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1-22 08:02:15 1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特別是供肝腎兩虛患者使用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的領域。
背景技術:
祖國醫學認為: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精血同源。肝陽虛在臨床上尚無定論;故肝腎兩虛在臨床上多指的是肝腎陰虛。肝陰虛和腎陰虛合併成為肝腎陰虛。本證多由多由久病勞傷,或溫熱病邪耗傷肝陰及腎陰,或先天票賦不足,腎陰虧虛而及肝陰不足,形成肝腎陰虛。肝腎陰虛常表現為:目花、目幹、易疲勞、肢麻、脅肋隱痛、腰膝酸痛、遺精、耳鳴、不孕等證。
那麼,就如何找到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中藥組合物,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隨著我國中醫中藥學的不斷發展,在治療肝腎兩虛上,人們逐漸意識到了中醫治療肝腎兩虛的優點,且在治療過程中療效好、見效快、毒副作用小等優勢,針對現有西醫治療肝腎兩虛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以解決肝腎兩虛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的問題。該藥物是以常見的中藥為原料,通過選擇合理的藥物及質量份比,可有效治療上述肝腎兩虛一證。
為達到上述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6~38g、當歸8~18g、山藥(炒)15~35g、柴胡3~12g、炒白芍10~25g、生地10~35g、石斛6~16g、肉桂3~8g、山茱萸5~15g、黃芪15~28g、五味子3~8g、芡實15~35g、炒枳殼3~10g、巴戟肉3~10g、龜板15~45g、玉竹6~15g、枸杞子10~26g、炒雞內金3~12g、百合6~12g。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10~33g、當歸10~16g、山藥(炒)18~31g、柴胡5~11g、炒白芍11~22g、生地12~31g、石斛8~14g、肉桂5~7g、山茱萸8~13g、黃芪18~25g、五味子5~7g、芡實18~31g、炒枳殼5~9g、巴戟肉5~9g、龜板20~40g、玉竹8~13g、枸杞子11~23g、炒雞內金5~11g、百合7~11g。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最佳方案」的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30g、當歸14g、山藥(炒)28g、柴胡10g、炒白芍20g、生地28g、石斛12g、肉桂6g、山茱萸12g、黃芪22g、五味子6g、芡實28g、炒枳殼8g、巴戟肉8g、龜板35g、玉竹12g、枸杞子20g、炒雞內金10g、百合10g。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製備而成:
a、將上述原料中藥揀去雜質和粉塵後,按照質量份比分別粉碎成粗粒狀包煎;
b、①將包好的原料中藥放入冷開水中浸泡30min,然後再將浸泡好的藥物和浸泡藥物的澄清液一併放入砂鍋內,注入過藥60mm的冷開水進行第一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5min時,轉文火熬製35min,濾取藥液;②藥渣中再次注入過藥58mm的微溫開水進行第二次武火煎煮,待煎煮到10min時,轉文火熬製30min,濾取藥液;③將二次藥液混合濃縮成50%的中藥液540ml(毫升)即可。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服用方法為:將製備好的中藥液以一天服用,每日一劑,早中晚各服一次,給藥量180ml/次,飯前一小時服。15天為一個療程,服藥2~3個療程,症狀消失,病獲痊癒。
本發明組方中的各原料中藥在中國藥典、中國辭典以及中華本草中均有詳細的記載。本發明選用其中最常見的中藥為原料,充分發揮各組分的藥理功效:
熟地,性味:苦、寒,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逐瘀通經之功效,用於治療實熱便秘、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溼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外治水火燙傷、上消化道出血;
當歸,性味:性溫、味甘辛,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用於治療血虛、面色萎黃、眩暈心悸、血虛、或兼有瘀滯的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痺痛、跌打損傷;
山藥(炒),性味:甘、平,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的功效,用於脾虛洩瀉、久痢、虛勞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另具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柴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具有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之功效,用於治療外感發熱、寒熱往來、瘧疾、肝鬱脅痛乳脹、頭痛頭眩、月經不調、氣虛下陷之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
