機構僅是手工握持料壺,從壺嘴中流出的鋁水逐個灌滿各澆注型槽,這種操作的缺點在於效率低下,另外由於裝滿鋁水的料壺較重,整個操作的勞動強度較大。
本實施例中的澆注機構包括料壺61和固定設置在鑄模一側的支承軸62及墊塊63;料壺的前方並排設有四個出料壺嘴611,料壺的後方和頂部各設有一個手柄612,料壺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可直接懸掛在相應一個支承軸上的掛耳613,料壺底壁的後端壓接在墊塊上,在墊塊和支承軸的支承作用下,料壺處於水平狀態。
本實施例中,所述掛耳是設置在料壺兩側外壁上的開口向下的凹槽614,各凹槽的頂部615是與支承軸適配的圓弧形。
該種料壺在使用時,首先利用掛耳懸掛在支承軸上,再把底壁擱置在墊塊上,從而使得料壺處於水平狀態,此時料壺底壁的前部懸空設置;然後向料壺中加滿鋁水,握持住手柄逐漸轉動壺體,使得料壺沿著支承軸轉動,並利用四個壺嘴同時灌滿四個澆注型槽,這種澆注機構既能充分提升工作效率,整體操作也省時省力,同時還提高了安全性。
顯然,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於本發明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輸配電電力金具成型裝置,包括底座、設有多個澆注型槽的鑄模、用於把鋁製成型電力金具從澆注型槽中頂出的頂出機構、用於在成型鋁條上壓印出圖案的壓印機構和澆注機構;澆注機構包括料壺和固定設置在鑄模一側的支承軸及墊塊;料壺的前方並排設有多個出料壺嘴,料壺的後方和頂部各設有一個手柄,料壺的兩側各設有一個可直接懸掛在相應一個支承軸上的掛耳,料壺底壁的後端壓接在墊塊上,在墊塊和支承軸的支承作用下,料壺處於水平狀態。本發明在使用時,利用支承軸承受壺體重量,有效減輕勞動強度,另外,由於具有多個出料壺嘴,可以同時灌滿多個澆注型槽,從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技術研發人員:不公告發明人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管偉
技術研發日:2014.04.22
技術公布日: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