炒白芍,性味:苦、酸、微寒,白芍: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之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脅痛、腹痛、四肢攣痛、血虛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炒白芍:用於血虛陰虛、胸腹脅肋疼痛、肝區痛、膽囊炎、膽結石疼痛、瀉痢腹痛、婦女行經腹痛、自汗易汗盜汗、腓腸肌痙攣、四肢拘攣疼痛;
生地,性味: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潤燥之功效,用於治療急性熱病、高熱神昏、斑疹、津傷煩渴、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勞熱咳嗽、跌打傷痛、癰腫等症;
石斛,性味:甘、微寒,具有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之功效,用於治療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肉桂,性味:辛、甘、熱,具有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溫經通脈之功效,用於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陽痿遺精、小便不利或頻數、短氣喘促、浮腫尿少諸證、命門火衰、火不歸源、戴陽、格陽、及上熱下寒、面赤足冷、頭暈耳鳴、口舌糜破、脾腎虛寒、脘腹冷痛、食減便溏、腎虛腰痛、寒溼痺痛、寒疝疼痛、宮冷不孕、痛經經閉、產後瘀滯腹痛、陰疽流注或虛寒癰瘍膿成不潰或潰後不斂;
山茱萸,性味:味酸、性微溫,具有補益肝腎、收斂固脫之功效,用於治療腰頭暈目眩、耳聾耳鳴、腰膝酸軟、躚精滑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婦女崩漏;
黃芪,性味:甘、微溫,具有補齊固表、託瘡生肌之功效,用於治療體虛自汗、久瀉、脫肛、子宮脫垂、慢性腎炎、體虛浮腫、慢性潰瘍、瘡口久不癒合等症;
五味子,性味:味酸、性溫,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寧心安神之功效,用於治療咳嗽虛喘、夢遺滑精、尿頗遺尿、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心悸失眠;
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固腎澀精、補脾止洩之功效,用於治療遺精、白濁、淋濁、帶下、小便不禁、大便洩瀉;
炒枳殼,性味:苦、辛、酸、溫,具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之功效,用於治療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痰飲內停、胃下垂、脫肛、子官脫垂;
巴戟肉,性味:甘、辛、微溫,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溼之功效,用於治療陽痿遺精、宮冷不孕、月經不調、少腹冷痛、風溼痺痛、筋骨痿軟;
龜板,性味:鹹甘、平,具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之功效,用於治療腎陰不足、骨蒸勞熱、吐血、衄血、久咳、遺精、崩漏、帶下、腰痛、骨痿、陰虛風動、久痢、久瘧、痔瘡、小兒囟門不合;
玉竹,性味:甘、微寒,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用於治療肺胃陰傷、燥熱咳嗽、咽幹口渴、內熱消渴;
炒谷芽,性味:甘、溫,具有消食和中、健脾開胃之功效,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腹脹口臭、脾胃虛弱、不飢食少;炒谷芽偏於消食,用於不飢食少,焦谷芽善化積滯,用於積滯不消;
枸杞子,性味:味甘、性平,具有養肝、滋腎、潤肺之功效,用於治療肝腎虧虛、頭暈目眩、目視一清、腰膝酸軟、陽痿貴精、虛勞咳嗽、消渴引飲;
炒雞內金,性味:甘、平,具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之功效,用於治療嘔吐瀉痢、食積不化、小兒疳積、遺尿、遺精,也可用于于膽結石、尿路結石;
百合,性味:甘、寒,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之功效,用於治療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
本發明藥物是基於中醫治療肝腎兩虛的原則,從依據肝腎兩虛的病理機制及藥理作用認為:就肝腎兩虛,本發明所提供的藥物中的各原料中藥藥效共奏,對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肝腎兩虛的治療而提出的一種中藥配方,採用該配方製備的藥物藥效好,見效快,是一個標本兼治的中藥組方,特別適合臨床使用。下面結合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30g、當歸14g、山藥(炒)28g、柴胡10g、炒白芍20g、生地28g、石斛12g、肉桂6g、山茱萸12g、黃芪22g、五味子6g、芡實28g、炒枳殼8g、巴戟肉8g、龜板35g、玉竹12g、枸杞子20g、炒雞內金10g、百合10g。
實施例2: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33g、當歸16g、山藥(炒)31g、柴胡11g、炒白芍22g、生地31g、石斛14g、肉桂7g、山茱萸13g、黃芪25g、五味子7g、芡實31g、炒枳殼9g、巴戟肉9g、龜板40g、玉竹13g、枸杞子23g、炒雞內金11g、百合11g。
實施例3:
一種可有效治療肝腎兩虛的湯劑藥物,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的各個組分及其質量份比如下所示:
熟地38g、當歸18g、山藥(炒)35g、柴胡12g、炒白芍25g、生地35g、石斛16g、肉桂8g、山茱萸15g、黃芪28g、五味子8g、芡實35g、炒枳殼10g、巴戟肉10g、龜板45g、玉竹15g、枸杞子26g、炒雞內金12g、百合12g。
典型病例
經臨床診斷治療肝腎兩虛患者共2260例,年齡為52歲以上的1305例,只有955例為52歲以下。2260例患者中痊癒的1995例,有效的265例,總有效率達100%。